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沟通获得亲密的亲子关系
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以“用尊重的方式跟孩子们联结”为目标,期望能够获得亲密的亲子关系,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但一些旧有的习惯性的倾听和谈话方式,依然可能阻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结。其中,“但是”和“应该”这两个家长高频使用的词就会严重影响沟通效果。
我们一起来看看家长们有多么经常使用这两个词,以及在家长使用它们的时候孩子们是如何回应的。“跟你一起玩游戏很有意思,但是妈妈不能总是陪你玩啊,妈妈还有很多事要做啊!”“我知道你玩得很开心,但是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总是惦记着玩。“”我听到了你的话,但是你那么想是不对的。”孩子们非常明白你接下去要说什么,“你应该做些不一样的事!”这是孩子们所能听到的唯一的部分。那个“但是”就像一个橡皮擦,它把你前半段所说的一切都统统擦掉了。
更加危险的是“应该”这个词。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怎么才考这么点分啊,你应该向你哥哥学习。”“怎么还玩,你应该去学习了。”“怎么这么笨,你应该随我,更聪明一些才是啊。”当你使用“应该”这一类词汇的时候,包括“必须”、“要去”、“得去”,实际上等于在说“我知道什么对你是最好的,不需要跟你确认你的想法和感觉,你就直接照我说的做好了”。没有什么比父母的强求能更快地触发孩子们的反抗了。当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要求或者命令的时候,恐惧和焦虑感就被激发,大脑立刻进入“战斗、逃跑或卡住”的状态,所以,此时家长将要面对的就是孩子的置之不理、反抗或者逃避。
“应该”一词也在告诉孩子,你认为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子,他们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按照你的意愿来执行就可以。如果你抱定这样的想法,就有可能错过孩子们心中想要表达的想法,他们那些内心深处未被听到和看到的需要、期望被接纳的需要和安全感就无法得到满足。
同时,“应该思维”也会触发家长自己本身的愤怒情绪。造成我们的愤怒、引发我们的负面感觉和情绪的,正是我们自己抱有的“应该思维”本身,而不是其他人的做法。当我们听到和看到的与内心中的“应该”无法匹配时,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会触发我们的情绪,于是我们开始抨击、指责、批评和羞辱他人。或者是把指责、批评和羞辱指向自己,从而导致压抑的情绪。
因此,这种“应该思维”不仅会造成亲子关系中的愤怒、冲突和攻击,也常常会引发我们和伴侣、同事、朋友之间的冲突,我们总是希望别人的行为方式能够符合我们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尊重每个人都是独立、有差异的个体。
该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小编为各位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