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好六件事专治“暴力”宝宝
打人的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这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比如宝宝生气、情绪发作时,会把东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妈妈晚来了几分钟,宝宝会一把推开水杯……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攻击倾向可以转化为忍耐、坚毅等积极的品质。
真实案例
扬扬妈妈来信:儿子扬扬3岁,上幼儿园小班。最近发现他有脾气了,只要不高兴或者他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就抬手打人。老师也跟我们反映,他在幼儿园期间,随意性大,在游戏和活动时喜欢去推搡别的小朋友。经常和小朋友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只要是他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一定要抢过来,一不注意就打人或咬人。平时和我们在一起时也喜欢动手打人,批评他时他也懂,也承认错误,但是过不了一会就忘记了,实在令人头疼。我该怎么办
不满3岁的宝宝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那么如何改变宝宝爱打人的习惯呢下面就介绍六个细节给各位爸妈参考。
别让孩子从攻击中获得任何好处
宝宝并不是故意选择使用武力争夺玩具,而只是一种本能的自卫或是生理特征。一旦他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利益——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那么他就可能把攻击别人和取得玩具联系起来。也就越来越喜欢用攻击的方式和人交流。
要更多注意受害的宝宝
当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时,最好给受伤的宝宝更多关注:吻一吻受伤一方的小伤口,询问他有没有问题。然后,用坚定的语气对欺负人的宝宝说:"不许咬人。咬人会让别人很疼。"如果孩子被别人咬然后又去咬别人的话,千万不要惩罚孩子。
多称赞孩子的好行为
当孩子没有依靠攻击而解决问题时,你应该多多鼓励他的这些行为,让他能意识到这才是对的。比如你可以表扬他的行为"你把玩具让给小朋友玩,你是个好孩子。"
做孩子的好榜样
和孩子玩的时候不要咬你的孩子,也不要打他。如果你对他说"我要吃了你!"而且把小家伙的脚趾或手指放到自己的嘴里,那么他就会很自然地尝试对别人这样做。如果你因为生气而把宝宝打了一顿,那么当宝宝不开心的时候自然会模仿你的做法,自然去打人。
温柔地安慰孩子
孩子在发育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比如走路、说话等等。这时需要你为他提供一些温柔的积极的安慰,以防止他变得暴躁。比如一个舒服的温水浴。孩子在洗澡时可以忘记之前的不愉快,再加上一些他熟悉的玩具,会让他对自己重新树立信心。
给孩子们更大的活动空间
如果孩子像大海里的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玩耍。那你就不必对他们的互相攻击的行为产生惊讶了。因为这是必然的结果。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容忍自己活动的空间过于狭小。
对孩子的行为说"不"
当孩子行为可能发生危险时,你应该及时制止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清楚、严肃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否则会受伤的。然后把孩子的注意吸引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比如一个动画片。除此之外,在孩子烦躁想攻击别人的时候,可以为孩子提供其他选择,比如给他一个枕头,让他随便处置,还可以教他使劲跺脚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或者教会孩子如果下次他生气了可以到你身边寻求帮助。
小编总结:爸爸妈妈不能做的三件事
对待孩子的攻击行为,除了上面叙述的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的事之外,还有些事是我们不能做的:
1、不要训斥打人的宝宝:宝宝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你突如其来的训斥只会让他感到莫名其妙。
2、不要因为孩子打人,就让他也尝尝挨打的滋味:孩子不会理解你的用意,他只会觉得你是在伤害他,最坏的结果可能让孩子不再信任你。
3、不要鼓励孩子报复打他的小朋友:如果"受害人"反过来去报复犯人",那么最终的结果是"犯人"会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zxwq)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