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护照被儿子撕毁,这位妈妈的举动令人羞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成长始于模仿成人,行为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家长行为的烙印。为此家长要谨言慎行,警惕一些能够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成长。
熊孩子撕毁护照,妈妈欲混过检查
这几天,一则熊孩子把妈妈护照损毁、妈妈妄图蒙混过关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大家纷纷对此发表看法。有人对妈妈的做法表示理解,有人认为即使是孩子恶作剧,家长也要遵守基本规则,还有人希望家长能对孩子严加管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林女士带着年仅五岁的儿子去韩国济州岛旅行,自己的护照掉进海水中湿透了。她在晒护照的时候没看住儿子,被他撕掉了几张签证页面。林女士生怕在回国入境遇到麻烦,又不想再去申请护照,就使用胶水将其粘上妄图蒙混过关。
无奈由于行迹实在太过可疑,经常在排队人数较多的地方排着,可是很快就被边检员发现了。在查明事情原委后,边检员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帮她补办好了相关的登记手续,这场奇葩的闹剧终于告一段落。
孩子行为有过失,多半受父母影响
孩子从小就在一直观察着家长和亲友的行为模式,他们的处事方式和为人特点总是和父母类似。那些成熟、善良、勇于承担的孩子总是生于家庭氛围良好、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而对他人缺乏尊重、不负责任的孩子则大多受到同样不靠谱的家长影响。如果家长不知道承担责任、树立良好的习惯,那么孩子也很难真正成熟起来。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镜子,让孩子尽可能地看到美好和善良,让他们学会做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家长不要一直将自己当做权威,而要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行为的许多过失都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不要让孩子变得嚣张跋扈,成为大家口中嫌恶的熊孩子代表。
十大影响孩子的行为,父母要警惕
有很多会对孩子的行为模式产生极大影响的行为,父母平时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辱骂别人,更不要过于照顾溺爱孩子。
1.总是抱怨
孩子对父母行为模式和语言特点的学习效率很高。即使家长不想让孩子学习自己身上的缺点,他们也会很“兼容并包”地全都收入囊中。因此家长可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家长总是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的种种不合己意之处,那么孩子就会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埋怨中,并且会产生自卑感,缺失自信。
2.辱骂他人
有些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压抑的家庭环境中,家长怀着恨意和不甘来抚养孩子,怎么能让他成长为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呢?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养成极度孤僻、有暴力倾向的性格,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知道该如何与其他人相处。
3.有恐惧体验
家长经常给孩子制造恐慌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他们将一直保持着对周边事物的警惕和恐惧的态度,无法和其他人正常相处,会用非常悲观的态度面对一切事情。因此家长要注意,如果自家孩子表现出对某种东西和某个人的恐惧时,要及时开导,用良好的态度和温柔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善意和关怀。
4.过度担心
如果父母是非常容易担忧焦虑的类型,孩子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情绪经常持续性低落。家长不要总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对未来担忧畏惧的话,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同时家长不要过分保护孩子,什么事情都不让他放手去做。这样会让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成为温室里一朵娇花,不会独立处理事情,很难独立生活。
5.瞧不起小孩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要将他视为附庸或者什么都做不好的拖油瓶。如果连家长都看不起孩子,那么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懦弱、畏惧交往。即使孩子做事情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家长也要鼓励并开导孩子继续努力,不要一味打压他们。
6.羡慕他人
家长不要总是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并经常把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挂在嘴边。如果孩子总是被与他人比较,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会一直自卑下去。家长不要将孩子培养成自己眼中的完美,而是要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7.严厉斥责
家长对待孩子固然不能一味纵容,却也不能过分严厉地斥责。否则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并以为自己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坏孩子。这不仅没有起到帮助孩子判断是非的作用,反而害了孩子。
8.过于帮助
很多家长将孩子视为掌心珍宝,什么事情都想帮助孩子做好,他们只需要坐享其成即可。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理能力,让他们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快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
9.浪费东西
家长要珍惜身边的资源、爱惜粮食,不要浪费东西,否则孩子也会学习父母的行为。家长有时不注意自己的行为,比如将穿过几次的衣服扔掉、关门时过于用力等。当家长发现孩子会做出以上的行为时,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为孩子做出了不好的“示范”作用。
10.无视个人隐私
孩子年纪尚幼时,没有清晰明确的隐私观念,因而家长要格外重视对个人隐私的尊重和理解。比如教育孩子进别人的房间前先敲门时,也要以身作则,进入孩子房间前自己也要敲门征求孩子同意。尊重孩子的隐私,家长要从现在做起。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