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要给宝宝从小护牙,到底怎么做?按照年龄段来教你!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大家肯定都听过,要吃东西靠什么?当然是一副好牙口!为了让宝宝能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健康快乐地长大,保护他的乳牙和恒牙可是一样重要的!不少家长还存在着一种误区,孩子乳牙反正会换掉,所以即使坏了也没关系。真相是,如果乳牙损伤严重,会影响到牙龈,恒牙的萌出和生长都会受到影响!
但究竟要怎么护理好宝宝的乳牙呢?光会刷牙还不行!现在育姐就按照年龄来教你~
6~12个月
大多数宝宝的第一颗牙齿都是在4~7个月时萌出第一颗乳牙,也有可能延迟至1岁才会萌出第一颗牙。一般情况下,最先萌出的是下排中间的门齿,其次是上排中间的门齿,然后是上下门牙左右的门齿。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到3岁左右正常的婴儿应该长齐整副20颗乳牙,上、下颌各10个。
如果超过1周岁没有萌出第一颗乳牙,或超过3周岁乳牙未全部萌出,都算做乳牙迟萌,家长就要注意检查原因,采取干预措施了。
此时我们要做的有三件事:
1.开始给宝宝刷牙
即使孩子乳牙只冒出了尖尖,我们也可以用这材质柔软的指套牙刷或干净的纱布,轻轻摩擦几下他的牙齿和牙床,等到整颗牙都长好后,家长就可以使用辅助牙刷,来帮宝宝做牙齿清洁了。记得牙刷要选刷毛柔软的款式,更换牙刷的频率最好保持在一到三个月。
此时帮宝宝刷牙的最主要目的是消灭牙菌斑,那是一种由食物残渣、唾液和口腔中的细菌等混合形成的物质。它会附着在牙齿的表面,长时间不被清理,就很容易引发龋齿。
2.戒掉奶睡
不管宝宝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不少家长都喜欢让宝宝含着奶瓶乳头、喝着奶睡觉。这的确是安抚宝宝的一种好方法,但频繁夜奶和奶水,对宝宝的牙齿伤害可是非常大的,奶瓶龋说来就来!
如果发现牙面出现异常白色的疑似脱矿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哦。何况这样的喝奶方式,习惯延续下去,孩子还可能变成“地包天”,颜值下降多可惜。
3.去看牙医
中国家长好像还没有将看牙医作为一个既定程序,但看牙医不仅能对宝宝的牙齿、口腔情况作出及时的诊断和反馈,还能避免牙病扩大,等到孩子疼得受不了再去,不仅治疗起来麻烦,花的钱也更多了!
育姐建议,第一颗牙萌出后,家长就应该带宝宝去医院做第一次牙齿保健检查。这项检查既能够专业评估宝宝的牙齿状况,还能让宝宝熟悉牙科环境,以后看见牙医就没那么怕怕啦。以后每3个月就带孩子做一次牙齿保健检查,5岁之前,最少也要每年做一次。
1~2岁:使用含氟牙膏
美国牙医学会及美国儿童牙科学会建议,第一颗牙萌出就开始给宝宝使用儿童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选择含氟量在0.05%~0.1% 的儿童含氟牙膏,但应该控制好牙膏的用量:不会吐出牙膏的宝宝建议每天刷牙两次,每次牙膏的使用量不超过大米粒大小;会吐出牙膏的孩子,每次牙膏的使用量可增加至豌豆大小。
不少幼儿园或社区医院会带着孩子给牙齿涂氟,因为水源地形等原因,各地的孩子对氟的需求量不一样,有的需要有的可能不用。这点要遵循牙科医生的建议,不要自己盲目做判断。
2~6岁
1.学习自主刷牙
这个阶段孩子慢慢长大,也要开始学着保护自己的牙齿啦。从宝宝两岁开始,家长应亲身示范,教会孩子正确刷牙。刚开始宝宝可能对刷牙的方式仍然没有足够的认知,甚至还很排斥,家长可以通过“刷牙游戏”帮他建立口腔保健习惯,先让宝宝看着妈妈刷牙,再让他产生兴趣自己刷。或者带着宝宝一起看刷牙主题的绘本,告诉他刷牙是很重要的清洁工作,否则细菌会让牙齿痛痛。
注意:一些不正确的刷牙姿势可能会让宝宝漏掉“牙齿贴合相邻面”的清洁,引起乳磨牙邻面龋,而且发病隐蔽且易漏诊,等到发现时已经接近牙神经。建议家长帮助使用牙线来清洁乳磨牙间隙,以预防邻面龋的发生。
2.做沟窝封闭
无论牙齿的清洁工作做的如何,宝宝还是会有一定几率患龋齿。为了将预防工作进行到底,家长可以根据乳磨牙的患龋风险情况,请牙科医生选择个性化时机对乳磨牙进行窝沟封闭,这可是预防龋齿非常有效的手段。将牙齿上的小缝隙用特殊材料填起来,就不怕食物残渣附着,“发酵”变成牙菌斑啦。
贯穿整个年龄段:护牙源于“吃”
1.宝宝出牙期间要给宝宝补充容易消化、富含蛋白质、钙、磷等矿物质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帮助宝宝牙齿的生长发育。
2.多带宝宝晒太阳,促进维d合成,帮助强健骨骼和牙齿。
3.及时添加辅食,液体食物难以锻炼到宝宝的牙齿使用。糊状、膏状、半固体、固体的辅食能让宝宝充分利用到唇齿、牙龈和附近的肌肉,对口腔发育有益哦。反之,长期用奶瓶抵住上下唇喂哺,日后可形成牙列不齐等不良后果。
4.全家多食用天然食品,如新鲜的瓜果蔬菜等,这些粗糙而富于纤维的食品能加强咀嚼活动,增加唾液分泌,减少牙齿沟缝中的残余食物,使菌类失去繁殖的环境,使牙面保持清洁。
5.控制宝宝的糖分摄入,不仅仅是甜食,还有很多淀粉类物质,如饼干、蛋糕等。这些食品容易粘附牙面,发酵生酸,极易引起龋齿。
育儿之家 原文链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