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喝奶奶了,你快点回家吧
我想陪着孩子,一点点的看着他长大,仅此而已。
宝宝已经一岁三个月了。
在他四个月半时,我产假结束回单位上班。那时的他还是小小只,不会因为与妈妈分开而哭闹。
每当爷爷奶奶抱着他,看我在门厅前换鞋子出门,总会逗他:妈妈走咯,妈妈上班去了,快点哭,追妈妈。
宝宝黑黝黝的眼睛望着我,脸色茫然,才四个多月的他不知道上班的意思,也不知道妈妈去上班就意味着一整天都看不到妈妈。也许,在他小小的脑袋里,甚至没有“妈妈”的概念。
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知道妈妈换衣出门,就意味着要跟妈妈分开了,每次看到我要出门,就立马撇嘴哭起来。
再大一点儿,更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了,也更不乐意妈妈出门了。每天早上,只要一睁眼,就如一块牛皮糖般黏着我,用那糯糯的,能把妈妈的心都融化的声音一声连着一声地喊“妈妈,妈妈”。
即便我上个卫生间,他都害怕。站在卫生间门口不停地拍打着门,嘴巴里喊着我,如果等不到我回应并开门,就立马会撇嘴巴哭起来。
为了能顺利去上班,爷爷奶奶总是会提前想好各种对策,比如拿好吃的零食,或者好玩的玩具,把宝宝暂时抱去他们的房间,让我能偷偷溜掉。
待孩子想起来找妈妈时,我人已经不在房间里了。
孩子奶奶说:“宝宝找不到你,也就平静了。”
可我心里并不是平静的,无数次脑补自己离开后,孩子满屋子里寻不见妈妈时的失望、无助和绝望。
想着想着,自己就流泪了。
家里人都劝我道:孩子都这样,总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还有人劝我说:“并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而是妈妈离不开孩子。没有妈妈在身边,孩子也会玩得很开心。”
也许,真的是这样,就像孩子的奶奶告诉我:“你不在,我们宝宝乖着呢。”
而每每当我提出要辞职,在家陪着孩子一起长大的时候,很多反对的声音也袭来:“全职妈妈没有自我”,“全职妈妈最危险”,“你要跟孩子一起成长”、“有老人帮你带孩子你竟然还辞职?”……
在这样的质疑中,我自己也怀疑了:是不是我真得太过于敏感了?真的是自己太过于宠孩子了么?
我曾经咨询过身边的职场宝妈,多数也跟我一样。在纠结中左右摇摆,每天出门的时候,心情都不怎么美好,心里各种纠结要不要辞职?要不要在家陪孩子?
辞职的决心下过八百遍,可一想想房贷车贷孩子的奶粉钱,家里的油盐酱醋茶,方方面面都需要钱,又只能八百零一遍地劝自己再坚持坚持。
一个朋友劝我,拿她自己做案例。
她产假结束后,就来北京上班了。孩子留在几百里远的老家,由父母帮忙照顾。每月一次,雷打不动,她会坐上一个通宵的火车,回家看望孩子。
孩子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依恋妈妈。某一次,她看望孩子回京。孩子哭闹着拽着她的衣服不让走。
父母想了办法把孩子骗走,朋友哭了一路回到了北京。路上,她给我发微信说:“老娘不干了,回老家陪孩子。”
可是,第二天,她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忙碌着准备即将开会需要的材料。似乎昨天发狠哭泣到快崩溃的那个女人并不是她。
上有老,下有小,怎么可能说辞职就辞职呀?
别人可以说走就走,说去远方就去远方。可咱们已婚已育家里没矿的女人可不行,咱们的孩子需要口粮,需要学费,需要杂七杂八的各种费用。
辞职带娃了,这些钱从哪里来呢?
朋友说,她很羡慕我,至少我每天可以看到孩子,晚上下班回家后,可以陪着孩子玩耍,可以搂着孩子讲故事,可以看着孩子甜美入睡。
而她,顶多也就是通过视频看看孩子。
某一天晚上,孩子在视频的那一端,奶声奶气地伸手喊她:“妈妈,我不喝奶奶了,你快回来吧。”
朋友瞬间泪崩。
专家们说:
一岁多的孩子,还处于跟妈妈的共生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把妈妈当做自己的全部,与妈妈的情绪连接紧密。能模仿和感受妈妈的喜怒哀乐,也对与妈妈分离分外敏感,与妈妈分开,哪怕是及其短暂,都会让他们恐慌。
就像我的孩子那样,他知道,我早上会出门上班,所以紧紧地黏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妈妈”,以为这样就可以留住妈妈。
这是孩子的分离焦虑,也是当妈的分离焦虑。
即便明知这种焦虑是正常现象,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自然过程,接受起来,也是挺艰难。
身边真有妈妈忍受不了这种焦虑,选择了辞职在家全职带娃。
怎么才能和孩子一起,度过这段共生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呢?过来的妈妈们几乎一致给了这样的办法,这个办法,只有两个字,就是“沟通。”
是的,沟通,与孩子多多沟通。
就比如在自己要出门的时候,一定要郑重地向孩子说再见。刚开始孩子会哭会闹,但是说再见之后,孩子就会知道妈妈不是凭空消失的,妈妈还很爱她。躲着孩子跑是最动摇孩子安全感的方法。
儿童心理专家缪卓锦也给过这样的建议,她说:
一、出门前一定要提前和孩子说妈妈出去干嘛,什么时候回来,并最好形象化地说。比如天黑到什么程度妈妈就回来了,一岁八个月的孩子还不能懂一般的时间概念,需要形象化的描述,如两岁半后可用指针式、闹钟说明妈妈回来的时间。
二、把妈妈的工作和孩子连接起来,如带孩子去妈妈工作的场所玩,认识妈妈的同事和同事们的孩子,让孩子对妈妈离开自己后去的场所有清晰的认知,这可以有效减轻她和妈妈短暂分开后的焦虑,同时还可描述妈妈的工作对孩子的意义,如挣钱给宝宝买玩具买奶粉等。可把吃过的奶粉罐留着,让孩子和奶粉罐合影,孩子对此就会有非常形象和清晰的认知——原来我要吃那么多奶粉,妈妈要挣好多钱才够。
三、妈妈下班回来后要陪孩子玩一会儿,说说自己上班时发生的事,既让孩子了解妈妈在做什么,又是联系感情的方法,倒过来,也可以问孩子妈妈不在时玩了什么做了什么,和他玩一会儿游戏。孩子和妈妈工作的连接也是孩子融入社会的一部分,妈妈讲述的工作会让孩子了解、接纳它的存在,并产生好奇心,从而进行交流。
宝宝一天天的长大,相信很快有那么一天,他不会在我上班前哭闹,而是平静地冲我摆手说“妈妈再见”。
到那时,身为老母亲的我会不会又体验到另一种失落呢?
这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 小编为各位整理 原文链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