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家

口吃宝宝慢慢说

摘要:口吃宝宝慢慢说,小小2岁10个月前,爸爸妈妈最得意的就是小小特别会说话,语音非常清楚,说的内容也格外逗人,因此得到所有人的喜欢。舅舅有一点儿口吃,可他最喜欢小小,总带着小小出去买好东西、去游乐场。可最近几天,小..

小小2岁10个月前,爸爸妈妈最得意的就是小小特别会说话,语音非常清楚,说的内容也格外逗人,因此得到所有人的喜欢。舅舅有一点儿口吃,可他最喜欢小小,总带着小小出去买好东西、去游乐场。

可最近几天,小小的爸爸妈妈经常吵架,甚至赌气让小小寄宿在幼儿园。老师提醒他们:小小说话结结巴巴的,而且不怎么爱说话了,这样下去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两人恍然大悟,第二天赶紧去接小小。

小小从幼儿园回来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来聪明可人、能说会道,现在却沉默寡言、无精打采。偶尔说句话,明显磕磕巴巴。妈妈感觉不对头,急忙纠正他,让他将刚才说过的话重复一遍。可能是小小不愉快,也可能是妈妈的紧张神情让小小感到奇怪,小小还是说不好。一句话说半天也说不明白,还憋得满脸通红,可这些话都是他从前倒背如流的呀?这是怎么了?更奇怪的是,如果让小小背唐诗和儿歌,他就不结巴了。可而后的日子里小小说话的问题不仅没有被纠正过来,口吃反而越来越加重了。妈妈特别着急,带着小小去咨询。儿童心理大夫慢声细语地和小小说话,小小的回答又很正常。到了儿童乐园,小小玩得高兴了,说话时口吃并不明显。但是爸爸或妈妈一注意他,希望他能说得流利一些的时候,他的话就好像挤牙膏一样,半天才出来几个词。

口吃是怎么回事?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虽然不太严重,但是也影响孩子和外界的沟通。有时候一句话说半天,说的人痛苦,听的人难受,家长也很着急。但往往是越着急越麻烦,有的家长说:"我自己说话都不利落了。"其实,矫正口吃首先要找到引起口吃的原因——

1.语言正常发展:口吃发生在幼儿身上,不同于成人,因为幼儿的言语发展要经历一个脑、口协调、学习表达的过程。2、3岁的幼儿正是言语发展的起步阶段,掌握的词汇量很少,表达能力有限。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要选适当的词汇,这对他们来说,是有一些困难的。因此,他们完全可以表现出犹豫、停顿和重复。应该说,这时的口吃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口吃症状,更不属于病理范围。一般在5岁之前不治自愈,也有的孩子可能在慌忙时有些口吃,但通常不至于影响交往。爸爸妈妈过于紧张、过于关注、急于纠正等都是不妥当的。

2.模仿:儿童时期模仿性很强,看见什么都觉得新鲜,认为这样说话好玩,学久了就形成了习惯,再想改就困难了,口吃的"传染性"很强,1-3岁幼儿语言模仿能力最强。因此最易患口吃病。小小跟舅舅感情好,经常在一起玩儿,自然会模仿舅舅的口吃。

3.惊吓:由于突然或持续惊吓、父母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和谐、孩子非常敏感等情况引起的口吃并不少见。小小的爸爸回忆说一次小小在嚎啕大哭的时候,他将孩子抱到门口,对孩子说:"再哭就不要你了。"孩子张口结舌,哭声倒是停止了,可是孩子当时的确受到了惊吓。

4.生病:癫痫、麻疹、鼻炎、扁桃体炎或肥大、鼻窦炎及喉科疾病使幼儿在病中或病后造成口吃。

5.抑郁:孩子情感抑郁,没有说话的欲望,导致口吃。小小被寄宿在幼儿园,精神感觉到压抑和沮丧,本来活泼的天性受到了束缚。

6.紧张: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或者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会发生"失语症",进而导致口吃。

由上可见,孩子的口吃主要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那么矫正的重点就应该放在解除孩子说话的心理障碍上,这就需要父母的耐心教育和引导。

小小的嘴巴还会再变巧吗?

