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式妈妈的常见做法,你中招了吗?
经常听到幼儿园老师抱怨到,很多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了,还不会自己绑鞋带、不会自己穿衣服。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因为有太多的保姆式妈妈存在了。孩子已到了可以掌握基本技能的年纪,妈妈还从心里认为“他做不到”,不是担心孩子会出意外,就是怕孩子受苦受 累。小到洗脸刷牙穿衣服,大到上学写作业做家务,家长都为孩子全权代劳。长此以往,孩子失去了亲身体验的机会,也丧失了动手的基本能力。
有专家提出:家长每为孩子代劳一件事,就等于减少了一点孩子将来在这个社会中的竞争力。父母要清楚,自己只能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他提供帮助。而不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就立刻接手代劳。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独立性与动手能力。
拒绝代劳,应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从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当宝宝又在哭闹着“妈妈穿衣服妈妈穿衣服”的时候,妈妈不要急着放下 手中的事情,匆匆忙忙帮孩子代劳,而是可以慢慢引导孩子,教会他如何穿衣服,可以先从最简单的打开与系上纽扣开始,然后再引导孩子学会穿衣服。
在孩子学习动手做事情的初期,由于没有头绪,往往费时长,效果也不好。很多心急的父母宁愿自己动手快速搞定。但培养孩子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慢慢做好,而不是抹杀孩子学习的过程。
2无条件满足孩子所有要求经常会听到小朋友这样的要求,“妈妈,我想要个新玩具”、“妈妈,美美今天背了个新书包。我也想要个新的书包”。而我们大多数时候听到的答案则是,“好,只要宝宝喜欢,妈妈就给你买”。的确,现在的家庭,绝对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宝贝,不管孩子想要什么,父母都尽自己的最大努 力去满足。倘若没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很多家长,还会觉得愧疚。
而孩子也看准了父母的这种心理,随着年龄增加,他们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小书包,到高科技电子产品与名牌服饰,孩子的物质需求越来越高。而父母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就会哭闹不已,甚至死缠烂打,很多家长只要一看到孩子哭,就会乖乖投降。
殊不知,无条件满足孩子,只会让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膨胀,凡事都只会考虑自己,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一旦孩子离开父母,把这种和人打交道的模式 带到了新环境中,就会难以适应容易与人发生冲突,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其实,孩子的成长,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物质,还要有爱的灌溉。
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工作的艰辛和金钱的来之不易。当孩子下次再提出物质需求时,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妈妈要学会坚决的拒绝他,即便看到孩子哭闹不停,也不要让步妥协。
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也不要立即去轻易满足他,而应该换种方式,比如让孩子去洗洗碗,扫扫地,做做家务活,通过孩子自己的努力换来奖励。这样可以让孩子懂得,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一味哭闹、发脾气或者蛮不讲理是达不了目的的。
3对孩子过度保护每天,都有大量儿童意外受伤的案例不断发生,每每看到此,家长们的神经就会绷得格外紧,对自家孩子“严加看管”,都会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但却不知,自己的过度小心,反而对孩子保护过度了。
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对话是正确的,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部分家长并没有做到良好的解析,哪些交往方式是值得鼓励的,哪些人是要拒绝对话的。这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跟老师沟通相处,也不利于他跟其他同龄人的交往。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
当孩子与孩子闹了矛盾之后,部分家长就会告诫自家的孩子“以后不要跟某某玩”,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孩子们会因为这样的摩擦,更懂得如何与人沟通。成长太过一帆风顺的孩子,遇到了苦难反而会不知所措。现在有一种新说法,叫“30岁儿童”,都到了而立之年,凡事仍不能自立,没有长辈陪在 身边就惶惶不可终日。这也是属于家长过度保护造成的恶果,
那妈妈又应该如何防止自己对宝宝过度保护呢?
给予孩子鼓励和放手让其发挥是关键。告诉孩子他很勇敢,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很多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不妨鼓励孩子到楼下的便利店买东西,让他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等,当然,处于安全的考虑,妈妈可以在孩子身边悄悄跟着观察。
其次,不忘放手让孩子多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安全的条件下可以任由孩子去触碰他觉得好奇的东西。让孩子尽情的去摸索,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4打扰孩子做事孩子做事三分钟热度,并且集中不了精神。很大可能源于背后有个爱不分时段打扰的妈妈。
孩子容易被身边的新鲜事物吸引,爱对其研究摸索。当孩子很认真地摆弄某个玩具、或认真地在看故事书时,孩子处于全神贯注、高度兴奋的状态。这时候,他们特别灵敏,理解和记忆能力也非常强。
如果妈妈突然出现,贸然问道“宝宝在干嘛啊?给妈妈看看”“哪里不会了?让妈妈教一下你”,不但会打断孩子的思路,还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长期下来,孩子在做事方面就养成很难集中精神、三分钟热度的习惯。
相信孩子能力,给予肯定与支持
当孩子告诉大人“让我自己试试”的时候。表明孩子想自己独立完成。这时候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学会安静观察孩子。当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才伸出援助的双手,指导他如何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跟你分享成功的喜悦时,家长可以尝试告诉孩子“你这样做很棒,下次继续加油”之类的话来鼓励他。家长的肯定才能让孩子更有信心保持研究热度。
以上就是由(育儿之家)本站为大家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