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身高促长需谨慎!
为了宝宝的长高大计,妈妈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妈妈认为多吃多补就能长个,一个劲儿地让宝宝吃;有的妈妈认为只要多运动就能长高,时刻督促宝宝动起来……殊不知,有些方式太极端,不仅宝宝长高难,还容易出现揠苗助长的“逆生长”。钧钧妈在这里要提醒各位妈妈:宝宝身高促长不能心急,科学、谨慎才是硬道理!
各阶段宝宝身高增长多少是正常值?
宝宝的生长速度在每个时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0-1岁的婴儿期是宝宝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正常婴儿出生时的身长一般约为50cm,至1岁婴儿期结束,一般要长25cm左右。而处于1-3岁幼儿期的宝宝,一般来说,1-2岁时会增长10cm左右,2-3岁时会增长7cm左右。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孩子,生长速度相对恒定,平均每年增长5-6cm左右。而青春期,男孩子的身高每年平均会增加7-10cm,女孩子则会增加6-8cm。
三大导致“逆生长”的凶手,妈妈了解吗?
1、“简单粗暴”的吃
很多妈妈都认为,宝宝长不高就是没吃好或者吃得少。因此,只要认为对宝宝长高有帮助的食物,通通都搬上桌。其实,想要宝宝长高,简单粗暴的吃可不行。过量的食物摄入特别是脂肪摄入不仅会让宝宝过度肥胖,致使成年后罹患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的几率大大增加,还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宝宝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另外,一些反季节水果和油炸食品还会刺激宝宝出现性早熟,长时间摄入过量反而会致使骨骺端提前闭合,导致身高不能继续生长。
对策:拨乱反正促进“正生长”之--均衡营养
想要宝宝健康茁壮地成长,合理膳食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补充是第一要务。为孩子制定一个健康合理的营养食谱,保证营养均衡合理的摄入,控制体重增长,避免肥胖,才能够有效促进宝宝成长发育。
2、“没完没了”的动
在渴望宝宝长高的妈妈心中,运动也是长高利器。听说多运动能长个,详细周密的计划就马上出台,什么运动都尝试,恨不得要求宝宝全天都在动。事实上,拉伸、跳绳、游泳这样的运动能够有效牵拉肌肉和韧带、刺激骺软骨增生,然而过量或不适宜的运动反而会对长高很不利。比如跑步这种典型的撞击运动,适量就好,一旦长时间跑步,频繁的冲击力会对关节处的骨骺发育造成很大影响。而类似哑铃、拉力器、摔跤等负重、收缩或压缩性的运动也会对关节和骨骼造成不必要的刺激,从而影响长高。
对策:拨乱反正促进“正生长”之--合理运动
想让宝宝长得高,运动是必须的,但一定要合理适量。妈妈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去培养宝宝的运动兴趣,切实了解宝宝的运动量,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在人体长骨的两端,有骨骼生长的骺软骨,未成年时期骺软骨不断增生,骨骼就会不断增长。因此,合理适量的运动是非常积极、有效的促长方式,对脊柱和四肢骨骼的增长也很有帮助。舞蹈、短跑、单杠等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开放性的项目都是宝宝运动的好选择,研究表明,心率达到150次/分钟以上持续运动5分钟能够激发生长激素的分泌,峰值出现在运动20-30分钟的时候,所以持续的一定强度的运动对生长是有益处的。
3、“不厌其烦”的说
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身高过于关注--“不好好吃饭长不高!连隔壁的小弟弟都比不过!”“长不高别的小朋友都会笑话你!”……如此不厌其烦的碎碎念,让这份“苦口婆心”也成为了身高增长的“拦路虎”。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氛围,极有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身高发育,这种情况被称为“精神剥夺性矮小”。所以家长如此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会影响到身高发育。
对策:拨乱反正促进“正生长”之--轻松氛围
育儿专家指出,身高的增长依赖于相关激素的调节和控制。婴儿期至青春期前,主要依赖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而青春期以后,还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生长激素作为促长的主要因素,在睡眠和运动时分泌量较多,在情绪低落时则分泌较少。所以,心情愉悦、健康快乐的宝宝因为受情绪的干扰少,睡眠也会好一些,自然身高也会长得快一些。而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环境中的宝宝,生长激素也会自然低下,从而影响身高增长。
宝宝不是雨后的春笋,给点阳光雨露就会节节拔高,只有科学谨慎的促长方法,才能有效帮助宝宝长高,妈妈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别让关心则乱阻碍宝宝成长的步调!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