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己式妈妈,孩子不需要你“一切为了ta”
父母最好的爱,是用自己灿烂的生命价值,去点燃孩子对生命的认识。什么是丧己式妈妈?简单地说,就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的妈妈们。
如今,随着教育压力增大,中产阶级越来越注重教育,丧己式妈妈也越来越多。
她们不注重打造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子,不重视经营事业、没有爱好、忽视家人和老公,甚至忽视自己,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视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生活寄托。
分享一个最近采访的故事——
陈先生是北方一座省会城市的高级工程师,1978年出生。他和妻子娜娜是大学同学,感情深厚。
2003年两人结婚,陈先生和娜娜都是刚上班的年轻人,当时工资很低,但日子却能在娜娜的打理下鲜活有情调。
娜娜每周都会去野地里采一些野花,插在瓶中装饰小屋;每晚下班后,娜娜都会精心做两道菜,虽然简简单单,但是配着音乐和桌上的野花,陈先生觉得比坐在奢华的西餐厅还有情调。
娜娜喜欢唱歌,每天晚饭后,陈先生看书,妻子在卫生间一边唱歌一边洗衣服,陈先生觉得这就是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婚后第二年,娜娜生了个儿子。夫妻俩都是知识分子,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娜娜,生了儿子后,将一切都放在一旁,儿子的任何事情都是最最重要的的。
渐渐的,娜娜也变了。
自从生了儿子后,娜娜就不爱打扮自己了,一年也不买一件新衣服,陈先生起初是非常感动的,他觉得妻子这是在为家庭奉献自我。
一晃眼儿子上了小学,娜娜由于常年操劳也不进行任何保养,显得很老,长出了白发。原本她和陈先生是同学,可是如今两人走在街上,却像姐弟俩。
有一次陈先生单位分橙子,娜娜穿着睡衣睡裤骑着电动车到丈夫单位拖水果,陈先生听到有人在私下议论:“陈工那么帅,怎么老婆像个老妈子?”
陈先生劝妻子多收拾一下自己,娜娜却表示儿子每天的事情特别多,根本没时间。此后,陈先生再不想让妻子到他单位了。
除了对自己的外形不再关心,娜娜在工作上也不再进取。
儿子上小学后,活动越来越多,只要工作时间和儿子学校的活动有时间冲突,娜娜一定会请假,满足儿子那边的需求。
每一年娜娜的单位组织员工考职称,但有了孩子后,娜娜从不参加,她对同事说:“考这些有什么用啊?儿子就是我最大的事业。”
除了这些,娜娜还对老人也不再关心,婆婆感冒,她坚持不让她来家里玩,理由是怕传染给儿子。
娜娜自己的母亲过生日,她也不记得,有一次母亲向娜娜抱怨,娜娜说:“妈,您真是无理取闹,我现在为儿子都忙死了,不要说您的生日我不记得,就连我自己的生日我都经常忙忘记了。”
为了全心全意经营儿子学业,娜娜选择辞掉铁饭碗。辞职后的她将儿子的学习用详细的日程表进行了规划,到处打听培优班信息。
每个周末,是娜娜最忙碌的时候,她骑着电动车到处带儿子参加各种补习班。
因为全心付出,娜娜对儿子的学习期待也更大,不管是小测验还是听写,只要儿子错了一点,她就会很焦虑地找班主任谈一个多小时。
就这样,娜娜变了,她没心思将小家庭布置得温馨、没心思关心他人、也没心思修饰自己。
妻子的改变,让陈先生越来越郁闷。除此之外,他心中更有一个隐痛,那就是——夫妻生活也荒芜不再。
付出了一切,娜娜自然对儿子的要求极高,用周围人的话来说:“娜娜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盯着儿子。”只要儿子有一次听写错误,娜娜就会紧急赶到学校,找老师谈话,询问为什么会错这一个字。
娜娜批评儿子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对得起我吗?妈妈为了你,放弃了工作,放弃了自己,从不单独玩一下。可是你……”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事,真的是事与愿违为。
这故事,最后的结局,很不美好。娜娜的丈夫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儿子学习一点也不好,也不快乐,小男孩每天听到妈妈的“一切为了他”,感到亚历山大,自责不已。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多娜娜这样的妈妈。
母爱,其实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每一个丧己式妈妈,心中都藏着一份难言的焦虑。
每一个丧己式妈妈,都为孩子付出巨大,因此渴望收获更多
每一个丧己式妈妈,都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事业
可是,我想说的是:
孩子不需要我们将他们视为事业,更不需要我们盯着长大
最好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最好的母爱,是扶孩子上路,然后逐渐松手。
在此,我分享一篇纪伯伦的《孩子》: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不需要殚精竭虑地为他们操心
所谓母子一场,最终也不过是一场《目送》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我们和孩子一样,
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要用自己灿烂的生命去影响他,去点燃他。
而不是牺牲自己的全部,对孩子施压。
“在这个世界上,焦虑的父母太多,安静的父母太少。愿我们能成为安静又内心充盈的父母。”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