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家

孩子说:我想要一个这样的好妈妈!

一直以来,孩子的学习、陪孩子写作业都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妈妈们是各种吐槽,说孩子磨蹭、事多、不专心、笨……当妈的是火气越来越大,吼是家常便饭,忍不住了就动手,还有的能气得上医院,简直就是操碎了心。

可是当大人们在网上各种吐槽的时候,我们却很难听到孩子们的心声,因为孩子小,不怎么用手机,也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

但孩子也是有想法、有思想的,那他们是怎么看待妈妈的呢

抱着促进亲子沟通的目的,前两天我们试着走进小学,当面听听孩子的声音…真是相当的受欢迎!和网上妈妈们的热烈讨论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妈妈特别、特别关心我的学习,监督我写作业、辅导功课、给我报补习班……有时我觉得在她眼里,学习和分数比我重要多了!”

“我妈妈就爱催,总是让快点、快点,催起床、催吃饭、催写作业、催睡觉……就算她不催我也会做,老是催烦死了!越催我越不想做。”

“我妈妈也是各种催,写错了催,遇到问题了也催,可是光知道催,也不知道帮我找找原因,净给我压力和负面情绪。”

“好像妈妈都爱催,我妈妈就像个闹钟,从早到晚卡着时间让我做这做那,你该起床了……该吃饭了……该上学了……别玩了,该写作业了……该睡觉了……感觉我就像个犯人!”

还有个孩子说,“如果我也天天催妈妈,妈你该去买菜了、你该做饭了、妈你该上班了、妈你怎么这么慢啊……不知道她会什么感觉!”

孩子们有很多意见,上面的是第一大意见:妈妈爱催!

当妈的对孩子有各种希望、各种要求,就像那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总想着让孩子努力点、再努力点,快点、再快点,言语上就是“催”,催时间、催事情、催学习、催效果……总是这样,孩子就烦了,就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动力,变得讨厌学习。

我们自己可以想想,如果公司领导一直催着你干这干那,而且动不动暴跳如雷、大吼大叫,那你还想继续学吗当然不想!

而且有时我们光知道催,并不去倾听孩子的问题,并不去帮孩子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只是强制要求他,这样效果肯定不好。

除了“妈妈爱催”的意见,让孩子们热议的还有一个特有杀伤力的话题:别人家的孩子。

“我妈妈总爱说,你就不能向那谁家的孩子学学,你看人家学习多好……你看人家多听话!”

“我最烦这句话了,动不动就别人家的孩子,让我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比别的孩子差劲!”

“他们一点也不知道鼓励,就知道让我向别人学习!”

“当我学习不好的时候,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妈妈她不是安慰我,也不是帮我分析原因给我方法,而是别人家的孩子多好多好,你就不能学学”

轩轩同学的说法让我记忆很深,“我妈最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了,我学习不好的时候,她老说别人家的孩子;

我学习进步了,得到的不是她的鼓励,而是更好的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我没有进步也没有退步保持住了,她还是说别人家的孩子,说我不上进、不求进取!真烦!”

看来“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对孩子伤害很大,虽然家长的初衷是想让孩子以优秀者为榜样,但是却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差,常常被拿来比较真的很不好受,尤其是自己不够好的情况下。

我们与其这样“鼓励”孩子,真的不如帮孩子一起面对问题,给他引导和指点更好。

也许不少家长觉得没什么,这样说只是为了孩子更加努力!

但是请想想,如果孩子经常说别人家的父母怎么有钱、怎么有知识、怎么陪孩子、怎么教孩子……那咱们大人心里该是什么味会努力的向别人家的父母学习吗

这次的活动,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孩子懂的很多,他们的内心世界很丰富,孩子并不像想的那样不讲道理,孩子有问题会犯错误,但这就是他们的成长规律。

另外,我们做父母的很爱孩子,对孩子有期望,这是肯定的,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方式和态度并不那么正确,我们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多过他的成长。

那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多点爱心

在孩子的成长中要多点爱心,其实就是好好和孩子说话,学会倾听,多在乎他的心情和感受,多关心他成长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你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能给妈妈说说吗”你的爱是孩子最大的依靠。如果孩子觉得你关心学习、成绩和别人家的孩子多过他,那他会很失落、很消极。

多点耐心

孩子会犯错误、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个是肯定的,一帆风顺的那不叫成长。孩子总是在尝试中、在错误中、在迷雾中寻得方向,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我们不能以自己的要求、期望和情绪打断孩子的节奏,要多点耐心,“出错了没事,我们一块看看是错哪了”

多点信心

另外我们还要对孩子多点信心,相信他可以做好、相信他可以变得更好,多给他正面积极的鼓励和信任,加上你的爱心和关心,再加上你的耐心和引导,那孩子肯定会慢慢变成你希望的样子。孩子的自信和变好的动力,很多都是在家长的急躁、失望、埋怨中崩塌的。

而且家长也要补充学习哦,教育孩子更是教育自己。

在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对他们有很多意见,而孩子对我们又何尝不是!我们对孩子要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信心,要多倾听、多陪伴,一起面对遇到的问题,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育儿大全

育儿大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