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笨”一些,对孩子好处这么多!
中国有句俗话说“能干的妈养笨娃”,现在很多家庭里妈妈兼顾着事业和家庭,活成了超人的模样,雷厉风行地处理着各项事宜。
然而过于精明能干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却并不一定是好事,能干的妈往往会对孩子要求更严格、言语中多苛责少鼓励会导致孩子没有自信和主见,而高效率的做事风格也会让孩子失去很多动手尝试的机会,影响孩子的独立发展。
当然我们强调说妈妈过于精明能干对孩子的成长可能会有不利影响,并不是说在家庭里就该是爸爸强势、妈妈顺从的样子。
而是针对目前社会上日益凸显的一个现象:女性兼顾事业和家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父亲这个角色在家庭育儿中的缺席,导致女性在双重压力下不得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强势、苛刻的一面。而这一现象凸显带来的不良结果就是“妈宝男”、“公主病”的横行。
想让孩子成为乐观自信、有主见、有责任心的人,妈妈可以适当示弱,表现得“笨”一些,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01
生活中每个日常的互动都可以成为“示弱”的机会,给孩子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孩子在完成任务中收获帮助家人做事的快乐。
出门前告诉孩子“一会儿出门的时候提醒妈妈带上雨伞好不好,今天预报有雨,妈妈没你的记忆力强,怕会忘记”。
如果出门的时候孩子没有主动提醒,就给他一些提示“妈妈说让你帮妈妈记着什么来着?”如果孩子主动提醒了,就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孩子“多亏了你提醒,不然我们都可能要淋雨了”。
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加强孩子的参与感,还能激发孩子帮助他人的兴趣。
02
工作上有了烦恼也不必逞强,虽然我们一直提倡不要把工作上的烦恼带回家,但是情绪不会自己消失,越压制越容易爆发。
经常是家长到家强颜欢笑地陪孩子,耐着性子想让孩子好好吃饭、好好玩耍,然后尽快睡觉,好让自己有时间调节下情绪。但是不知情的孩子可不会那么合作,像往常一样缠着家长,贪玩不肯睡。终于家长再也压制不住情绪,一顿吼,把孩子吼得哭成泪人,哭着哭着睡着了,家长又后悔不已。
不如到家就跟孩子倾诉一下吧!到家之后抱抱孩子,跟孩子说妈妈今天好累,今天被冤枉了不开心,让孩子亲亲自己安慰一下。
如果觉得孩子没法理解自己的苦恼,就把自己的苦恼转成他能理解的话来表达。“如果你好好做手工了,别的小朋友没做,老师却批评了你,你会不会觉得难过?今天妈妈就是因为这种事难过的。”
这是培养孩子共情的大好时机,总有家长问怎么改正孩子自私、不关心人的毛病,其实要想让孩子学会关心家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共情,然后引导孩子给自己一点安慰。
哪怕只是一个抱抱、亲亲也能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关心,不仅改善了家长的不良情绪,还培养了孩子关心他人的能力。而且发现自己能安慰到妈妈,孩子的成就感也会爆棚吧!
03
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必立刻给出孩子解决办法,但是这时候不能一味示弱,还要在示弱的同时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比如我们常说的一个例子,孩子在问很多个为什么的时候,家长完全可以不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用“我也不清楚,但是我觉得咱们可以一起去查资料找找答案”。这时候不能只是示弱说“我也不知道,你自己想想办法”。
类似的生活场景还有孩子闯祸的时候,像是他把小朋友的玩具弄坏了,想让家长帮他解决。家长不要越过孩子直接给那位小朋友买新玩具赔偿,也不要彻底撒手不管,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可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玩具被弄坏了,自己希望对方怎么做能好受些。进一步引导着孩子去道歉、赔偿。
这时候的示弱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勇于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而家长的引导又不会让孩子觉得孤立无援。给孩子坚实后盾的前提下帮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既给孩子安全感,又让孩子有了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
04
妈妈们在职场上不得不强悍,不如到家就卸下铠甲,不必事事躬亲、不用处处到位,“懒”一点、“笨”一些,给自己放松的机会,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