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家

爸爸妈妈,我用我的“病”表达我的爱

想起另外一个我所知道的孩子。

是一个男孩,9岁,哮喘病史却有4年了。整个4年期间,他几乎都在依赖药物,无法停药。每次要停药了,哮喘就会又复发。有时候,父母会故意忘记给孩子吸药,孩子很紧张,主动要求吸。父母非常忧虑,孩子的病成为了整个家庭的心病。

孩子妈妈忧虑地说:

孩子非常信任我,却有些害怕和讨好我,有点看不起他爸爸,但有时又表现出和爸爸亲近,爸爸总是习惯用捉弄嘲讽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半年前孩子和我们分床,但一直要求陪伴,时常半夜哭喊要父母陪,期间哮喘发作了一次,直到现在也要陪……

反复发作的儿童哮喘,其实是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即儿童哮喘跟心理因素有紧密的联系。

了解后得知,上面这个男孩的家庭是这样的:爸爸妈妈关系很紧张,吵架是家常便饭,妈妈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丈夫的轻视和指责。

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脆弱的,他担心这个家庭会分裂,害怕自己随时会被抛弃。

至今不能和父母分床就是明证——孩子之所以如此依赖、不能独立,只不过是因为他从未获得过踏实的依赖感,如我们此前所说,“没有吃饱的孩子,才会一直喊饿。”

这个男孩亟需要紧紧抓住妈妈这棵看似稳定待在身边的“救命稻草”。为了得到妈妈的爱,孩子用了讨好的姿势,如妈妈自己承认的,孩子“有些害怕和讨好我。”

为了表达对妈妈的忠诚,男孩还会学着妈妈的样子,抵触爸爸,甚至用轻蔑的口气跟爸爸说话。

仔细观察这个家庭中的状态,是妈妈给了太多不该由孩子承担的东西。她把孩子拉进了“夫妻争战”的阵营里,并且把孩子绑定到了自己这一边。

孩子接收到了妈妈的“需求”信号。他主动站到了妈妈这一边——男孩看不起爸爸,这显然是妈妈希望看到的。

最关键的是,这孩子后来还发现,一旦生病了,他和妈妈就更加能够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于是,通过病,表达对妈妈的忠诚,这成为了孩子潜意识里的“习惯”。

而与此同时,孩子自己的空间,则被妈妈占据了太多。妈妈的东西侵入孩子的空间太多了,太满了,以至于他“呼吸困难”——这恰是他的哮喘病在表达的。

然而,父亲就是父亲。尤其对男孩来说,离开母亲,走向父亲,这是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的必由之路。

如孩子妈妈自己也观察到的,“孩子有点看不起爸爸,但有时又表现出和爸爸亲近。”这证明孩子内心是想要与妈妈分离、渴望朝着一个成熟男人的方向成长的。

他的“哮喘”恰恰在表达他对“离开母亲、靠近父亲”的需要。如有心理分析师指出的,哮喘的心理意义是:他需要另一个人(药物)来帮助自己呼吸,或是需要一个空间,让自己可以自主呼吸。

孩子的病,成为了他献给这个家庭的礼物。通过生病,孩子在表达着对父母双方的忠诚与渴求。

通过生病,去换取父母对自己的照顾和关注,以满足“和父母在一起”的心愿。要想孩子彻底病愈,除了药物治疗,这个孩子的父母最好能够同时接受心理治疗。父母必须要学会处理好自己的关系,而不让孩子做关系的受害者。

类似这样的案例其实很多。有数据显示,儿童哮喘的发病率日趋增加。除了环境等客观因素,心理因素不容小觑。

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中重度哮喘患者的焦虑性/抑郁症状更加明显。而反过来,焦虑等情绪因素也可以作为一种刺激物诱发哮喘发作。

两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所以哮喘所致的儿童心理问题也应引起广泛父母的重视。

当父母给了孩子太多,孩子是承受不住的,于是“用躯体表达”成为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这在如今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屡见不鲜:父母给孩子的过多,侵占孩子的“个人空间”过大、和孩子捆绑在一起迟迟不能“分离”……

对此,我的建议是:

重视孩子生病背后的心理因素,详见上文所述。

避免把孩子当做病号。父母应该重视字的心理健康,尽可能地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对待哮喘儿童,避免负疚感及过度保护。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育儿大全

育儿大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