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们家有钱吗?你的回答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每个周末我都要去附近的大卖场采购一番,像仓鼠一样尽可能多地囤积生活必需品。
上周出发前小诺正在看动画片,不太乐意和我同去。为了把孩子从电视前带走,我答应她可以买一个小玩具。
一到卖场,小诺就迫不及待地要去挑选自己的礼物,至于买什么,她其实没有具体的想法。
在文具柜台我给了她很多建议,比如一小桶橡皮泥,一个小本子,一盒水彩笔等等,都被她无情地拒绝了,理由是这些东西可以在小区门口的书店里买到。
到了玩具柜台,她一眼就看中了一大盒装扮娃娃(类似芭比的那种),里面一溜站着6个穿着各式裙子的“公主”,旁边还有许多备用的衣裙,以及衣柜鞋子和首饰之类。
我一看价格,要两百多。拿着盒子仔细看,“公主”及衣裙的做工挺粗糙的,就想劝孩子换个礼物。
“这种我们家不是有一盒吗?4个公主的那个。”
“那是姐姐小时候玩的,不是我的。”
“姐姐不是送给你了吗?”
“我很喜欢,不可以再买一盒吗?这样我们家就有很多公主了。”
我本来想说要那么多公主干嘛,不过我知道说了也没用,在孩子眼里多少都不嫌多。
我只好开始挑刺:“你看这个裙子不漂亮,这里线都出来了。”
“可是我觉得很漂亮啊!”
我决定说实话:“这个做得不是很好,价格却很贵,不划算,我们买别的吧。”
小诺沉默了一下问:“妈妈,我们家很穷吗?”
这句话可不能随便回答。我望着坐在购物车上的孩子的眼睛,平静地说:“我们家不是很穷,养你和姐姐的钱肯定够了,这个你不用担心。”
说完我朝她微笑一下,孩子如释重负般地还我一个微笑。
我接着说:“不管穷不穷,都不应该浪费钱,也不应该浪费东西。”
小诺很主动地补充:“不能浪费粮食,不能浪费水。”
“是啊,所以家里已经有了的东西就不要再买了,否则就是浪费。比如家里已经有餐桌了,我们看到好看的餐桌还要买一张回去吗?”
至此,小诺被成功转移注意力:“那不行,没地方放啊!”于是我们愉快地离开了那个玩具柜台,最终她选择了一把有音乐的泡泡枪,开心极了。
有一次办事回家路过菜市场,决定停下来顺便买点儿菜。可是路侧的停车位全都满了,可气的是最前端的那辆轿车停在了第一和第二个位置的中间,占了两个位。
我看到它的前头没有出入口和人行横道之类,犹豫了一会儿就把车停在这辆轿车的前方,这样我的车大半个身子在停车位里,车头却在外面。
我带着小诺迅速冲向菜市场,想着快点儿回来,希望警察蜀黍没这么巧。
当我买好菜返回时,一张黄色的单子安安静静地贴在前挡风玻璃上。我有点郁闷地说:“糟糕,我们被贴罚单了。”
小诺一听,立即两眼放光:“啊?真的吗?快给我看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孩子一向非常喜欢听警察蜀黍的故事,时常让我编给她听。警察抓小偷啦,警察指挥交通啦,警察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啦......警察蜀黍是她心中的偶像。每回坐在车上,她都要一路数着遇见几个交警。
这回,警察蜀黍与我们近距离接触了,他竟然还给我们贴了罚单,这张单子上的字是警察蜀黍写的耶!
小诺激动地问:“这张单子可以送给我吗?”那神情,妥妥的一个脑残粉。
“这是一张罚单哎,我们要被罚款了!”
“罚款是什么意思?”
“就是要交钱,把我们的钱交出去。”
小诺立即担忧起来:“妈妈,我们家的钱不够交罚款了吗?”
“那是够的。”
“交完就没有了吗?”
“那还有的。”
“那不就行了吗?而且,爸爸还在上班赚钱呢!”
