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口腔不洁当心鹅口疮找上门
【妈妈网特稿】当新生宝宝烦躁不安,哭闹不停的时候,新手妈一定会很抓狂很着急——宝宝到底是怎么了?快检查一下宝宝有没有唾液增多、吸允困难,甚至有些低烧?如果宝宝有上述症状,请检查宝宝的口腔,看看是否一些小白点,或者有白片覆盖在口腔黏膜处?也许你还能发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块大膜,如果有这些情况,您的宝宝可能患上了"鹅口疮"。
什么是鹅口疮?
妈妈们都知道口腔溃疡,其实鹅口疮就是发生在新生儿身上的一种口腔溃疡。很多妈妈会发现,刚出生的新生儿在吃奶的时候会哭闹,不愿意吃奶,或者吃奶时表情很痛苦。如果妈妈们仔细检查婴儿的口腔会发现,新生儿的口腔上会有一些白色的颗粒,颗粒不大,不注意看发现不了。用纸巾擦拭擦不掉。这就是鹅口疮。
鹅口疮的名字很多,有人叫它雪口,也有人叫鹅口、鹅口疳、鹅口白疮,而它的学名叫白色念菌病。它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
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正常人的口腔、肠道、皮肤和阴道等部位也有白色念珠菌存在,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只有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情况下才会发病。新生儿通常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母亲阴道内的念珠菌而发病的,也有时是婴儿接触了被白色念珠菌污染的生活用具如奶嘴、毛巾等而患病。在滥用广谱抗生素时,有可能杀灭了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细菌,白色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医学上叫做菌丛失调,这时也会发病。
宝宝是如何感染鹅口疮的?
追根溯源,准妈妈有有可能是宝宝患病的源头。如果准妈妈产道有念珠菌感染,那么正常新生儿出生经过产道时,接触到妈妈阴道附近的念珠菌而造成的感染。
而在宝宝自身的原因可能是身体抵抗力还不够强大。新生宝宝的口腔黏膜娇嫩,抵抗力弱,稍有擦损,都会使病菌有机可乘,侵入宝宝的伤口继发感染。
宝宝鹅口疮还可能与盲目用药有关。现代医学证实,婴幼儿患口腔念珠菌病还与长期、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药物有关,造成婴幼儿体内正常菌群的紊乱。
最后,喂养宝宝的卫生习惯也可能是诱因。乳头不洁或喂养者的手指伸入宝宝口腔内导致感染。妈妈的内衣、手部的触摸、毛巾等等都会是造成妈妈乳头不洁的根源。而用手指触摸宝宝的口腔,则会将致病菌直接带入宝宝口腔。带菌的医护人员或卫生条件不达标的育婴室,都有可能造成宝宝感染致病菌。忽略用品的清洁消毒。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这些和宝宝时刻亲密接触的物品,如果没有做到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源。忽略宝宝的口腔清洁。宝宝喝完奶后,须做口腔清洁的工作。否则存留在宝宝口腔内的奶汁也会因长时间变质导致病菌滋生。
鹅口疮该如何治疗?
治疗鹅口疮的第一要务,是主要宝宝口腔的卫生。在宝宝吃奶后可以喂几口清水,以清洁口腔。宝宝所有的奶具都要消毒,妈妈喂奶前要将乳头洗干净,接触宝宝时要洗手。
此外,如果宝宝已经可以吃辅食,在饮食方面,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增加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供给,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需要提醒妈妈们的是,治疗鹅口疮不能滥用抗生素也不能涂抹紫药水。当宝宝患了鹅口疮后,有的母亲为消除感染,常自作主张给孩子服抗生素类药物。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时,会使一些微生物被抑制或杀死,从而破坏它们之间的生态平衡。当那些可以产生抗白色念珠菌物质的微生物数量因使用抗生素而减少时,白色念珠菌就迅速繁殖,从而使病情加重。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的口腔黏膜薄嫩,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较少,口腔黏膜干燥,长时间涂搽紫药水后,可使口腔黏膜更加干燥而产生溃疡和明胶样损害;涂紫药水后,口腔黏膜被染成紫色也不宜观察病情的变化。
有效预防新生儿鹅口疮的措施
新生儿鹅口疮是可以预防的,平时只要注意口腔护理,每次喂奶后再喂几口温开水,可冲去留在口腔内的奶汁,这样霉菌就不会生长了,此外,于每次喂奶前,先将奶头揩净,双手也要洗干净。新生儿所用食具,应煮沸消毒后才可使用。
1、产妇有阴道霉菌病的要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
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4、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5、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责任编辑:zxwq)
该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小编为各位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