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他不仅会离去,还会用背影坚定地告诉你:妈妈,不必追
1
上个月,我平生第一次以家长的身份参加了家长会。
我的孩子两岁7个月,在他能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自主地吃饭上厕所之后,我们计划在今年9月份将他送进幼儿园的小小班,开始走向怡然自得的独立。
幼儿园里的菩提树被烈日骄阳炙烤得没了脾气,耷拉着叶子;那列长长的红色小火车倒还神采奕奕闪闪发亮。带小屁孩来报名那天,这列小火车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并爽快答应9月份来上学。
此刻,我故作轻松。我向来自认自己属于坚决类型的妈妈,充分地陪伴,投入时间学习了解各个教育阶段的特点,以及自我修行;因此,在应该离开的时候也不会犹豫不会回头。
我想象着在送他上幼儿园的那一天要大吃一顿庆祝重获自由
。园长介绍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之后,开始转入专业的“入园焦虑”解决方案;讲述了新生父母送园的嚎啕大哭和不舍。
当我代入那个情景,我心里突然“咯噔”地紧抽了一下——他要离开了;他要有自己广阔的天地了。顿时眼前的会场人影错杂,奔往不同的远方,铃声作响,我看到我的孩子的背影——是的,我知道,那就是他。
那一刻,心里像被抽掉了一块一般难受,眼泪止不住唰唰地往下流。我转过头对爸爸说,我不送园了,我一定会哭的,这会影响到他的情绪。
2小屁孩有一本非常喜欢的绘本名著《逃家小兔》,从1岁接触到现在,仍经久不衰,不时翻出来要求妈妈读。
书里有一段,是小兔子变成小船妈妈变成风,原文是“如果你变成小船,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想让你去的地方。”我总不自觉地会念成“把你吹到你想去的地方”。
因为原文这段总让我想到有些父母以爱之名的强迫,因为我爱你,所以你要按我说的做。
然而此时,我已经可以读懂作者这个符合实情的玩笑了。不管是《猜猜我有多爱你》,还是《逃家小兔》,孩子都在以不同形式和父母做着爱的角力。在小小孩的心中,他们关心的不是胜负,不是自我,而是是否相爱。
那些虚张声势的恐吓、浮夸,对力量的鼓吹,都是珍贵的爱之告白。
当小兔子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妈妈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当小兔子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
——妈妈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当小兔子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妈妈就变成园丁。
当小兔子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妈妈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
当小兔子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妈妈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当小兔子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
——妈妈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当小兔子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最后,小兔子放弃了,“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
是的,妈妈的爱有时候就是这样,霸道、包裹、无处不在。小兔的妈妈,这个千山万水要追寻小男孩的妈妈的爱,也是如此。
3这样想要千山万水,去追寻他的时刻,让我想起另一个人。我也曾经是她的背影,她也曾经一直追随着我,直到有一天,再也追不动了。
在我考大学时,为了彰显自己的热爱自由,狠狠心填了离家两千多公里的陌生土地。而在这之前,我只离开过家一次——坐标17公里外、车程1小时、时间一周,15岁的我回头望见妈妈站在窗前抹眼泪,竟隐隐有某种“确认爱”的幸福感。
她陪着我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奔波到学校,帮我整理宿舍,呆了一周才回家。接下来的一个月,我每天哭,洗澡时借着水声冲刷哭声,睡觉前蒙在被子里哭……给闺蜜写很多很多信说我要回家。
这也是一种分离焦虑吧。
可是,一直到此刻,我马上就要成为那个送孩子离开的妈妈时,我才深深地、深深地感受到她彼时的心。
说是不舍已经太过小气,那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包裹的爱。和兔妈妈一样,那么执着地缠着要离开家的儿子。
这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 小编为各位整理 原文链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