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家

百草园手抄报图片

1

手抄报一:百草园的介绍


百草园,是浙江绍兴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北临东咸欢河,东邻沈姓房屋,西接梁家后园,南宽北狭,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家的智、仁两大房族所共有。西边一半归智房,东边一半属仁房。各个家族在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有的地块秋后还被用来做晒场,但因园子大而显得有些荒凉。

百草园占地面积约两千平方米是鲁迅幼年时玩耍的地方,百草园里虽无明显界线,却有大园小园之分。小园在北,占地较小,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有门通向东咸欢河,河沿筑有河埠,积肥农船便可在此靠岸,运走周家草灰和粪肥。大园在南,占地较大,西边有一垛长达四十四米、高约一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这块界石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

鲁迅故居

绍兴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昌坊口(今鲁迅路208号),在鲁迅纪念馆的西侧。绍兴是鲁迅的故乡。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去南京求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他卒于1936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纪念馆西侧是鲁迅故居,纪念馆东侧是三味书屋、鲁迅曾在这里学习了五年。

鲁迅故居这是一幢中式两层楼房。一切陈设均按当时实际情况原样成列。这里可以看到鲁迅家里的客厅(通常用来吃饭和会客的)、卧室、厨房、菜园(百草园)等。

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代上学的地方,距故居100米左右。书屋系清末绍兴城内有名的私塾。房内正中墙上挂“三味书屋”的匾额和松鹿图。房柱上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美有味是读书。”房内摆设有方桌、木椅,是当时原物。在书房的东北角有一张桌面上刻有“早”字的书桌,就是当年鲁迅的。书屋后有小园,为鲁迅及其同学课余游玩之处。

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

新台门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1742—1821)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同时建造的还有过桥台门。

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整个周氏房族逐渐衰落。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群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

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鲁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整修,已经恢复旧观,原来的家俱也多数找回,并按原样陈列。

2

手抄报二:关于百草园的小故事

到过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的人都知道,这儿有鲁迅笔下的“皂荚树”,然而经专家考证,这里种的“皂荚树”其实是“无患子”。这些无患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根据鲁迅亲友回忆补种的,于是产生了百草园的“皂荚树”是鲁迅先生写错了还是后人种错了的争议。

鲁迅纪念馆的4位老馆长和鲁迅专家及林学专家2007年3月聚在一起,对有关皂荚树真假问题进行“判案”。大家认为,鲁迅不可能因为认错而误把无患子写成了皂荚树,因为皂荚树的荚非常明显,鲁迅对植物学非常熟悉,不可能连这一概念都不清楚。不管怎么说,百草园里应该补种一棵真正的皂荚树,一方面重现鲁迅笔下景致,另一方面许多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参观百草园时都想看一看皂荚树,不能将无患子树当皂荚树给他们看。

但是,绍兴当时无患子仍较多,而皂荚树已成稀罕之物。为寻找适合的皂荚树,绍兴鲁迅纪念馆通过当地媒体请市民帮助寻找。

消息传开后,绍兴市民积极参与,纷纷打电话提供线索。嵊州石璜镇的袁先生说他邻居家有棵皂荚树,直径符合百草园的要求。有位老家在绍兴富盛镇的董先生,说他老家有皂荚树,还特地与老家的人联系,愿意带路进山。

不过,绍兴林学专家根据线索去实地进行察看,但结果都是无患子。但热情的绍兴市民仍在不断提供皂荚树的线索。3月初,新昌的杨和斌又提供线索,说他们那儿有。于是2007年3月12日,有关人员又赶到新昌,但看了两处都不是,最后在离新昌县城四五十公里外的安山镇发现了4棵真正的皂荚树,经与树木主人商议,选中一棵胸径25厘米、高10米的树移栽百草园,重现了鲁迅笔下的景致。

鲁迅从百草园走来,踏上探求新生活之路,吹响了唤起民众的号角;后人向百草园走去,追寻先生走过的足迹,生发无限的情思,汲取了奋力进击的精神营养。

简介

这个荒芜的园子,不仅瓦砾成堆,杂草丛生,而且有树木、蔓藤和飞鸟虫兽,是孩子们游玩的好地方。鲁迅儿时和他的小伙伴们就经常来此玩耍嬉戏,或采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或捉蟋蟀、玩斑蝥,有时挖何首乌的块根,有时摘木莲藤的果实,夏天在树荫下纳凉,听蝉鸣唱,寒冬在雪地上捉鸟雀。百草园的动植物,有可看的,有可听的,有可玩的,也有可吃的,对儿童来说真有许多乐趣。即使现在“紫红的桑葚,酸甜的覆盆子,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已难寻旧踪,但文中浓厚的生活情趣依然带给你丰富的想象。

小园中的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在童年鲁迅的视野里,百草园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乐趣的生活乐园.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记叙了他童年时代在园中天真烂漫的游乐和浓厚的生活情趣,鲁迅在这篇散文的开头这样写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他的亲切动人的抒情笔触,对园景的美好回忆,无不引起人们对百草园的游兴。

鲁迅在百草园最早接触到自然景色,由此引起了对一些有绘图的植物书和花草树木进行观察研究的兴趣。在故居小堂前天井里的台阶形石条上,他种植在花盆中的花草不下二十余种。

随着新台门周家的败落,百草园东首仁房的园地早于1915年就卖给东邻朱阆仙,西首智房部分也于1918年和新台门房产一起售给了朱家。朱阆仙将新台门改建为“庐盘”后,又扩充了后园。在百草园的小园中平地垒起了假山,并构筑了鱼池和花厅。解放后,国家花钱向后来的章姓业主收回,作为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对外开放,供广大观众游览和休息。百草园的主要部分大园至今仍基本保持当年的风貌。


下一页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育儿大全

育儿大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