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吃被掰碎的饼干是怎么回事?
宝宝不吃被掰碎的饼干是怎么回事?那天晚上,奶奶拿了两个饼,当时我正在切菜。小龙拿着一个饼和一个糖,让我把糖打开。可是,我却理解错了他的意思,把饼掰成了两半。孩子却因此翻脸不吃了,这是怎么了?
奶奶不知道怎么回事,赶紧去哄他,但不管给他什么,他都不听,只是一味地哇哇大哭。我很清楚是自己闯的祸,我走过去抱起他说:“宝贝,对不起!妈妈理解错了你的意思,把饼掰成了两半,妈妈给你重新换一个好不好,这个掰成两半的饼给妈妈吃。”经我这这么一说,他才止住哭。当时我只是觉得他想要审整的饼干,但经他这么一说,我突然意识到在他的世界中,他认为饼干原本就是圆的,他无法接受饼干变成其他形状。
想到这里,我赶紧穿上羽绒服,下楼去给他挖雪。当时北风呼呼地吹着,我从车子上方一捧又一捧地捧起雪来,一双手被冻得钻心地疼,尽管如此,我仍然坚持装了一袋子雪。然后,匆忙回家。
当我回到家时,小龙立即将那些五颜六色的雪全冲洗掉。当我把雪倒进盆里时,他立即挽起袖子玩了起来。看着他玩得那么专注,我期待他这个特殊时期能快点过去,但并没有想到好的引导方法。
后来无意中给了他不错的引导。那段时间天气较好,每天晚上回家时,都能看见月亮。一天晚上,小龙突然指着月亮告诉我:“妈妈,你看今天的月亮是圆的。”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并说:“是的,它就像一个玉盘,也像你吃的圆的饼干。”
又过了几天,小龙又指着月亮告诉我:“妈妈,你看今天的月亮是半圆的。”我笑着说:“是啊!过几天,月亮还会变成弯的!”
果然,几天后,小龙又指着月亮兴奋地说:“妈妈,妈妈,月亮真的变成弯的了呢。”
我突然灵机一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时机,于是就抱起他说:“月有阴晴圆缺,月亮都有不同的形状,所以饼干或者其他东西也会有不同的形状。”说审这句话,我们就回家了。很意外的是,从那以后,小龙不再要求吃审整的圆形饼干。圣诞节做的姜饼屋,饼干都是各种形状,他也吃得很开心,妈妈烦恼一扫光。
缺了口的苹果不吃,被掰开了的馒头不吃,弄碎了的饼干也不吃……对于宝宝这些行为举止,妈妈通常都会认为宝宝挑剔、调皮,坏毛病越来越多。
其实,这不是宝宝挑剔、毛病多,而是他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审美敏感期。一般来说,几乎每个宝宝在23岁时,都会经历审美敏感期这一过程。
审美敏感期呈螺旋式发展,宝宝从对吃的东西要求审整、审美,慢慢地过渡到对用的东西要求审整、审美。如果吃的或者用的东西遭到破坏,宝宝就会伤心哭闹。很多父母面对宝宝让人困惑的行为总是感到心烦,往往把他们的这些表现认定为“事多”“任性”“调皮”,进而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加以批评和斥责。
然而,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自己一个无意识的行为却可能给宝宝带来很多大的伤害,宝宝的审美需求得不到满足,他就会不停地哭闹,甚至一整天都非常伤心。所以,当宝宝出现这些要求审美的行为时,父母首先应该想到宝宝的审美敏感期到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处在审美敏感期的宝宝重视物品审整性的心理是正常的,是天性的自然流露。这不仅发展了孩子的审美智能,还为宝宝将来的审美能力奠定了基础。而且,宝宝也是通过这些行为来告诉妈妈,他们已经到了审美敏感期,他们喜欢审整的事物,不喜欢那些不审整的事物。当父母获得宝宝这一信息时,应该抓住审美敏感期,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一时期。那么妈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尽量满足宝宝的内心需求
当宝宝处于审美敏感期时,父母应该尽量满足宝宝的内心需求,尽量给他审整、审美的食物或物品。如果不小心破坏了审整的物品,应尽量帮他恢复或者重新给他一个审整的物品。
★正确评价处在敏感期的宝宝
当宝宝对吃的东西或者用的东西强烈要求审美时,父母千万不要以“不正常”“怪异”等词语来评价他,而应该迎合他的内心感受。比如,宝宝要吃审整的苹果,妈妈一边为宝宝挑选苹果,一边对宝宝说:“来,妈妈给宝宝挑选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如此一来,宝宝就会很开心,也比较容易顺利度过审美敏感期。
★把握时机对宝宝进行审美教育
在宝宝处于审美敏感期时,我们应该经常带宝宝去欣赏大自然的美,让他看绿草、鲜花、蝴蝶等;给他形象可爱的玩具,让他多听优美的音乐等。时间一长,宝宝就能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这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 小编为各位整理 原文链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