她说的其实挺有道理。想了想,我说:“虽然我们交得起罚款,但这交罚款的钱本来可以用来买其他东西,或者做别的事情的呀。不过今天把车停在不该停的地方,是妈妈不对,所以被惩罚也是应该的。”
作为生长于农村的70后,从小家境贫困是大概率事件,我正是如此。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我就明白家里穷,父母要供我们姐弟三人上学,艰辛程度无法言表。尤其是我还一直读一直读,不但无法帮家里干活,还一直要学费和生活费。
因此,节俭,几乎是刻进我骨子里的习惯。
大学刚毕业时薪水极微薄,天天算计着过日子,简直就像书里说的那样:“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使。”
数年后才终于宽裕一点,在超市里购物不必总是盯着颜色不同的促销价格牌,不必冲着打折而排长队,买自己爱吃的东西不必太计较价格。
可每当我拎着满满的购物袋回家时,在觉得满足之余,又为自己花了不少钱而不安。
从小的“贫穷”意识跟随我至今。逛商场时我总忍不住去看促销打折的花车,看是三折还是五折,每次都要花费很大的意志力,才能管住自己不被便宜货诱惑。
如果想为自己买些稍微贵一点的东西,我就要用那句广告语鼓励自己:“你值得拥有”!要在心里反复劝说,才能让自己相信“我配得上拥有这些好东西”。
有一个朋友,两口子收入并不高,可是她的包包和衣服的价格比我的至少高一个档次,她可以因为喜欢,就买一个不知道什么材质的挺贵的首饰戴着玩。他们家周末总是带着孩子去外面吃饭,到处去玩。
我时常替人家着急,想着他们那么点儿收入,怎么经得起这样消费呢?可是这么多年下来,人家也没有破产。而我们收入比他们高,消费比他们低,这么些年下来,也并没有发财。
因为从小养成的“节俭”思想,我就算有点儿好东西也常常舍不得吃舍不得用。
比如诺曦爸爸去法国,回来给我带了一瓶香水,我就从来没拿出来用过。总觉得没有什么场合“值得”动用这样的“好东西”。然后,然后,它就放了很久,然后,整瓶被小诺洒在了客厅的地板上。
好东西舍不得用,才是真正的浪费!
生活中常见各种跟孩子哭穷的例子。
比如孩子玩水,许多家长(尤其是老人)会这么阻止孩子:“哎呀!你不能浪费水,这些都是要花钱买的呀!”
这句话传递给孩子几层意思:
1)家里穷,浪费不起;
2)要花钱的东西不能浪费(不花钱的东西就可以浪费?);
3)虽然玩水让我开心,但我的“开心”没有水费重要。
如果换一种说法会好很多,比如告诉孩子水的重要性,提醒孩子不要浪费。如果非要玩,可以端一盆水让他尽情玩,玩好剩余的部分还能浇花拖地冲马桶。
再比如孩子对同学家的豪宅表示羡慕,有的家长可能就会说:“那房子要一千万,就你爸妈这点儿工资,这辈子也别想了!”
这么说至少传递给孩子两个负面的信息:
1)那房子很美好很贵,可我们家人配不上;
2)贫穷是这辈子也不能改变的事。
如果这么说效果就不一样:“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争取让我们早点儿住进这么漂亮的房子里去,你也要帮忙哦!我们全家一起努力!”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口头禅”:我们家哪里吃得起那个?我们可买不起这个!他爸爸是大老板,你怎么能和他比?
所有这些语言都是在向孩子哭穷,都是隐隐地给孩子贴上“我很穷”的标签。日积月累,这张标签就会越贴越牢,甚至直达灵魂深处。
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眼界和见识,不是由他赚多少钱、拥有多少东西决定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由他花费了多少钱、消费了多少好东西决定的。
如果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贴着“我很穷”的标签,哪怕他将来家财万贯,他也不会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不会懂得如何善待自己!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