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家

忍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该反思什么

有网友热议“发脾气的妈妈不是好妈妈?”是不是好妈妈看哪点?当一名优秀妈妈非常不容易,下面来好妈妈该如何当?

昨天晚上和好友聊了很久。

她吐槽说:“暑假刚过一半,我就只有半条命了。这个假期,真是拿命在陪啊!”

朋友是做全职妈妈,儿子马上二年级,女儿在上幼儿园中班。

孩子上学,她习惯了每天留一些时间给自己消遣,可一放暑假,完全打乱节奏,忙得跟一个陀螺一样。

暑假要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最近,她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吼来吼去。

比如昨天,她就吼了孩子很多次。

早上一起来,妹妹说要去叫哥哥起床,结果不到十分钟,妹妹就和哥哥在床上疯了起来。一会扔枕头,一会选被子,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咚”的一声,妹妹就哭起来。

她跑去房间,妹妹说:“哥哥推我。”

哥哥说:“这床本来就是我的。”

看着女儿额头一个大包,她忍不住吼儿子:“但是你不应该推妹妹啊,这样摔下来,你看看妹妹额头,要是摔到骨折怎么办?”

中午她在厨房做饭,妹妹和哥哥在客厅玩。

等她做好饭出来,客厅和阳台全是水,两孩子正背着水枪在房间玩打水仗游戏。想着又要重新收拾房间,还得洗沙发毯子,一气急,啪啦啪啦就吼了。

下午儿子说带妹妹出去玩。

结果哥哥一个人回去了,妹妹被扔在小区楼下。

哥哥说:“妹妹自己不回来。”

妹妹说:“哥哥不和我玩。”

反正就是,兄妹两动不动相爱相杀,给她添了很多麻烦,想不发脾气都不行。

朋友并不是暴脾气,只是生活失控,引发了内心的焦躁。

今天就说说:忍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需要反思哪三点。

检查自己有没有过度付出时间和精力

有一玩得好的邻居,她每天都很忙,在八点之前要买好今天吃的菜,做好早餐,早餐还一周不重样。

老公去上班以后,她抽空洗衣服,搞卫生。本来衣服可以用洗衣机,她担心衬衣会变形,就一直自己手洗。

之前还算忙得过来,最近孩子有比较严重的“分离焦虑”。

总所周知,只要被孩子一缠,就什么都做不了,所以家里就比较杂乱。

老公下班回来,有时候不问原因,就抱怨几句,慢慢地夫妻间感情就出了一些问题,有时候孩子实在是闹得厉害,她也会忍不住吼孩子。

这是很多妈妈的日常心酸,常常也会疑惑: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却没得到什么,反而还要被指责说“你孩子没带好”“你做的饭不好吃”“家里怎么这么乱”。

反观老公,除了早九晚五的上班,他似乎什么也不用多做,不仅有时间聚会,更有时间打游戏、钓鱼等。

妈妈过度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很容易导致一种现象发生,就是觉得不“不公平”。

当“不公平”的想法频频出现,爸爸行为就会影响妈妈情绪,一旦把控不好,妈妈就把坏情绪传递给了孩子。

吼孩子就这样变成日常。

如果妈妈吼孩子是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爸爸一起来分工合作,妈妈能“偷懒”的时候,尽量不要勤快。

追求完美

静静妈最近在育儿上,情绪波动特别大。

前段时间,静静妈带着孩子去体检,医生说孩子身高中等,体重偏轻,叫静静妈多给孩子吃点营养食品,比如鱼、瘦肉、鸡蛋等。

静静妈觉得是自己失职,疏忽了孩子饮食,没有及时给孩子补充这些。

为了孩子能张快一点,她改变孩子的饮食结构,每天固定要给孩子吃多少肉和鸡蛋。

孩子刚开始很爱吃,这几天孩子完全不吃了,奶也不怎么吃。

她带孩子去看中医,医生又说孩子脾胃虚,容易积食,要多调理。

静静妈就更焦虑了,常常因为太担心孩子而失眠。

妈妈,尤其特别愿意爱孩子的妈妈,内心会有一种强烈渴望——不允许自己育儿出错,做完美妈妈。

但就是这种“完美主义倾向”极易导致妈妈身体和心理疲劳。

而疲劳最容易导致情绪反应,就是易怒、情绪大起大落、焦虑还有惊恐!

其实妈妈一定要明白:孩子有孩子的生命力。他有自己的生长曲线,只要身高、体重、智力、语言表达在正常范围,都不必心急,更不必自责。

在《心理访谈》中,儿童心理学家杨凤池说:

母亲有两种,一种是好母亲理想的母亲,一种是不太理想不太符合母亲条件的。

好母亲是什么样的,因为心理学里专门有一个词汇叫good enough mother ,就是足够好的母亲才是好母亲,你给少了叫不够好,你给多了就过分的好,给多了跟给的不够,对孩子的发展是一样的不好。

莲子妈理解的足够好,其实就是做妈妈只追求80分,不要追求满分!

明白自己和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不在同一水平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大脑发育有个特点,就是产生各种情绪的部分,很早就发育得比较成熟,所以当孩子很小时就开始有喜怒哀乐;但对情绪进行理智的管理、抑制、分析的部分,要到20岁以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所以,要允许孩子偶尔的蛮不讲理,而不是妈妈时时蛮不讲理。

要明白处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或是和孩子沟通,并不是在和同一量级的对手较量。

谁叫人类的发展是这样: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妈妈处理情绪的能力更强,就得负有更多的处理双方情绪的责任。

中央综治办和中国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对 1000 多名普通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分析:

在家里被“经常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有 25.7%的孩子“自卑”,有 22.1%的孩子“冷酷”,有 56.5%的孩子“暴躁”。

倘若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带着一颗“受伤”的心成年,直到离世,就别在他成长过程中用“发脾气”去伤害他,毁灭他。

因为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比修复一个破损的成人容易得多。

做能够和孩子好好相处、沟通、理解、尊重、接纳的父母,是孩子这辈子最珍贵的财富。

育儿之家 原文链接: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育儿大全

育儿大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