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家

宝宝有社交障碍该怎么办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也逐渐的会有自己的社交圈子。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宝宝有社交障碍该怎么办?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一、宝宝把“被打”当成了游戏,怎么办?

二、宝宝太内向了,该怎么引导?

三、孩子完全不认生,该做安全教育吗?

四、宝宝没有主见,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只会做“跟屁虫”该怎么办?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关注的世界开始从家庭转移到同伴之中,同伴交往是孩子的基本需要。尤其是到了2岁左右,孩子对交往的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内心很渴望和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同伴之间积极友好的交往和互动,有利于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归属感、责任感和同情心等,能塑造出良好的性格品质。此外,在交往过程中也为孩子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孩子丰富知识、扩展视野。

心理学研究发现,社交能力强的孩子,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而缺乏同伴交往的孩子容易出现孤独感和孤僻行为,成年后也容易遇到人际关系处理和沟通交流方面的困难。

其实,究其本身,宝宝所有的问题,都是之前家长的引导错误导致的, 一部分家长总会觉得自己育儿师知识特别丰富,知道的特别多,但是知道不等于做到,知道的也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家孩子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能及时纠正,长期发展就会影响孩子一生。

有人说小宝宝什么都不懂,压根不会跟人互动,讲什么社会性虽然刚出生的宝宝还不会跟你互动,但是他的社会性发育已经开始起步了。社会交往能力,是孩子智力发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社会性发育有不同的表现,从最初的注视跟随、不出声的笑,再到出声音的笑,再到会咿咿呀呀地跟你说话...其实孩子从0岁起就开始在社会交往了。

父母就是孩子最初的交往对象,孩子从亲子间的互动中获得了初步的交往经验,这对于孩子日后与他人交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参照群体和模仿对象,你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早期的亲子互动为孩子待人接物、良好品行、兴趣爱好及道德观念的形成莫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作为家长,您是否能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社交发展特点,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养呢

文文妈妈:我家宝贝一岁半,女孩,以前被大孩子打时,她一般会呆一下,痛的话就哭几声。但前两天被人打了脸后,她看对方一眼,然后看我,我没有做反应,谁知道她竟伸手也打了自己一下,然后笑了,似乎觉得很好玩。这反应不大对,我该怎么正确引导她呢

答:孩子当初被人打时,出于本能会受惊吓、感到疼痛、哭泣,但最终自己“扛”过去了。妈妈因为看到没什么伤害就不做反应,似乎是在给孩子传递这样的认知人与人之间交往打闹是正常的。但同时给孩子的另一个认知是:这可能是个游戏,因为孩子身边处处都是游戏。先前的经验积累下来后,孩子再次被人打时,因为也不痛,所以有可能认为这只是个好玩的游戏,并想求得妈妈的关注。孩子是不知道打架也有轻重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所以适度地教给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是有必要的。因此,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时,要教孩子学会躲闪、自卫,必要时向大人求助,当然,也需要妈妈的关注和情绪接纳。

贝贝妈妈:我女儿1岁,我感觉她性格特别内向,去游乐场或者去别人家串门,都牢牢地抱着我,别人想看看她,她就会把脸藏起来。这个性格有什么办法能改善一下吗

您的宝贝刚岁,还处于“怕生人"的正常心理发展过程中,多数孩子 “怕生人” 会表现为不安、哭、吵和躲避,也有的孩子表现为警惕或害怕,孩子可能会拒绝接受新事物,或者需要花长些的时间才能接受和面对新事物。

答:您的孩子刚1岁,还不能给其下“性格内向”的定论,但孩子的气质特征与孩子今后的性格形成有密切关系,早期的孩子气质特征有一定的可塑性,而形成性格,则难改变了。对于您现在的问题,给您的建议是:理解孩子的“别人想看看她,她就会把脸藏起来”的心理行为,避免责怪孩子,避免强迫孩子把脸露出来。

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多接触人,让他自由玩。有意识地多让他与小伙伴一起玩耍,鼓励他与小伙伴交换玩具或物品,逐渐让孩子学会交换和融入到集体玩耍的快乐中。也可以邀请邻居或亲友带小伙伴到家里来玩,让孩子当小东道主。

避免强行将孩子放到陌生环境,这样不仅不能锻炼孩子的胆量,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能独立行走后,因孩子活动范围增大,接触的人多了,“怕生人”现象就会逐渐减少。因此多数孩子1岁半以后“怕生人”的焦虑程度会逐渐下降,部分孩子也可能持续到2岁。

阳阳妈妈:我家宝宝快2周岁了,一直都不太认生,从没见过的人跟他说 “走,跟阿姨(叔、爷爷、奶奶...任何人)走”,他一起走了, 即使我在他身边也一样。我觉得这个事情挺严重的,现在小区都挺舌的,如果大人稍不留神孩子就有可能被人带走。我该怎么进行安全教育呢

答:小孩子不认生,说明他从小生活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中,从而带来了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样的环境对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大有好处,但安全问题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不妨这样说:“宝贝, 如果家人不在你身边,有人要给你好吃的,说要带你去哪里,你一定不要跟着去。因为爸爸妈妈会担心的,怕找不到宝贝。有时也会碰到坏人。”也可拿出图片或看相关节目,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要随便跟人走。另外,让孩子记住父母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但最安全的还是家人要看管好孩子,不要让一个2岁的孩子独自在外待着。

袁袁妈妈:我家女娃2岁了,平时自己玩得很好,很懂事。但只要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就突然变得没有主见,人家玩什么她就玩什么,人家怎么玩她就怎么学,像跟屁虫,这样家长需要干涉吗

答:多带宝宝出去玩,多接触句话点评 小朋友。不要刻意改变宝宝的行为模式。

分析:跟着玩也是一种合群的表现,能够跟随别的宝宝,群体性一定很好, 这是宝宝有良好社交行为的重要基础。

父母可能希望宝宝在群体里是比较有主见的,甚至希望她是领袖,但这只是父母自己的意愿而已。宝宝跟着一起玩,只要开心快乐就是最好的。总之,在这个问题上,应尊重自然规律,不要超前教育,急于求成。

以上就是由(育儿之家)本站为大家整理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育儿大全

育儿大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