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有什么注意事项莫让这些误区害了宝宝
宝宝断奶注意事项
宝宝多大断奶
宝宝1岁以内,母亲的乳汁比较有营养;1岁以后,母亲乳汁的营养可能逐渐不够,孩子还需要其他饮食的辅助。同时,在母乳喂养期间,女性月经会被抑制,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内分泌方面的问题。因此宝宝在1岁到1岁半之间,最断奶的最佳年龄段。
不要在夏天断奶
因为夏天天气炎热,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如果断奶后给孩子添加过多的辅食,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发生腹泻等胃肠道疾病。一般于春、秋两季断奶最好。
不要在孩子患病期间断奶
因为孩子患病的抵抗力差,消化功能不好,身体很虚弱,如果这时断奶,势必影响身体的康复,甚至加重病情。
不要采取强迫、恐吓的手段断奶
如采取在奶头上涂辣味、苦味或带色的东西等手段强迫孩子断奶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应该把辅食做得色、香、味俱全,使孩子喜欢吃,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再吃奶了。
断奶期要加强护理
孩子断奶期间,要加强护理,注意观察孩子的大便是否正常,体重是否减轻,发现异常现象时,要及时处理,不能听之任之。
断奶后注意营养
断奶后,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需要比较多的营养,必须选择富含动植物蛋白质的食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孩子的饭菜要做得软一些、细一些,有色有味。每隔三四天新添一品种,要从少量开始,饮食要定时定量,把米粥、面食作为主食,在大人进餐时给孩子一次吃饱,每次喂量基本上一样。不让孩子吃零食,可把牛奶作为早餐或下午4点钟加餐。
断奶两大误区
误区一:大量喝麦芽水
听说麦芽山楂煮水服食,可以起到回奶的作用。为此妈咪每天都以茶代饮,大量的喝麦芽山楂水,开始的时候还见效,奶水确实少了一些,但后来也没见效果了,奶水还是继续分泌。
误区解读: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麦芽含有麦角胺类化合物,能够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从而用于回乳。断奶期间,喝山楂麦芽水对回奶时乳房胀痛、乳汁郁积有缓解的作用,可在断奶期间代替水饮用。
但是,我们忘记了,饮食只是辅助作用,断奶可不能单靠喝麦芽水就能成功完成的。而且,大量饮水也是不可取,身体接受大量的水份,反倒为泌乳提供有利条件,继续分泌乳汁,适得其反。此外大量饮水也会加大身体的肾脏负担,影响健康。
正确做法:我们建议浓服麦芽水,用生麦或炒麦芽60―12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一日二次,每次一碗。然后在保证身体日常水分供应的前提下,减少饮水,阻断乳汁生成的有利因素。
饮食上,妈妈们可以在每日膳食中,有意增加一些回奶食物,例如如韭菜、花椒、人参等,利用食材的食疗功效,克制母乳分泌。同时,要注意减少或避免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的营养食品,尤其是老火浓汤、猪脚、鲫鱼等发奶食物。同时可食用维生素b6,一日三次,每次2片。
误区二:排空乳房
因为有了麦芽水,妈咪也就大意了,虽然有意“憋奶”延长哺乳时间,但涨得痛的时候,妈咪还是忍不住给宝宝喝,或者用吸奶器挤出来,排空乳房,舒缓涨痛之感。
误区解读:人的内分泌系统有反馈机制,哺乳期间不断喂奶,就会刺激乳房定时泌乳。反之,不去刺激乳房,那么乳汁就会慢慢地被“憋”回去。
断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减少对乳腺的刺激,无论是给宝宝吮吸或是用吸奶器挤奶,对乳腺都是一种刺激,无形中“通知”身体继续泌乳。每回涨奶都排空乳房,更是大错特错。排空后,身体就会默认奶的需要量,一下次提供等量的母乳,奶水自然就没法完全戒断了。
正确做法:断奶是逐渐减少对乳腺的刺激,并非是立马完全不刺激乳腺,所以我们可以循序渐进,逐渐减少母乳喂养量,进而达到断奶的目的。
涨奶时疼痛难忍,可以让宝宝吮吸或用挤奶工具将部分母乳挤出来,挤出量以乳房不涨硬为准,感觉到乳房松软了,即可停止了。慢慢的身体机制就会调整默认的奶量需求,进而减少分泌母乳。
此外,可以到药店买一些芒硝,用小布袋包裹后敷在乳房上,避开乳头乳晕位置,待芒硝变硬了更换,每天3—4次,可有效缓解涨奶的疼痛之感。
本文内容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本站为各位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