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家

和婆婆育儿观念差异太大,到底谁说了算?

英文中有一句话叫“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养一个孩子要一个村的人来努力。

“帮助”是成功育儿的关键词,如果你相信你在育儿道路中是需要帮助的,那么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你知道何处可以获得帮助,且有足够的资源来实现,那么你在育儿道路上将会走得相对顺心、舒坦。
作为一个新移民、准妈妈,我深知没有亲人在身边的苦楚。但这并不是说,有家人帮忙带娃,麻麻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因为家人不是雇员,你不能明确地提出要求,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育儿理念来带娃,你所说的,充其量也就是耳边风。

我身边的麻麻朋友们,几乎都和自己妈妈发生过冲突。比如有个台湾妈妈说她受不了传统坐月子的习惯而与自己坚信传统的妈妈争执不断;

一位葡萄牙妈妈抱怨自己妈妈凡事都要问她,不能独立帮她分担育儿的工作。

看来长辈控制得太多、太少都可能带来麻烦,但其实是两代人观念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沟通方式的差异才是矛盾的根源。

育儿观念的不同

“ 差异一:孩子的饮食穿衣

老一辈:

吃饱穿暖才是重点,总怕宝宝冻着、饿着。于是给宝宝里三层外三层地穿着衣服,笨重且行动不便,出了汗再吹风更易生病。吃饭的时候总是强制喂宝宝宝宝都摇头不吃了,还给硬塞进最后一勺。

新一代: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吃饭鼓励宝宝自己用小手捏食,用小勺自己喂自己,从而锻炼小肌肉的发育。当宝宝开始玩食物或偏头表示不想再吃时,尊重ta的意志,督促ta收拾餐具。外出时穿几层轻薄透气、易穿脱的服装,方便随时增减衣服,只要宝宝的后背温暖不出汗即可。

“ 差异二:宝宝的性格塑造

老一辈:

只要宝宝开心就好,不要没事儿竟惹孩子哭,小孩子不懂事儿,让一让ta就过去了。

新一代:

认为宝宝要从小学会自立、负责,有时候ta不愿意、不开心,也不能一味随ta的意。

“ 差异三:宝宝的安全

老一辈:

安全第一,过度保护宝宝,但凡脏乱点的都不让玩。

新一代:

探索是宝宝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行为的自然后果来学习事物的规律。玩泥巴、玩水之类的,都是宝宝感官刺激的探索体验。

“ 差异四:宝宝的行为教育

老一辈:

小孩儿不懂事,大人要教ta,比如:见人要叫人,不许和其他孩子抢玩具。

新一代:

育儿要引导为主,适当地帮助宝宝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告诉ta如何去做,多问开放式的问题:“见到阿姨,我们用什么方式打招呼啊?”“两个小朋友都想玩儿这个玩具,该怎么办啊?”

生活习惯的不同

“ 差异一:节俭还是浪费?

老一辈:

节俭是传统美德,能省的就省,不要浪费。

新一代:

宝宝已经吃饱了,这一顿吃不了的,碗里剩下的已经有了细菌,再热也不健康,不要强迫ta吃, 倒掉算了。

“ 差异二:凡事都要亲力亲为?

老一辈:

做父母的要事事亲力亲为,不能嫌麻烦。

新一代:

时间是宝贵的,应该用来促进亲子关系。如果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请别人来做,自己省下时间精力陪宝宝读书、玩耍。

“ 差异三:夫妻关系or亲子关系,哪个重要?

老一辈:

强调奉献,做父母的不可以偷懒,夫妻时间、社交娱乐时间都可以牺牲。

新一代:

自我照顾很重要,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家长要有自己的时间来享受生活、友谊、兴趣爱好、健身等等。

沟通方式的差异

新一代移民习惯了啥事儿都自己解决,他们认为亲力亲为是常态,所以他们可能更趋向于对别人的请求直截了当地拒绝,而这对于传统老一辈人来讲就是驳人面子、不礼貌的行为。

老一辈人宁可委曲求全也不忍心去“打人的脸”,就算真的不能或不想帮,也不会直接说出来,要等到对方心领神会。

两代人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沟通方式的不同,也给育儿带来挑战。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育儿这个问题上掌舵,当好自己父母的船长呢?

“ 看清形势

你在多大程度上依赖自己的父母来帮忙照顾宝宝?

他们对自己的角色是如何认识的?

是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还是觉得自己只是帮手?

如果你父母认为自己在家中拥有决定权,且你不得不依赖他们,那么只能祝你好运了,因为你自己都还是个孩子!

反之,如果你父母主动请缨来带孩子,他们是认可你的权威性的,那么继续看下去吧,还有商量的余地。

“ 保持平和的心态,客观看待差异

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或唯一的育儿方式,所以没有绝对的你对我错,只有“差异”。

记住这一点,可以避免焦虑、恐慌和失控,也能让你保持感恩的心、增强对父母的理解——他们只是用自己知道的方式来爱、关心、教育你的孩子。从这点出发,可以减小你过激反应的几率,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主动关心你“船员”的情感世界和需求。

如果他们是不爱表达的人,那你就要受累去多观察、多关心他们,不妨多问问、多听听,比如你的父母平日里都唠叨什么,有什么不顺心的,也许都会让你的船员心情更愉悦、精力更充沛地工作,同时也能更开明地接纳你的建议。

“ 选择最佳时段、最佳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当着孩子的面儿,或者在事发现场,或者你最抓狂头疼的时候,都不是最佳沟通时机。

等你的气儿消一消,孩子睡下了,找父母单独密谈,给大家都留足了面子,岂不更好?

沟通时,先描述你的观察,再提问,找出更多的事实,了解父母的初衷、想法、情感状态,直到整个故事都水落石出。

比如这样的沟通过程:

“爸,小宝今天晚餐没吃什么东西,看起来胃口不是太好,他下午吃了什么点心啊?”

“哦,您怕他饿,给了他点儿零食吃。”

“我知道了,您怕他一饿又在马路上发脾气,到时候不好弄。”

“嗯,我们来一起想想,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小宝在从学校回家的这段路上可能会饿、血糖低、情绪不好、易发脾气,您怕管不了他,我们可以事先买点儿健康的他爱吃的小零食,您接他时给他带着好么?您觉得他喜欢什么样的小食?我们负责买。”

“ 多用积极肯定的表达方式,避免死胡同

比如:“您说…我听…”“原来是这样…”“我想知道/了解…” 避免:“不对!”“不行!”“您总是…”“只有这样…才…”

“ 保持开明的态度

如果不能或暂时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保持开明开放的态度,可以持续保持对话。

不要强迫他们立即接受你的观点或按照你的要求来做,凡事需要过程,相互接受需要时间,急不得,循序渐进地来推进才是长久之计。

育儿之家 原文链接: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育儿大全

育儿大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