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家

看照搬国外的“科学“育儿知识是怎么把你的家庭拉入深坑的!

孩子只是整个家庭系统的一部分,“科学”育儿知识要想用在孩子身上,必须经过改良以适应家庭系统。下面看看照搬国外的“科学“育儿知识是怎么把你的家庭拉入深坑的!

现在很多育儿理念都来自西方,“美国儿科育儿协会”成了正统。但所有方法的背后都有它所处系统的底层代码。在其他文化环境下方法和底层代码相符,这个方法就很好,但用到我们的底层代码不同的家庭系统里,这个方法不但不能实现,还会激发各种家庭矛盾,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照搬这些方法。

中国文化讲“中庸”,比如“直不过矫”,人要正直,但不要整天去纠正别人,“仁能善断”,人要仁义,但要做到善断。

“中庸”听起来很简单,好像是在打对折,好像既不这样又不那样,我们就找到了方法。但是两点之间到底哪一个点是最恰当的,绝对不是打对折那么简单。

没有永远有效的方法

我们总想找到一个确定的、拿来了就可以用、而且一直好用的育儿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存在。任何一种方法哪怕是被过去的经验验证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它其实都是一种牢笼,它会给你提供一个认知的舒适区。

比如正面管教中有个方法叫“启发式提问”,这对于尊重孩子、培养孩子自主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非常有效果,很多家长在使用了这种管教方式后,发现孩子更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问题。但如果在时间紧迫情况危急的关头(比如过马路时来了车),我们还能慢悠悠地问:“这个时候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那就要出大问题!夹起孩子赶紧跑吧!

世间万物是瞬息万变的,孩子的身体和心智水平一直在成长,家庭系统也会随着系统当中单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我们要提醒自己在舒适区里立上“此地不可久留”的牌子。

做事要把握灰度

我们遇事总爱评价对错,但这种非对即错的黑白思维是不成熟的体现。真正成熟的思维是具有“灰度”,即能够处理不确定的、不一致的、有缺陷的乃至是相互矛盾的信息。一个“科学”的育儿理念,如果不考察它的底层代码就坚持塞进我们的家庭系统中,就是走极端。

比如隔代冲突中,职场父母坚决不给低烧的孩子喂药,但是带孩子的长辈不干,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强调长辈这么做“是错的”“不科学”,那么长辈为了证明他们是对的,往往就偷偷给孩子喂药,这只能激发出大的家庭矛盾。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我们要抛弃对错思维,找到问题的核心关键点:长辈希望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体现他们的价值!所以我们最好亲自照顾孩子,而让长辈做些非决策性的比如做饭、协助你给孩子物理降温等支持性的工作,这样才能既坚定自己的立场又让长辈对孩子的爱有处安放。

创造性破坏

我们说要告别黑白思维的暴政,我们要拥有灰度思维,但什么样的灰度才是好的灰度,什么灰才是高级灰?这是太难的事情。今天的高级灰不一定还是明天的高级灰。

经济学家熊彼特对于创新有一个经典的定义,叫做破坏性创造。创新的本质就是不断地破坏你既有的模式,哪怕这个模式当初是极具创新性的。但你如果没有一种破坏性创造的意识,那就很可能被这种所谓的创新给牢牢套住。

这是父母运用“中庸”的最高境界:勤奋好学,但不极端地套用底层代码不同的方法;面对不断变化的家庭系统,不被之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束缚,不断进行破坏创新!

育儿能到这个层次,我们还用得着担心自己有过童年创伤、之前的工作不理想、不太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吗?借用《小王子》里狐狸的一句话:

“驯养者也被被驯养者驯养”。

以上就是由(育儿之家)本站为大家整理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育儿大全

育儿大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