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孩来"例假",罪魁祸首竟是妈妈口中的"好东西"!
“医生,医生,我女儿好像来大姨妈了!已经是第4天了,这可怎么办?她才3岁啊!”一位妈妈焦虑地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原来,她帮女儿洗澡的时候,发现孩子的下体有少量出血。一开始还以为不小心哪里磕到,可是后来几天,孩子的内裤上都有血迹,经过医生仔细检查询问,终于找到原因了。
误食避孕药,导致性早熟
妈妈赶紧回到家里,细细数了数避孕药,发现果然少了!可这种东西家长都会谨慎保管,怎么会被孩子吃了呢?
原来,有一天,妈妈服避孕药时,被女儿看见了,她好奇地问妈妈在吃什么?妈妈不晓得怎么跟孩子解释避孕药,就随便说了句,“好东西”。女儿当时吵着要吃,妈妈说:“不给你吃”,可没想到,女儿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这好东西。趁大人没注意,她偷偷吃了这“好东西”。
无独有偶,武汉5岁女童萱萱(化名)也因误食避孕药导致胸部“发育”。家住后湖的赵女士有些着急,她发现女儿萱萱胸部竟然“发育”了,摸着有鸽子蛋大小,乳头发黑。
赵女士赶忙带女儿去武汉儿童医院,经过检查,在排除体内肿瘤病变等致病因素后,最终查清原因,萱萱被诊断为性早熟。原来,年幼的萱萱,竟将避孕药当成糖片误食了。
区区避孕药,为何危害这么大
“避孕药里有大量的雌激素,孩子太小,即使只有一颗的剂量,也会导致孩子雌激素异常,出现性早熟症状。”武汉儿童医院小儿遗传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姚辉表示。
误服避孕药导致的性早熟,是一种假性的性早熟,误吃的避孕药经过一段时间代谢,雌性激素下降,一般只要注意监护、随访,几个月后症状可自愈。
医生提醒:家里有含激素类的药物一定要保管好,不能乱放,以防孩子误食、误用。
性早熟成为儿童“常见病”
近年来,儿童性早熟比例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十多年前,性早熟还是个稀罕事,如今已成为内分泌科的常见多发病。
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曾对接诊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做性早熟检查并确诊的患儿,10年里增长了5倍,其中女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10,年龄越来越小,最小患儿年龄仅2岁1个月;
性早熟是指人体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过早启动性成熟过程的开关。医学界对这个“过早”的定义是,女童早于8岁,男童早于9岁,呈现第二性征。这属于生理的问题。
性早熟的原因,是人体的内分泌发生变化,即过早启动了性成熟的开关。人的性成熟是一个连续且复杂的过程,起初是大脑开始分泌激素,引发身体的一系列变化。
医学上将性早熟分外周性性早熟和中枢性性早熟。
- 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这意味着人体性发育开始启动,其结果是性成熟,具备生殖能力。这类性早熟中,大部分是特发性,确切病因不明,少数是器质性的,如脑部肿瘤、外伤、感染等。
- 外周性(假性)性早熟:主要是由于误服药物,如避孕药导致的。这类性早熟相对无害,只是外部性器官开始发育,但性腺轴等系统并没有启动,停药或干预后孩子一般会慢慢恢复正常。
中枢性性早熟往往找不到确切的原因,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因为脑肿瘤、外伤或罕见遗传病等原因导致。
由于提早进入青春期,虽然早期孩子长得快一点,但长个子的时间比其他孩子少了几年,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最终身高,有时比同龄人矮约10~15厘米。
有医学研究发现,儿童期的肥胖会增加孩子发生性早熟的风险。也就是说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对预防儿童性早熟有一定作用。
性早熟的表现
女童:
8岁以内出现乳腺增大、阴毛和腋毛增长、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第二性征,10岁以内出现月经来潮视为性早熟。
一般来说,乳房发育之后2年才会出现月经初潮。所以,女童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就该看医生了,不能等到来月经了才怀疑孩子是不是发育得太早,月经来潮已经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阶段了,这时才干预,就算晚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男童:
则是9岁前出现睾丸体积增大、胡须喉结等表现。这些都是儿童性早熟的生理特征,家长需要格外注意。
性早熟是吃出来的吗?
