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教标准告诉你,这样做才能真正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你是否听说过,美国幼儿园是放养为主,大小孩子都在一起玩,也不教什么知识。在带娃去美国之前,楼夷老师听到的也是这种说法。来看看,在孩子上美国幼儿园一年后,她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又是什么样呢?
美国幼儿园啥也不教,就是玩?
美国上学没有大纲,没有教材,全靠老师自由发挥?
这是我此前听到的对美国幼儿教育最主要的说法。来了之后,才知道这是极大的误解。美国幼儿园也教孩子,尽管是以玩耍和游戏的方式,尽管教的重点在于社交和「情商」能力,但绝非对孩子放任自流。
更重要的是,美国幼儿园也有教学大纲,比如《康州的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earl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standards),就是我家朵拉和闹闹的幼儿园都用来参考的标准。(微信后台回复「标准」二字,即可获得楼夷老师翻译后的《康州早期教育学习与发展标准》噢~)
自 2002 年以来,美国近 50 个州出台了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这些名为「标准」(standards) 或者「指导纲要」(guidelines) 的早期学习标准,列出了各个领域内幼儿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标准由各个州自行制定,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以年龄来说,有的只覆盖 3 到 5 岁孩子,有的则覆盖 0 到 5 岁孩子。
以康州为例,其标准手册厚达 77 页,覆盖了 0 到 5 岁孩子所应该习得的知识和技能。 具体包括社交和「情商」、体能和健康、语言、创意和艺术、数学、科学、认知、社会八大领域。
在各个领域项下,列出了详细的行动策略,来指导对婴儿、学步儿以及 3 岁以上孩子的教育,并且给出了各领域具体达标要求。
这个指导大纲并不是强制遵守的。但很多幼儿园,尤其是收到州政府资金支持的幼儿园遵循和参考相关标准。
以朵拉和闹闹的幼儿园为例,老师们都会以标准为参照,拟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这些教学计划有月计划,也有周计划。有的直接贴在教室门口的过道上供家长参考。有的则会在家长会的时候拿给家长看。
但是,如果认为这份手册就是给老师的大纲,那就太小看它的雄心了。因为,这是一份给所有大人的指南。
对,说的就是你和我。
所有大人都是老师
出于好奇,我去康州政府早期教育办公室的网站下载了这本手册。一看才发现,我作为家长居然也是这本手册的目标读者。
更具体的说,这份早期教育学习与发展标准是给家庭、教育机构和儿童所在社区三方准备的,因为「所有支持孩子的大人都是老师」,只是教育的规划、观察和评估方式不同而已。
手册认为,要教好孩子,三方密切沟通很重要,而这份手册就为大人的沟通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或者说语言。为了帮助我们这样的非教育专业的人士,手册不仅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孩子各个领域的发展标准,还提供了达到目标的指导建议。
看完这 77 页手册,我觉得指导建议是最有意思、最受启发的部分。
这是一份让爱玩的家长理直气壮地玩,给爱报班的家长省钱、给带娃老人带来强烈冲击的早教行动指南。
培养什么样的人
在我的印象里,无论是什么标准啊大纲啊,大都是一串知识点的清单,不是数字就是人名、地名、事件名。但在这份手册里,几乎看不见这类知识点。
首先是总体目标,要培养孩子的以下各方面能力:
1. 创造的( be creative)
2. 求知的(be inquisitive)
3. 灵活的( be flexible)
4. 批判性思维(be critical thinkers)
5. 有目的地思考和学习,并且能够反省(be purposeful and reflective)
6. 通过观察以及与他人互动进行学习(be social learners)
目标高大上,具体针对从 0 到 6 个月、6 个月到 12 个月乃至 4 到 5 岁等不同阶段,还有详细标准。
以语言发展为例,包括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用语言与人互动、对书的了解和喜爱、对文字的了解和使用、语音意识、通过画画、字母和词汇来传递信息八项。
社交和「情商」发展、认知等确实很难用明确的数值来衡量,语言呢?
虽然朵拉的老师提及,preschool 的孩子在进入 kindergarten 之前需要认识或者会写至少 19 个字母,但是我在手册里没找到这部分。大部分标准只是描述了孩子行为和能力发展的要求。
比如语言表达,对 4 到 5 岁孩子的要求是,使用更为复杂的词汇来形容不同事物和想法之间的关系(比如用「在下面」,「在旁边」来形容位置、或者用「更大」、「更长」来进行比较。)
虽然手册申明不是用于衡量幼儿发展水平的工具,但是对于从小到大参加了各种达标测试的我来说还是太虚。该怎么教孩子呢?
