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奇葩说 孩子在床上也会溺亡?
游泳、或者落水都很可能出现溺水问题,为此妈妈们都经常提醒孩子远离湖泊。但是近日竟然爆出有孩子在家中溺亡,据说是干性溺水造成。那么干性溺水真的那么邪乎?今天的《育儿奇葩说》就来解析这一特殊溺水现象。
说法由来:美国一名10岁的男孩,在泳池玩了一上午。回家之后男孩洗了个澡,就因为困乏直接睡了午觉。而一个小时后,妈妈发现儿子脸上覆盖了一堆白色泡沫,并且已经死去多时。
没水也能溺死,太假了吧?但是很不幸,这确实是的。其实“干性溺水”对于国人并不陌生,很多新闻事件都突出了“干性溺水”的概念,比如“澳洲母亲凭直觉救3岁儿子”以及“武昌6岁男孩游泳1小时后患急性肺水肿”等等,但是育儿网想告诉大家的是,孩子在没水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溺亡,但以上这些新闻事件的孩子都属于迟发性溺水,而非干性溺水!
什么是迟发性溺水
又称二次溺水,不同于干性溺水,迟发性溺水是在肺吸入水后并不会直接出现不适,而是在一段时间以后才会出现肺水肿问题。
迟发性溺水危险吗
很危险,因为肺部积水后容易出现肺水肿,这就会导致肺泡功能障碍,肺泡表面重要的表面活性剂流失,从而出现气体交换障碍。
概率低 但孩子容易“招惹”
迟发性溺水发生概率比较低,占所有溺水案例中的2%-5%,不过因为这种问题也非常容易出现在孩子身上,所以爸爸妈妈们也要引起重视。
迟发性溺水其实主要是因为肺部积水所致,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被就起的孩子身上。因为致死率也比较高,所以家长也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监管是重中之重
带孩子去玩水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而且不要总把监管任务丢给救生员,因为救生员需要看住整个游泳馆,不可能时刻关注一个孩子。所以说监管任务一定要家长自己来,并且即使孩子学会游泳,也不能放松看管。
避免不当行为
和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熊爸们可能玩一些危险的项目,比如和孩子比憋气,或者打水仗等等。因为孩子往往没有什么自我保护意识,而这些游戏非常容易导致孩子呛水,真要出事就追悔莫及了。
从小培养水性
突然让孩子接触游泳,他自然会不适应,所以要从小时候就让孩子了解水、熟悉水。比如从小就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游泳训练,当然做在熟悉过程中,也要多加重视,避免出现意外。
别让孩子逞能
不少孩子学会游泳后会逞能,试图深水区游泳,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另外就是不要太靠近别人,因为游泳的时候,不太会注意四周情况,孩子靠太近很容易被踢到。
不要钻进水里
尽量不要让孩子一头钻进水里,这很容易导致呼吸道和耳朵的感染,而且头发也可能被水下过滤网夹住,引发意外。
学些急救知识
了解一些急救知识,爸爸妈妈们要学会区分孩子是否是溺水,并根据孩子的症状选择正确的急救措施,这往往会救孩子一命。
说完了迟发性溺水,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干性溺水”。其实它主要是因为孩子喉部痉挛导致气道被封闭,从而出现的窒息问题。因为气道封闭,所以肺中基本不会有水。
为什么会出现干性溺水
气管粘膜受到吸入液体刺激或者皮肤受到冷水刺激,都可能导致喉部出现痉挛现象,此时声门会关闭,为了避免肺部进水就会出现窒息,导致孩子处于缺氧状态。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干性溺水”是因为自己憋气出现的喉头痉挛,导致水和空气都无法进入肺部,也就说孩子是自己憋死自己的。
多出现在游泳初学者
“干性溺水”大多出现在游泳初学者,尤其是刚学游泳的孩子。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很可能呛入少量的水,一开始并不会有什么症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肺部功能会逐步减弱,并且出现乏力、嗓子疼、咳嗽等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那么就会出现口吐白沫并且死亡的现象。
概率低家长无需太恐慌
在所有溺水事件中,“干性溺水”只占了1%,这个数字是很低的,家长无需太恐慌。但是在孩子中,这种概率却是逐年上升。这是因为这种溺水的症状不像传统溺水那样明显,往往会被家长忽略,因此平常也要多留一份心。
干性溺水隐蔽性强,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孩子非常容易死亡。所以家长也要做好相应的预防,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游泳前
夏季游泳的时候,大人一定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情况,看看他是否有异常的表情和行为,比如呛水。如果孩子呛水,那么不要用力擤鼻子,这和可能导致咽鼓管扩张,脏东西也会因此进入耳内,引发炎症。
游泳后
出了水之后,大人也不能马虎,一定要注意孩子是否出现不良的症状。如果出现困难、倦怠、乏力、嗜睡、过敏、痉挛情况,一定要及时送医检查,以免耽误治疗。
注意抢救
当出现不良症状时,无呼吸状态会持续8-10min左右,如果在这段期间,做一些正确的抢救,那么九成的孩子能恢复正常。但是如果超过这个最佳抢救时间,那么预后会恶化。
相关文章:
育儿奇葩说 胸小可以怪父亲!
育儿奇葩说 wifi会让孩子生病?
(视频来自优酷)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