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心!宝宝“不按常理出牌”,也能健康成长~
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此他们会拥有自己的生长步调和节奏。这句话说来简单,对于含辛茹苦生下并抚养孩子长大的家长们来说,却并不是那么好接受。
育姐在逛母婴论坛时,经常会看到不同的妈妈发帖求助:
我家的宝宝十个月了还不会走路,正常吗?求回复
我家的孩子一睡就是一整晚,中间不醒来吃奶会饿吗,影响发育吗?
我家的孩子1岁半才这么高,牙也才4颗,不会是骨骼发育不良吧?知道的点进来……
从提问就可以看出这些家长们有多么地替自家宝宝担心了。虽然宝宝的生长的确有相应的指标可以参考,但问题是:难道不完美符合这些指标、经验的宝宝,就等于身体某方面出了问题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1.宝宝达不到平均睡眠时间怎么办?
就拿最简单的新生儿睡眠时间来说,理论上认为,出生1~2个月以内的宝宝,每天睡觉的时间应该在20小时左右。新手妈妈小丽就为了这个数值烦恼不已,原因是她发现自己的孩子似乎每天只能睡12~14个小时。
和许多生下宝宝后有些紧张有些无所适从的新手妈妈一样,为了给孩子最好的照顾,她认真地记下了孩子每一天的奶量、喝奶时间、睡觉时间、大小点次数、身高体重的增长数值,并且绘制了详细的图表,以便及时对照顾宝宝做出调整行为。
然而,她的宝宝在其他几个方面都基本达到了传统的“标准范围”,偏偏就是睡觉时间,比起20个小时还差得远。
于是她担心自己的宝宝是不是睡得不够,查资料还发现生长激素多在孩子入睡时分泌,于是小丽更加担心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于是开始拼了命找原因。可惜找来找去,没发现孩子有什么其他的异样,小丽都快抑郁了,无奈之下只好寻求专家的帮助。
没想到育儿专家听完小丽的表述后,表示她是被普遍性指标迷住了双眼。孩子睡眠时间的平均值是20个小时,也就意味着有宝宝睡得多,也有宝宝睡得少,这两端的孩子和正好睡20个小时的孩子一样,都能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的睡眠时间差异本来就很大,尤其在第一个月里面,孩子孩没能完美适应这个时间,良好的睡眠习惯还在建立之中,睡眠质量事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
因此家长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帮宝宝建立起安全感,无需强迫宝宝按照平均睡眠时间入睡,何况咱们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只要孩子清醒时精神正常情绪愉快,进食正常无其他异样,那么无需担心宝宝嗜睡或者睡眠时间不足。
除此之外,比起像强迫症一样纠结数值,倒不如注意帮宝宝适应昼夜规律,帮他区分白天与黑夜。孩子白天睡觉时不要拉窗帘营造昏暗的环境,也无需刻意减少生活里的正常发声;夜间则不开过亮过长时间的夜灯,动作轻柔营造出安静的入睡氛围。
2.宝宝晚上睡着了,还需要叫醒来喂奶吗?
和睡眠一样,吮吸母乳吃饭也是宝宝的本能之一。新生儿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往往每隔一两个小时就需要哺乳一次。一旦超过了这个时间,妈妈们可能会开始担心,孩子怎么还没饿?
其实新生儿的胃本来就很小,刚开始时几乎只有一个乒乓球大小,所以需要少量多次地喂奶。但是随着月龄的增长,孩子的胃容量也在逐渐变大。
如果孩子自己能乖乖地睡上一整晚,而不会中途哭闹要喂奶的话,妈妈们应该感到开心才是,毕竟有多少家长拼老命想达到这个效果都无计可施。
育姐认识一位妈妈,因为担心孩子没吃饱,晚上还按照以前宝宝会醒来的时间点,把孩子摇醒喝奶,可怜的宝宝往往是喝着喝着就睡着了。这么做不但破坏了宝宝本身睡眠机制的建立,更容易导致孩子嘴里含着奶水睡着,增加龋齿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宝宝饿了便会哭闹要求吃奶,除非是某些病理因素导致孩子胃口不佳食欲减退,家长要综合其他表现来判断。
3.你属于焦虑性家长吗?
上面这两个例子,其实都反映出了家长们对孩子生长发育的焦虑。一旦孩子的表现和身边其他的宝宝,或者与流传的经验数值不相符,家长们的确应该多加注意,但不应该盲目焦虑。
因为衡量孩子生长发育状况的,不仅仅是几个数值,而是整体的情况。有时宝宝比起平均值,长牙慢了点、身高增长慢了点、睡得少了一点、学会说话的时间久了一点也没关系,家长此时盲目地进补或者采取措施,强制执行,反而可能会揠苗助长。
育姐看到过某位心直口快的妈妈回复表态:孩子每天睡20多小时?怎么可能?我家孩子光是吃奶就需要15~30分钟,吃完还要拍嗝哄睡,每2、3个小时一轮回,再算上宝宝玩耍换纸尿裤洗澡等的时间,一天哪能睡20多小时?十几小时已经很多了好吗?
更重要的是,本来家长就没必要把自己的要求拔高到当一个“完美的爸爸/妈妈”,谁都有照顾孩子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也有不小心没照顾好孩子,让孩子哭泣甚至受伤的时候。
大家在育儿路上都是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宝宝是新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父母这个身份也是你新拥有的,因此不要因为宝宝的某些数值波动而惊恐无比,在心里埋怨是不是能力不足没能照顾好孩子。
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最好的模样。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