咱们女人凭什么活得这么累?
当我想要和她玩一会儿时,她总是说:“我很忙,要做家务。你找爸爸去吧。”
于是,我童年的记忆里,她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几乎都在做家务。
待我长到青春期叛逆的那几年,我甚至对我妈的价值感产生过深深的怀疑,甚至更进一步地怀疑过自己的未来:难道我这样拼命地学习,就是未来有一天像我妈一样做家务吗?
多少年后的今天,我也成了一名家庭主妇。
当我牺牲了自己的工作,把更多的精力用来照顾家庭的时候,当我也忙于家务没时间陪伴孩子的时候,小时候的怀疑似乎慢慢变成了现实。
我终于变成了和我妈一样的人了。
可是有一天,当我看着正在玩搭积木的女儿,我突然心中一惊:她会不会以后也和现在的我一样?和她的外婆、太外婆一样呢?
永远在忙家务的妈妈
心理学说,一个家庭的模式受到夫妻双方原生家庭的影响。夫妻二人带着他们成长中家庭的影子进入婚姻的,并慢慢形成属于彼此的互动模式。
我和先生都成长在传统的家庭里,都是母亲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劳动。虽然彼此的父亲也都很勤快,能帮助妻子分担家务,但家务的主导者都是妻子。因此,我和先生从来也没有觉得目前的模式有什么不对,他主要在外挣钱养家,我主要忙于家务照顾家庭。我们就像远古时代的家庭,男人打猎养家,女人采摘野果养育孩子。
此外,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的状况,例如:
如果妻子曾生活在一个被忽略的环境中,她内心就会充满被重视被看到的渴望,如果进入婚姻之后,她可以在照顾丈夫的过程中得到丈夫的肯定,她也会变得更加愿意照顾丈夫;
如果妻子曾在成长中的被忽略是因为家庭中父母更重视男孩子,那她可能在婚姻中对丈夫既愤怒但又顺从。在这样冲突的体验下,她可能会成为一个既照顾丈夫又在照顾中贬低丈夫的人,而丈夫可能既享受被照顾,又在被贬低中感受到愤怒,会反过来对妻子充满敌意。
家务矛盾是夫妻关系的外化。
我的惊醒在于,我意识到我正对女儿的现在和未来产生着影响。我不希望未来,她在回忆起我时,只有一个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她老妈,也是有自己的追求、爱好、理想的。
于是,我选择慢慢地减少了做家务的时间,让自己能空出来出去逛街、会友、陪伴孩子。
至于家务,有些就交给先进的电器设备吧。
另一些,我则放低了对自己对先生的要求,也不再指责他为啥什么都干不好,不再对他干的活挑挑捡捡。
就像先生虽然不会做饭,但他下的面条,我和女儿都很爱吃。所以,偶尔我觉得累了不想做饭,就干脆全家吃面,虽然简单,可一家也吃得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
慢慢地,我们找到了这个小家庭分担家务的节奏。家务,谁有时间谁做。我们没有板上钉钉洗衣服就是我做,也没有说做饭先生就不能做,反正拖地、买菜、带孩子等等都是谁有时间谁来,都闲下来的时候则一起承担和分工。
如果两个人暂时都很忙,那就让家务见鬼去吧!反正脏一两天也不会死人。
给丈夫参与家务的机会,即使他做得没你好。
这比起我自己一人扛起全部家务,真是轻松多啦!而我的心里,也没有了那么多的抱怨,不再觉得自己好可怜,过着老妈子的生活。
最重要的改变在于,孩子眼中的妈妈不再只是那个忙忙碌碌于家事的人。妈妈开始学习法语,有新的变化,陪伴她的时间更多了!也更少一边干活一边生气地对她发火:“你能不能给我少点事儿!”
你看,其实家务没有变,变的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变的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变的是我们和家人的关系。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