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家

如何判断宝宝有没有吃饱可以从这10个方面下手

如何判断宝宝有没有吃饱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好心情会传染哦~

宝宝是否吃饱关系到宝宝的成长,但是爸妈们经常会有这样烦恼,当宝宝吃奶时间只要比往常的短,爸妈们是否就开始怀疑宝宝们吃奶时到底有没有吃饱?还是怀疑自己的奶水够不够啊?奶粉喂养的还好一些,可以直观地看到宝宝吃了多少毫升。关于判断宝宝是否吃饱这个问题,今天奶爸整理出几个特别的信号供各位家长参考。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1

宝宝的体重增长

小宝宝太小,宝爸宝妈们没办法知道ta们到底吃奶是否吃饱。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ta们体重的增长来判断了。一般来说宝宝在第一个月内体重周需要增长110-200克,六个月内平均月要增长500-1000克,这样就说明宝宝平时吃奶是够了的。当然,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生长曲线,只要在自己的生长曲线上稳定增加就可以了。

2

宝宝的小便量

一般判断宝宝吃饱的信号是看ta们每天要换的尿不湿次数。每天尿不湿换上4-6片或者6-8片都表示宝宝平时是吃饱了的。

3

宝宝的小便颜色

如果宝宝吃饱了,ta们的小便颜色则会呈现清色或无色,如果偏黄,像苹果汁一样则表示宝宝没有喝足母乳。

4

大便也是一个信号

一般第一周宝宝的大便是粘稠的黑色,然后变成绿色,棕黄色,表示胎便已经排尽。之后如果奶水充足,宝宝的大便颜色则会变得更黄。一到两个月内的宝宝,如果吃饱了,ta们的大便次数会是每天2-3次,之后会减少到每天一次。

5

妈妈乳房的变化

这就主要看宝妈了。一般来说,在喂奶前,乳房会比较丰满,有的妈妈会明显感觉到胀奶,喂奶后就会比较柔软。喂奶过程中会有泌乳反射,也就是奶阵,宝宝会有吞咽声,嘴角有溢奶。

6

宝宝的精神状态和互动状态

看看宝宝的精神状态是不是愉快,是不是反应灵敏。如果吃饱,ta们肯定会表现出满足。在看看之后的互动状态好不好,毕竟吃饱了才有力气和好心情玩耍。

7

宝宝哺乳后表情和反应

宝宝如果吃饱了,往往会自己吐出乳头,连续几下吸吮后听到吞咽声。

8

较快进入睡眠:

一般来说,在宝宝快要吃饱时便会昏昏欲睡。当家长看到宝宝吃一会儿睡一会儿的时候,就要找准时机慢慢拔出乳头/奶嘴,然后再将宝宝放在床上睡觉。

9

有拒绝乳头或奶嘴的行为:

吃饱的宝宝会对身边事物非常感兴趣,关注点也不只是放在吃奶这件事上。宝宝吃饱后会慢慢不再衔乳,紧接着便会闭着嘴抵触乳头或奶嘴。

10

睡眠时间是否充足:

纯母乳喂养一般是按需喂养(不限时、不限量),但是吃一次母乳大部分可坚持两个小时左右,而三个月的宝宝每天总睡眠时间应该达到十八到二十小时,每天的尿次应该在八到十次左右。

吃奶时间短=没吃饱?

在喂奶的过程中,爸妈们要注意宝宝有没有吞咽的声音。如果能听到宝宝不断大口吞咽,持续时间在15分钟以上,基本就能吃饱了。吃奶时间仅作为参考,在听宝宝吞咽声的同时,乳母还要观察自己的乳房,在吃奶前和吃奶后是否有明显的变化。如果乳房软了,说明宝宝吃进去了,这就不用太过于在意宝宝吃奶时间长短的问题。

“宝宝没吃饱该怎么办?”

吃母乳的宝宝有一个通病,喜欢吃一会儿睡一会儿,这与宝宝含着乳头时有安全感有关,但这种情况下宝宝会吃不好也睡不好。所以,在确定真的没吃饱的前提下,家长可以在宝宝吃奶快睡着时,弹弹其脚底板或捏捏耳朵让ta清醒,尽量让宝宝一次吃饱。

控制奶量,增加供应

控制宝宝奶量的方法:根据宝宝的大小给出相对应的奶量,一般1~3个月的宝宝每天奶量为500~750毫升,所以可以分8次,每次为60~90毫升,并且把每次吃奶的间隔维持到3小时一次。当然,每个宝宝吃奶量不尽相同,应根据个体情况决定。

一般,母乳喂养,提倡按需哺乳,奶量能自动调节,宝宝体重不会增长过快。

增加奶水的供应,除了以下要注意的,宝妈们也要注意休息和饮食。可以点击奶爸以前发过的文章:最好的催奶方法

1、宝妈们看看自己喂奶和宝宝衔乳姿势是否正确。

一般来说,错误的姿势会导致宝宝吃奶吃力,宝妈们在喂奶时也会感觉疼痛,这样母子都会想快点结束,宝宝当然容易吃不饱了。所以,宝妈们可以向有经验的人或专业的母乳喂养机构求助,寻找正确的姿势才会让奶水变得充足哦。

2、母乳喂养时候宝妈要放松

要知道母乳的产量和妈妈的心情联系可是十分密切。所以建议宝妈们要多保持好心情,多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起来的事,喂奶的时候专注一点,不要有其他的杂念。

最后可以选择用一个哺乳枕让自己舒服一点,还可以听听音乐,抚摸宝宝,拥抱宝宝,增加皮肤接触,这些都能帮助泌乳素分泌。

3、可以适当增加喂奶的次数或延长每次喂奶的时间。奶是越吸越多的,宝宝的吸吮可以刺激泌乳反射,而浓稠更高热量的后乳也是在泌乳反射之后生产的。

每位宝宝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格和习惯都有所不同,所以爸妈们要根据宝宝自身情况灵活运用“宝宝吃饱的信号”。当宝宝体重不增反降,在排除疾病因素外,就要考虑下是否是喂养不当的原因了。

本文内容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本站为各位整理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育儿大全

育儿大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