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家

《妈妈之歌》让人忍俊不禁,生活中别再催孩子快点

  

  《妈妈之歌》描述了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孩子与大人一样,每日生活在大小诸事的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为最基本和最理所当然的生活状态。

  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是快点玩!

  被打断的节奏

  中国科技馆,4岁的潇潇在运动传送装置边,不厌其烦地跑来跑去转动把手,看小球前进,落下,升起,再落下hellip;hellip;在一旁的妈妈烦躁地走来走去:老玩一个有什么意思,再玩就没时间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说,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则不停地挣扎回头hellip;hellip;

  每次看到2岁半的女儿笨拙地、慢慢腾腾地举起小勺子吃饭,我就在一边按耐不住了,尽管女儿也能慢慢地把饭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节奏,于是干脆拿勺舀起饭往女儿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态。王艳说自己也知道这种做法不对,但只有看到饭菜被女儿吃进肚子里我才会安心。

  这样催促乃至代劳的场景,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并不陌生吧?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节奏行事。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力的就是顺应自身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一般都会有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反应迟缓、自我压抑、对某些事物过分依赖。第一类孩子学会了取悦他人并优先满足他人的愿望,第二种却因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坏孩子,从而失去自信。这两种情况都毫无例外地让孩子丧失了自我的基础。法国的儿童精神专家、心理学家克里斯汀弗拉薇尼惋叹。

  停不下来的父母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功论导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标准,这些都促使了中国的父母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去催促孩子,就像虎妈带着孩子不停转场地去学琴的场景,犹如打仗一般紧张。这其中,孩子的节奏问题普遍被忽视了。

  尤其是周末,节假日时间,让孩子赶紧吃饭,吃完赶紧做作业,画画,弹琴hellip;hellip;孩子们不仅在学校里承受着各种快节奏的压力,出了校门依然不得清闲。但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周末不仅应该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来深切了解孩子各种需求的最好时机。

  妮莎,41岁,在儿子8岁生日那天备受打击:孩子想要的生日礼物竟然是一个什么都不用干的周三和周末,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觉到孩子内心的痛苦,而这种感觉深深地震撼了我。

  巴黎的丽萨也面对同样的情况。她沮丧地说,我不得不承认,孩子们平日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lsquo;快一点!rsquo;但她觉得自己不得不这么做。她有3个孩子,分别为3岁/6岁/11岁,她坚信这种凡事求快的规则是有必要的mdash;mdash;一旦生活节奏慢下来,就很有可能被别的孩子超越。她说:尽管我也感受到这种节奏并不合理,它不仅会剥夺我们应有的正常生活,也与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驰。

  家长催归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来。儿童精神学家尼可卡特琳娜认为,家长们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节奏放在眼里,是因为他们渴望孩子与自己同步。我们是一个家庭,一个整体,有着共同的生活节奏。这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长去顾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个慢性子、爱做梦、做事拖拉的孩子让父母焦虑恐慌,他们似乎从孩子日常行为中的反应度及活跃性中看到了他的将来。最终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种欠缺,从而埋下了将来引起孩子焦虑的隐患。最终,家长们变得紧张敏感,对自己生活中的空洞与空虚充满恐惧,于是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孩子的教练。

  在游戏中把节奏还给孩子

  对于这种生活中的催促,心理专家姬雪松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催促在生活中是一种正常现象,它具有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的功能。但是,当催促过多地表现在与孩子的关系中时,通常是因为父母自身的焦虑。当父母无法升华这些焦虑,将它们过多转嫁给孩子时,伤害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要么逐渐认同父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的人;要么以一种极为拖沓的方式演绎生活,并以这种被动拖沓的方式,展示对父母的愤怒。

  当然,一味地指责家长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家长们也承受着无穷的压力。社会现状已经不再存在有利于人体自身发展的节奏,找到一个合适照顾孩子和指导的方式更是越来越困难和复杂。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改变的可能性。

  作为家长,当务之急是意识到并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节奏去生活。克里斯汀弗拉薇尼肯定地说:我们虽然教会了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体与头脑,却没有让他们学会如何产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画并形成各种概念。而这些技能,往往只能在游戏中才能获得。

  而放慢速度绝不仅仅是为了停下来喘口气,更是为了感知和感受周围,去想象,去思考。

  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吃饭、穿衣,从而让他了解到自己是谁,会做些什么。让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玩耍,以促进他把事物形象与概念化,从而区分想象与现实,言语与行动。这一切能使他获取身体、情感、才智等各方面的经验,帮助他发现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终形成对自我以及世界的认知。

  也就是说,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方向,其实并不需要各种繁杂的指导与指南,父母们便可轻松减慢日常生活的速度。专家们强调游戏在其中扮演的重要性。没有挑战也没有家长的帮助,孩子们简单地在浴缸中玩耍,在餐桌上与食物消磨时间,在房间里和自己或小伙伴自说自话,对着天空的云朵发发呆,无拘无束地抓小昆虫,看蜘蛛结网hellip;hellip;一些在家长看来也许无趣无聊的事情,正是孩子自己的节奏所在。而对家长们来说,让禅宗哲学在忙乱的早晨给自己带来一丝恬静的气息,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课。

  学生与节奏

  以前儿童一直被当作小大人看待,直到1950年德国儿科医生特奥多海尔布鲁格展开了人类首次有关儿童生物节律的研究,认识才有所改变。1970年,于贝尔蒙达涅教授带领科研团队,以儿童的生物心理节律为题目,根据不同儿童的年龄、发展及生活环境展开了完整的研究。基于此,我们今天才会把学龄前孩子每天有效的学习时间定为3个半小时mdash;mdash;这个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延长至4个半小时。一般情况下,小学生们每天上课的时间为上午9:30到11:00、11:30或者12:00,对于年纪较长、级别稍高,或对信息接受、消化更快的孩子,则在下午适当添加几小时,一般从14:30到15:00、16:00或16:30。

  《孩子,你慢慢来》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个人事业和母亲角色的冲突,感动和启迪了无数读者。

编辑:秦超

育儿之家 原文链接: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育儿大全

育儿大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