家长首先不要把孩子的口吃当作一件过于严重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上面我们已经谈到,思维和语言发展的不对应性是3岁左右孩子出现口吃的最重要原因,即思维和语言发展的不同步造成了孩子的口吃。家长如果了解了儿童的这一发展规律,就不会因为孩子出现了口吃而焦虑万分了。但是,我们要求家长不要过分看重孩子的口吃,并不是说家长在发现孩子口吃时不予理睬、不予矫正,相反,矫正小儿口吃问题关键在父母。孩子口吃,家长们往往要找医生来治,殊不知,3岁左右的幼儿口吃是一种语言功能障碍,一般没有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患了口吃,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家长的耐心诱导才称得上是"良药"。所以孩子出现了口吃,家长应该积极及时地给予矫正,而且要注意抓住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

1.当家长发现孩子模仿口吃的人说话时,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的模仿。告诉孩子那是不好的行为,那样说话不受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的欢迎,要让孩子模仿正常的发音和说话习惯。在这一点上不能疏忽大意,如果不在意孩子的随便模仿,时间久了,形成了口吃的习惯再来纠正就比较困难了,所以一定要在孩子刚开始模仿时便进行纠正。

2.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平时说话时出现一些口吃的症状便严厉批评、大声训斥孩子,并急于矫正,要求孩子立刻"再大声说一遍!说清楚一点!"这样做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时候孩子胆子小,在家长的严厉批评面前会对说话产生压力和反感,口吃可能更加严重,持续时间更长,甚至不敢说话了。任何加重孩子紧张心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3.当孩子出现口吃时,不要嘲笑他们,以免其出现自卑心理而缄口不语;发现他们点滴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给予积极的正面强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4.爸爸妈妈要有足够的耐心,关注点不要放在孩子"话说得怎么样"上,而是要鼓励其敢于张口,且不要着急,慢慢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说话环境,在讲话方面不能给孩子压力。

5.必要时,家长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话重复孩子表达的意思,这样做既表示理解,也是在教给孩子怎样正确的表达。千万不要让孩子像改错似地自己重复,这样会造成孩子在张口时内心紧张而加重口吃。

6.口吃幼儿大都对单词的另一个字发音感到困难,如果发音过急过重,往往就卡在那里。所以,诱导单词第一个字的发音很重要。可以先轻轻地发出字的声母,然后与韵母拼合,拼出字音,再慢慢地向第二个字音滑动。这是矫正口吃的一个很好的方法。矫正儿童口吃也不必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一字不错,只要心理因素纠正了,口吃基本消除,矫正就算成功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7.根据孩子言语表达的情况,可以教他朗诵歌谣、给孩子讲笑话、讲故事。孩子在玩耍时是最放松的,可以边玩边说,注意力放在动作上时(注意分散),也能有效地缓解口吃现象。

8.培养家庭和谐的气氛,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父母恩爱,孩子就会开朗、大胆、自信,这种情况下,孩子即便发生过口吃,因为其注意力不集中在内心感受上,一般能较快地得到改善。反之,敏感、懦弱、急躁、退缩的孩子,可能会演变为继发性口吃。一个人仅仅是"说不好"并不是问题,而一旦认定自己"说不好",就有可能真的不敢张口,也就真的"说不好"了,这一点孩子和成人是一样的。这样孩子容易出现的口吃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逐渐得到矫正。

3岁左右的孩子口吃一般都不会是病理性的口吃,而是发育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可随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自然地消失。但如果您的孩子到5岁左右时仍然口吃,而且时间超过一年,那就有可能属于病理性口吃,就需要请医生或语言学专家来帮助纠正了。-

文/鲁杰(北师大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硕士)

(编辑:苏春平)

(责任编辑:zxwq)

育儿之家 原文链接: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育儿大全

育儿大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