孩子吃点动植物的“激素”、“动物性腺”就会性早熟,这个脑洞也太大了。性早熟真不是吃出来的。
动物内脏、禽类?
禽类当然就是指“速生鸡”了。速生的原因并非“快速生长剂”、“促熟剂”,而是良种选育、优化饲料、良好养殖条件等因素,用所谓的激素或者促熟剂反而会产生不良后果。目前发达国家最好的养殖技术可以实现32-35天出笼,我们的“42天鸡”已大大落后。
当然养殖动物可能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不是激素,并不会导致性早熟,抗生素残留本身也并不是此处问题核心。
蜂蜜、蜂王浆
医生说蜂蜜、蜂王浆里面有激素,但既没有说是什么激素,也没有说激素的量。其实但凡动物产品都会有痕量激素,要不然动物怎么生存——但是,激素是用来调节身体运行的分子,需要精准投放,哪有大量分泌到体外再重新吃回来的道理呢。蜂蜜中激素极微,蜂王浆激素同样极微,含量比鸡蛋里的激素都低得多。为啥吃鸡蛋不担心,喝蜂蜜就担心呢?
炸鸡、薯条
传闻反复煎炸的油会氧化变性,所以会导致性早熟。氧化变性和性早熟怎么拉上关系的?化学老师和生物老师一起哭晕吧…
但这条本身至少是沾了边——罪魁祸首不是油脂本身,而是肥胖。肥胖是性早熟的高危因素,因为人体内积累的脂肪会促进雌激素形成。
dha、蛋白粉、豆制品
有人说蛋白粉主要是大豆蛋白,其中含有大豆异黄酮是类雌激素,会导致性早熟。那豆腐、豆浆咋办?其实大豆异黄酮含量相当低,更何况它只是类激素,和真正的人雌激素比起来作用差1000倍,正常食用不会性早熟的。其实更简单的办法是看豆腐坊老板的孩子喝豆浆吃豆腐有没有性早熟的。
说dha和蛋白粉里面如果添加了激素就可能导致性早熟,这句话倒是没错,但这一枪也够歪的。试问什么食物里添加了性激素不会导致性早熟?
“催熟食品黑名单”上的确有一些是不推荐吃的食物,但并非是由于导致孩子性早熟而不推荐吃,而是因为其他健康原因。
燕窝
燕窝被列入“性成熟食物名单”的原因是“大补的东西会影响孩子的内分泌”,但“大补”本来就是个伪概念,无法被现代医学证明。不过燕窝性价比极低,燕窝酸其实就是日常食物中很常见的唾液酸,例如鸡蛋里的含量就比燕窝高不少。燕窝营养价值明明普通却价格不菲,我们确定要交这“智商税”?;其次它不环保,人家金丝燕的窝,人类为了一口吃的就把鸟儿的家给毁了,何必?
药膳
药膳被列入名单的原因也是“大补”。不推荐吃是因为目前没有一例中药或者中成药能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测试,以明证其有效性,还是不要拿孩子来当小白鼠了吧…
果汁
有些家长认为果汁美味又营养,喜欢给宝宝喝。其实这是个常见的认识误区,果汁里除了水分和少量维生素就只含有大量的糖,相对水果、果泥来说丢失了大量有价值的纤维素,只能算美味但营养价值并不高。给宝宝吃完整的水果或者果泥永远远优于果汁。
喝果汁很容易导致孩子摄入过多的糖分,而糖分过高则容易导致肥胖,肥胖有可能会增加性早熟的风险。但这并不说明果汁就是性早熟的直接诱因。
卤鸭脖
之所以不推荐吃,不是因为它可能有激素神马的,而是卤制的鸭脖有很高的含钠量,摄入过多的钠增加孩子肾脏负担,而不是性早熟。
如何预防儿童性早熟?
1、避免接触外源性的雌激素和雄激素,例如避孕药和某些成人保健品
2、合理膳食、提倡运动,保持健康的身材(避免肥胖)
3、万一孩子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的征兆,要及时就医,正规医治哦~
这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 小编为各位整理 原文链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