答案是玩。
玩就是学
按照手册的说法,整个教育规划的核心,就是家庭、教育机构等各方如何把各领域的技能整合到孩子们的玩耍中。
比如在认知发展这个领域,给大人的建议是:假装你是个孩子,假装香蕉是个电话,或者用香蕉来喂玩具娃娃。
手册还要求给孩子不同的体验,比如去邻近的公园、图书馆和博物馆。而且要用不同的东西以不同的方式玩,比如把玩具搞出声音,或者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
在科学方面,手册还给了具体的玩具建议——要让孩子玩探索类的玩具,比如盒子、球、斜坡、泡泡、磁铁、容器、放大镜等等。
社交和「情商」发展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学习如何与别人一起玩。所以除了让孩子自己玩,还要求大人腾出时间让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玩,比如去公园,安排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玩耍聚会,或者参加小朋友的兴趣小组等等。
和朵拉妈一样的旅游达人,以后可以理直气壮地带娃出游啦。
首先要引发兴趣
为什么要通过玩?孩子幼儿园的园长 amy angelo 之前的回答是,玩能够一次性让孩子通过看、听、互动等多种方式学习。这份手册则把玩视为引发孩子兴趣的最佳途径。
比如科学一项,我一直以为大人可以做的就是带孩子参加个兴趣班,参观科技馆或出门郊游等。
但是手册给的第一个建议是要对孩子的发现表示兴奋。比如说,你可以指着树上的小鸟说:「你看见鸟妈妈从鸟窝飞下来去给孩子们找食物了吗这是不是很让人激动啊。」
很幼稚吧,但这能让孩子感到兴奋。
同理,为了发展孩子的语言技能,大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他们说话的时候要看着他们,并且对他们的话进行评论。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玩,让孩子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有动力学习。这当然很合理。但是,学习可不是光靠兴趣就可以持久的。
没见过那些学钢琴的孩子吗?一开始不都是孩子兴高采烈地敲着琴键,吵着要学,最后把温柔的妈妈生生逼成了虎妈。
所以,比兴趣更难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坚持下来。在中国,基本上靠家长生拉硬拽,连哄带骗,耗费心血、时间和金钱,陪着一直走到大学。
这份早教标准走的是另一条路——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认知领域,手册给大人的行动指南中就有一条,支持孩子去完成他们自己开始做的事情,帮助他们做计划并且坚持下去。
在社交和「情商」发展方面,还是强调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支持他们去尝试新鲜的事情和解决问题。
到了身体健康和发展这一项,还是这条。
在国内,有关身体健康,大人对小宝宝的要求就是「长得胖,吃饱睡好」。对中国带娃的老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全部任务和终极目标。
学校或者卫生部门肯定不会强调胖,但会给出身高、体重的标准,甚至会给出跳远、拍球或者跑步等项目所谓的标准数值。
但是康州的这份标准手册是这么要求的:学会照顾你自己,并且用身体和手来做事情,这样才会长得更结实,更健康。
所以,手册建议大人在照顾宝宝的时候和他们聊天,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起床,吃饭以及穿衣。
对于 3 到 5 岁儿童,手册则建议让孩子学习自己照顾自己,比如告诉他们为什么要保持干净,教孩子怎么扣扣子,拉拉链等。手册还建议大人找时间和地方让孩子尽情玩耍和奔跑,跳跃、攀爬,以锻炼孩子的肌肉和骨头。
总而言之, 0 到 5 岁这个阶段的全部教育,是为孩子自力更生和谋求更好的发展打基础。也因此,大人的角色远不只生活上的照顾,而是要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支持和督促孩子的发展。
有了安全感、有了兴趣和动力,有了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体力和能力,孩子就真正上路了。这也许就是早期教育的真义吧。
让孩子在玩中学,一直以来也是爱贝睿所提倡的教养方法。比如给宝宝英语启蒙,如果只让宝宝傻傻地认单词、背单词,效果很差。如果你能和宝宝玩一些节奏感强的英语小游戏,宝宝学起来就很快,因为大脑天生喜欢节奏感。研究发现,每天放音乐的时候,让宝宝跟着音调打节拍一段时间,能够帮助他们发展语言和记忆能力。
本文内容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本站为各位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