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责任心怎么办
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有一颗负责人的心。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缺乏责任心怎么办?我们要怎么去培养?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里有些孩子一放学就赶紧回家写作业,因为他们觉得作业是自己的事情,有责任、有义务地尽快完成,做完作业之后再玩。有趣的是,这些孩子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往往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有些孩子恰恰相反,甭说家务活了,自己的袜子短裤不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放学了非得大人拽着回家写作业,否则天天能玩到天黑。
其实这就是孩子的责任心的问题。
责任感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是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核心品德,体现着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征。
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作为人才素质重要体现的责任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视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家园共育,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未来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大班幼儿期是责任心产生和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首先需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是他的责任,就应当让他承担。让他们自己找原因、从而让孩子明白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有一点耐心和吃苦精神。
谁承担得起,谁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长此以往,不仅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而且能使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同时,加强大班幼儿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让幼儿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强化行为的动机冲突。
我们要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无论事情的结果好坏,只要是孩子的独立行为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作敢当,不要逃避责任,应该勇于承担后果。
在游戏中渗透责任教育
游戏中学习是大班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游戏是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最好方法之一。
无论是象征游戏还是角色游戏,无论是联合游戏还是合作游戏,游戏中幼儿要进行交往,要相互配合,要为别人考虑,要承担一定的任务,所以都能促进大班幼儿责任心的发展。
当然,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编排好培养责任心的角色游戏、合作游戏,组织幼儿参加,并提供解释和指导,则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一日活动有很多环节,只要教师稍加留意,幼儿园任何日常活动都可成为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有效渠道。
树立责任榜样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
同样的道理,如果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大人一定要以身作则,有强烈的责任感,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一一犯错了就承认,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
还有必要为幼儿选择好的榜样,这个榜样可以是幼儿周围的人。最好是同班的小朋友(生活示范),也可以是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替代示范)。
日常生活中同伴的榜样作用同样也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能经常表扬责任心强的幼儿,就会发现这样可以激发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良好行为。
为孩子制定行为的规矩
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地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
给孩子制定规矩,让他知道什么是该做的、应该怎样做,否则将会产生哪些后果、受到哪些惩罚。让孩子承担行为后果,孩子才会真正知道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6岁大班幼儿尚处于快速成长发展之中,是非判断能力差,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没有责任感也是正常的,因为许多时候他们不太清楚这样做会有什么不好。
所以为了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做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自然后果的惩罚,就会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认真、谨慎。
幼儿一旦做出了责任行为,要及时给予奖励,使幼儿获得积极反馈从而使其责任行为逐渐巩固。奖励可以使儿童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做责任的主人
民主性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重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和主动精神,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交流,并尊重孩子的要求、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的失误。
这一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一般自理能力比较强,基本上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且主动性强,不需要成人的时刻提醒。因此,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责任心的发展。
溺爱性教养方式的父母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全部由父母代劳。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与自己无关。
如此过分的关爱,使得孩子不懂得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要学会关心爱护自己,且这种关心爱护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另外,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责任心的发展,尤其是集体责任心的发展。
放任性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冷淡,给予孩子绝对性质的自由,虽有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
这一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极易对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中的规则熟视无睹。因为孩子每次对这些规则的违反都被父母所放任。
如此下去,父母在无形中为孩子提供了违反规则的便利条件,使得幼儿不自觉地形成了不良行为,失去了责任心发展的良好环境。
因此,这种父母教养方式是极其不利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可以说它是影响幼儿责任心发展的主要消极因素。
专制性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品,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与放任性相对的是,这种父母过分干预孩子的行为,过分压制使孩子服从,孩子没有发言权,要求孩子言听计从,稍有违背就会加以训斥和惩罚。
这些父母始终在以一种挑剔的目光审视着孩子,他们往往忽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很少考虑孩子自身的愿望和要求,苛刻地要求孩子无条件遵循各项规则,但又缺少对规则的解释。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大多爱撒谎,没有勇气去承担责任,以免遭到惩罚。因此,专制性水平越高就越不利于儿童责任心的发展。
不一致性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处理与孩子有关的事情时,会因为时间、地点、自己的心情而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
长此下去,父母会缺乏温情地对待孩子的各种行为,有时不问不管,顺其自然,怀着树大自然直的心态,而有时又严加管制,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混乱的教养方式,缺乏始终如一的要求和态度。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责任行为要求不一致,使孩子不能预期自己对责任行为所做的反应会得到惩罚还是鼓励。
孩子无所适从,对责任做出的反应更多采取保守行为,即使有了正确的责任认知也不会付诸相应的责任行为。孩子逐渐漠视他人及集体,甚至自己的承诺,其责任心自然得不到发展。
从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看出,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其中,放任性尤为不利于幼儿责任心发展。
家园合作对大班幼儿责任心的培养
幼儿责任心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与家长联合起来共同行动。
教师和家长要经常进行沟通。
教师针对幼儿在幼儿园里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及时向家长汇报,家长也可以将幼儿在家中的某些行为表现向老师汇报和咨询。这样家长和教师才会做到交底清楚、心中有数。
教师和家长应该协同制订培养方案。
针对幼儿的特点及其家庭情况制订出一套符合该幼儿实际情况的培养方案,根据这样的方案对幼儿进行培养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幼儿的责任心也能够较快地发展起来。
教师和家长在教育思想上应保持一致。
不能有互相矛盾的事发生。如果教师和家长在对幼儿的教育上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会对幼儿产生极坏的影响,使他们无所适从。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