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家

妈妈,请你看看我

体育馆的篮球场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玩的大汗淋漓。虽然只是简单的投球进篮,但他闪亮的眼睛告诉我们,他非常开心。孩子的妈妈坐在看台上看手机,她时不时抬头去看孩子几眼。等到孩子冲到她面前的那一刻,她及时的对孩子进行夸奖:你的球技不错了,好好坚持吧,还可以锻炼身体,培养意志,接着去玩吧。仅此几句,就结束了这次对话。孩子还站在原地,手里抱着篮球,表情有点生硬,看不出一点开心。

类似的画面随处可见,在孩子玩耍时,在自己手工制作时,在自己破解一道难题后,你会说:宝贝,你越来越会摆积木了;你自己能制作出这么精致的东西,你太棒了;你太聪明了,可以破解这样子的难题。或许你会觉得自己表扬的没有错,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你看到的只是孩子成果,却始终没有触及孩子的快乐。也可以这样说,你看到的只是叫做“孩子”的这种东西的功能价值,而并没有关心到孩子本身。我想,在小小成功后,孩子的内心是雀跃的,他体会到了全身心的快乐,急于等你去发现,迫切想与你分享,但是很遗憾,这些,都被你忽视了。

几天前,听到一位妈妈抱怨,孩子每次玩耍都要以哭闹收场。明明很开心,玩的也很尽兴,但孩子的情绪偏偏会在最高兴的时候峰回路转,而后一落千丈,最后在在哭喊中结束。我是见过她家孩子的,白白净净的小女孩,走路总是拉着妈妈的手,遇到事情一定要让妈妈抱抱才能平复下来。在一次共同出行中,小女孩玩得很嗨时总是会喊,妈妈,你看看我。妈妈很积极的回应,我看着你呢,你玩的真好。这样对话持续了没几次,小女孩就发作了。就如妈妈所说,这是她玩的最开心的时候。妈妈感到困惑,好好的怎么又这样了呢?

其实,她没有明白,孩子由内到外散发的快乐,需要我们的共鸣。如果,我们对此我们无法感知,那么就和孩子完全不在一个空间,即便我们把眼睛瞪的雪亮,也依旧一片漆黑。孩子的哭闹是在告诉你,妈妈,别再看我玩了什么,做了什么,你能真正看看我的喜怒哀乐吗,你能真正看看我这个人吗?

除了只看到孩子的功能外,我们还常常把孩子视为物。在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设想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子的孩子。不希望他多成功,平淡就好;不希望他多才多艺,音乐美术懂的一点就好。平心而论,这些是孩子所选,还是你为满足意愿的延伸,孩子和你一样是个个体,他不是物,但却被你像物一样对待。为了达到你设定的标准,孩子必须被迫努力,稍有偏颇,你就开始修正,或说,或打,总之,他必须要成为你想要的那种人。这样看来,孩子的成长路线和计算机运行的程序还真有点像呢?

说起这个话题时,朋友冲说他是一个典型案例。汀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从出生父母就列出了他的人生规划表。要学的乐器是钢琴,男孩子要学跆拳道,要考师范类学校,最后当老师。汀说,父母从来不刻意去要求他,但当他每次做出自己选择时,父母都会找他“谈心”。就这样,他最后还是妥协了,父母为了他,他也要为父母。其实,汀喜欢画画,喜欢建筑设计,但那都只能是梦了。

这样的人生很多人都在走,他们延伸着父母的意愿,就像天上那颗灵验的流星,帮父母梦想成真了。

还有些父母,把孩子“物化”的更加直接。家有来了客人,妈妈命令孩子和客人的孩子一起玩。孩子一再说:妈妈,我不想和他一起玩。但是似乎没有人在乎孩子所说的,就好像,孩子只是孩子只是一条小宠物狗,这个时候他的作用就是照应好小客人。

你知道,孩子心里是多么委屈难过吗?孩子会哭,会闹,但很难得到父母的理解,其实孩子只是想告诉你,妈妈,真的不开心。

妈妈们,我们能真正看看孩子吗?看看他们的本身,看看他们是否难过或者开心,别只再看外在,而是关注于他的内心。你能吗?从现在开始,我想我能。

本文内容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本站为各位整理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育儿大全

育儿大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