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女童肾内长了9颗结石,只因妈妈心急乱补这种营养物
在许多家长的印象中,许多病痛都是老年病,孩子尤其是婴幼儿,小小年纪根本不会得。实际上随着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周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许多病的发病期早就提前了。像什么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关节炎等,都有相当比例的孩子们会患上。
最近在广东梅州,1岁10个月的女宝小钟在尿尿时,突然出现了红色的血液,吓得家里人连忙把她带到医院诊治。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医生惊讶地发现孩子的双肾带着输尿管里,全都被结石塞满了,一共9颗,最大直径超过2厘米。双肾积水,部分功能出现异常。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患有结石呢?医生为此仔细询问了家长,关于孩子的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得知这一切都是妈妈给娃“乱补钙”惹的祸。
孩子的爸爸妈妈本来就不高,生下孩子后,妈妈担心孩子会遗传二人较为矮小的身材,因此孩子出生不过10天,就开始把钙片磨碎,溶到奶粉里给孩子喝下。
然而,由于孩子是个早产儿,一开始就瘦瘦小小,体型和同龄的孩子比起来差距较为明显。再加上10个月左右孩子还没开始长牙,心急如焚的妈妈更确定孩子缺钙严重,购买了一些含钙成分的保健品,更把鱼肝油的剂量擅自提高。
在这种不正确的喂养方式影响之下,孩子摄取的钙质过多,身体无法代谢,转换成了结石堵在孩子肾里。主治医生表示:6个月以内的宝宝,妈妈的母乳或者第一阶段的配方奶才是最合适的食物,擅自添加辅食只会给孩子的身体增加负担,对其生长有弊无益。
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就一定是缺钙吗?
对于1岁10个月的小钟来说,从出生第10天开始,妈妈就给她过度喂养了太多钙质。希望孩子长高强壮健康,这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但其实对于她这个早产儿来说,在一开始体型瘦小很正常,只要在医生建议下健康饮食,慢慢长大后和同龄的孩子差距就会缩小。
另一方面,身高通常是遗传自父母,两个1米6的家长,再怎么样也很难生出1米8的孩子。足够的营养能帮助孩子在遗传的基础上拔高一些没错,但家长不能忽略身高“七分靠遗传、三分靠后天饮食锻炼”这一现实。小钟妈妈怕孩子矮小,过度补钙实在是不妥。
并且,钙虽然是骨骼发育的重要原料,但其实整体的生长发育和生长激素、蛋白质等因素息息相关,单纯补钙有时达不到家长希望的理想效果。
除此之外,小钟还存在10个月没长牙的情况。长牙这事和宝宝学走路学讲话一样,属于个体差异时间较大的发育指标,正常情况下,孩子的第一颗牙在6~12个月只见萌出都算正常,超过了这个时间,家长再思考乳牙迟萌的原因,其中之一才是缺钙。
缺钙在现在许多商家的宣传和广告里,就像个坑,什么症状都会往里面安。就拿枕秃来说,有可能只是宝宝的后脑勺和床单枕头摩擦导致脱落,而非缺钙导致。
因此家长在判断孩子是否缺钙时,要从多个症状来综合判断,毕竟相同的症状,也可能是不同原因引起的。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补充剂,千万别像小钟妈妈一样,擅自做主。
孩子缺钙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
1.多汗
2.频繁产生抽筋想象
3.夜晚容易惊醒
4.孩子长牙、学步较晚
5.枕秃、指甲上出现白斑、头发发黄变软
6.免疫力低下
7.肌张力较低,运动技能发育迟缓不全
8.患有佝偻病,有不同类型的骨骼畸形问题,比如o型腿、肋骨外翻等
9.大脑发育异常,存在心情冷漠,语言发育迟缓障碍等问题。
最后这3点,仅仅是因为缺钙这一点导致的情况不多。现在的孩子们拥有更丰富的物质条件,无论是妈妈的母乳还是精准配比奶粉,其实钙含量已经很丰富。增添辅食后依靠丰富的食材,多吃鱼肉蛋奶,辅之以鱼肝油即可。
比起补钙,孩子更需要维d
比起补钙,专业机构和医生最建议、宝宝最需要的营养素其实是维生素d。维d能帮助宝宝对钙的吸收,助力骨骼发育。
在母乳唯独缺少了维d这一种营养物质,靠光照体内合成维d又会受到天气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比起一般不缺的钙,其实补维d才是刚需。
根据全球佝偻病防治共识,普通的宝宝无论何种喂养方式,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剂量是每天400iu,补到2岁,早产低体重儿和双胞胎则需要每天补充800~1000iu,3个月后剂量改为与正常孩子一致。无论是vd3和vd2,仅仅是转化率略有不同,两者都可以购买。
说了这么多,如何判断宝宝要不要补钙呢?
如果宝宝正常饮食,每天喝了足够的奶水则不需要。母乳喂养的宝宝完全能从奶水里获取足够钙质;人工奶粉喂养的宝宝,每天奶量达到500~600ml,也不需要补钙。
如果宝宝喝不足量,又出现了多个缺钙症状,平时晒太阳的时间也不充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剂。
母乳中的钙含量相对稳定,妈妈的身体为了保证这一点,可能会消耗储存的钙质。骨骼中的钙被拿去填补母乳的缺口,妈妈们就容易出现腰酸背痛、骨质疏松等毛病。因此妈妈们比起给宝宝塞钙片,自己才要多注意在饮食中选择高钙种类,补充钙剂才对。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