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机制是什么 日常饮食该怎么办?
肠胃问题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十二指肠胃反流病,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其主要致病因素是胆汁,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很多患者认为口苦与胆汁反流有关,因为大家觉得胆汁是苦的,但实际上,除非有非常严重的胃食管反流,胆汁有可能随胃容物反流至咽部,否则胆汁几乎不可能到达口腔。口苦这种症状更多与饮食不当、失眠、焦虑等有关。
发病机制:
胆汁反流性胃炎常分为两类:非手术胃发生过量的十二指肠液反流,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被认为是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发生于胃幽门手术或胆囊切除术后,过多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炎,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中的胆酸、胆盐为脂溶性物质,能使胃黏液溶解从而失去屏障功能;还可以降低胃内酸度,使胃泌素增加,松弛幽门括约肌,加重胆汁反流。胆汁中的卵磷脂与胰液中的磷脂酶a相互作用形成溶血卵磷脂,它具有更强的黏膜破坏作用。胆汁反流使胃内呈低酸或无酸环境,这使得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这使得胆酸可以转变为更具有毒性作用的游离胆酸,引起胃黏膜的生化完整性受损,胃黏膜充血水肿,出现持续性上腹部胀痛或烧灼感,伴有恶心呕吐,进食或服用抗酸药症状不易缓解。
诊断:
1、内镜检查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镜诊断标准为:胃镜见黏液池呈黄色或黄绿色胆汁样,胃黏膜上可见胆汁瘀块,黏膜充血、水肿、质脆或糜烂,呈牛肉红色。胃镜检查具有直观的特点,但由于多数患者恶心反应明显,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一般来说,如果是无痛胃镜检查出现上述情况、或者胃壁附着的胆汁比较稠厚且不易被冲洗掉、同时胃黏膜比较粗糙不平,那么该患者可能存在长期的慢性胆汁反流。依据胃黏液湖颜色从清亮、轻、中至深黄或黄绿色,分为0、1、2、3级反流,可排除部分病例由于插镜刺激等所致胆汁反流,明显提高胃镜诊断准确性。
2、病理学检查
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窦黏膜组织有特殊的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胃小凹增生、固有层充血、血管扩张和黏膜肌增生,而炎性细胞浸润相对较轻。
治疗:
此外饮食习惯也很关键:
(1)食物选择:应以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
(2)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患者应注意规律饮食,按时进食三餐,因为进餐后易导致反流,因此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休息及剧烈互动。
(3)睡前不宜过多进食
(4)减肥(过度肥胖者会增大腹压而促成反流,所以应避免摄入促进反流的高脂肪食物,减轻体重
(5)将床头抬高10-15厘米(这对夜间平卧时的反流甚为重要,利用重力来清除食管内的有害物
(6)避免在生活中长久增加腹压的各种动作和姿势(包括穿紧身衣及束紧腰带)。
(7)戒烟酒
(8)放松心态。
本文内容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本站为各位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