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妈妈带不出快乐的孩子,妈妈需这样做
焦虑的妈妈能带好孩子吗?家里有刚刚上了小学的孩子,很多家长都说,自己脑子里总有一根弦崩的紧紧的,比如半夜醒来突然想起今天女儿的作业没签字,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就去找孩子的书包,然后郑重其事的签上自己的大名和自己对孩子表现的评语,快乐的孩子是怎么带出来的?
每天放学反复的一遍一遍的看老师发在q群里的作业,生怕有一点点遗漏,一回家就督促孩子赶紧做。更或者孩子休息一会儿,家长就一直在想:今天的琴还没有弹呢,今天的作业还没完成呢,今天孩子会不会又是好晚才休息?
其实,这些都是内心焦虑的具体表现。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她就是一个焦虑型的妈妈,孩子一岁多的时候,要自己吃饭,弄的桌子椅子上到处都是,她便要求孩子坐在餐椅上,自己一口一口的喂孩子吃。孩子再大一点,到小区里玩,她担心小区里的大孩子伤害到自己的孩子,就跟孩子说:“你不要跟他们在一起玩,他们会不小心伤害到你,走,你自己玩!”孩子上幼儿园,她担心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排挤,就私下跟孩子说:“如果有小朋友欺负你你就告诉妈妈,妈妈去告诉老师!”孩子上小学了,老师要求的自理能力孩子都达不到,妈妈便整天埋怨老师要求太高,说这么大点孩子会做什么呀!
总之,她一直不断的在夸大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让孩子觉得处处都是不安,只有依靠妈妈,才能获得安全。
可是,我们生活在群体中,孩子只有通过不停的探索、不断的表达、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出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才能获得积极的自我价值体验。
孩子在妈妈设定的“真空”状态下生活,没有自理能力,也没有与人交往的经验,更没有独立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上小学以后,被老师批评,被同学们嘲笑和孤立,心里充满了挫败感,继而发展到刚上没多久小学就不愿意去了。
那么,妈妈焦虑都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1、内疚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家庭对于孩子的照顾和培养,都是以母亲为主,但并不是每个丈夫都能理解母亲为家庭和孩子所付出的心血,对于全职妈妈,有很多男人会说:我在外面辛辛苦苦赚钱养家,你在家就带个孩子,有什么可辛苦的?
同样的话说得多了,有的妈妈自己也陷入了这样的内疚情绪当中。孩子一生病就自我批评:我全职在家带孩子,怎么还能把孩子带出病来呢?孩子不小心摔跤了,头上摔个包,妈妈内心又开始难过:唉,我怎么就连个孩子都看不好呢?我怎么这么没用呢?
也有很多职场妈妈也是一样,孩子一生病,马上就开始恐慌,也开始不断的埋怨帮忙带孩子的家人,或者自责自己为什么不能亲自带孩子,好像自己如果带孩子,孩子就一定不会生病似的。
其实,这就是妈妈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之一。
可是,不焦虑的正常心理应该是: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分工明确,相互协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所在,也许有人赚钱养家,也许有人负责看娃,都是奔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那就是好好经营生活。在这个过程中缺一不可。
而情绪相对稳定的妈妈会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同时冷静分析,给自己更多思考的空间,能理解孩子当前的需要,而且在遇到家庭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能及时的跟家人沟通并得到家人的支持。
2、紧张身边有这样一位妈妈: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钢琴、民族舞、英语、画画、拉丁舞,每个周末的时间排的满满的,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作业较多,而且老师要求严格,加上上学前班的时候没太规范她的一些习惯,所以每天放学回来之后光作业和行为习惯的规范和练习就得弄到好晚,前半个月基本上没怎么练琴和舞蹈的基本功 ,于是上课的时候孩子被老师批评了。
妈妈就开始着急,把孩子每天晚上放学之后的时间排的满满的,结果孩子忙忙碌碌还是到十点多才能上床。休息时间不够,早上孩子起床就起不来,妈妈左喊右喊不起床,就开始冲着孩子发脾气,结果是以孩子哭着起床结束。
其实妈妈大可把每周孩子练琴和舞蹈基本功的时间错开,比如一、三、五晚上练琴,二、四、六晚上练基本功,这样时间错开不至于孩子每天晚上这么累,一是可以早点休息,二是也不至于把琴和舞蹈基本功都懈怠了。而且无论是弹琴还是舞蹈,基本功的练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认真的练习,所以家长大可不必如此焦虑,只要把时间安排好,孩子就能学习休息两不误。
3、无助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婆婆指责媳妇不会带孩子,带不好孩子,带着孩子的时候还在不停的玩手机,或者把所有孩子的事情都推给家人,所以这类妈妈被扣上了“狠心”、“不负责任”之类的帽子。
其实对于这类妈妈,也是要有所区分的。
例如前几年看到的一个新闻,一个90后妈妈带着几个月的孩子玩网游,孩子饿了不给孩子吃奶,给孩子喂红茶和饮料喝。这种妈妈对孩子确实是不负责任,也可能是因为家庭或者成长环境的原因,这类妈妈自私、思想狭隘、不懂事,当了妈妈却摆脱不了孩子的心性,最终遭殃的是孩子。
那还有另外一种区分,有些妈妈不是没有责任心,而是因为自己孩童时期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内心有一种绝望感和无助感。这种无助的创伤,在孩子哭闹里就被充分的激发,内心开始变得翻江倒海。她也知道这时候的孩子需要大人去安抚和照顾,却怕自己做不好,所以装作没看见没听见的样子,实际上也是在掩耳盗铃的骗自己。她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潜意识里催眠自己,其实她也的心思也没放在手机上,她只是烦躁的不停翻动,不停的刷屏,以此掩饰内心的不安。
其实从心理上来看,这种妈妈本身就是一个脆弱的孩子,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她也很无助,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因此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觉得妈妈很无能,看不起妈妈。
男人在妻子面前表现出力量,女人才能情绪稳定其实在整个家庭环境中,爸爸和老人应该从心理上多关心妈妈,对于孩子来说,爸爸的作用是保持整个家庭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则是影响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因为,在产生婆媳矛盾的时候,男人要表现出自己的力量,稳健、中立的站立在家中,在婆媳之间要起到调和和缓冲的作用。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对夫妻,婆婆是单亲母亲,丈夫十几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婆婆一手把丈夫拉扯大,这类婆婆有着大多数单亲母亲的毛病:自私、专制、恋子、总觉得是媳妇抢走了自己的儿子,不愿意分开住,把媳妇当成家庭的入侵者。
有了孩子之后,隔代教育的分歧更加严重,因为是住在一起,婆婆又不上班,自然是帮忙带孩子,可是却不容许任何人对于她教育孩子这方面有任何的异议。而且还总是喜欢介入到夫妻的日常生活当中。有时候妻子开玩笑的让丈夫去给她盛碗饭,两夫妻逗逗嘴,婆婆就不高兴的介入进来,指桑骂槐的说一些难听话。
幸运的是丈夫这时候站了出来,对婆婆说:妈,您看,您帮我们带孩子也很辛苦,我们也很感激,孩子慢慢长大了,有些事情就让我们多操心吧,您没事的话也出去旅旅游、跳跳舞什么的。咱们都住在一起,有时候我们开玩笑什么的,可能作为老人您这一代人都看不惯,但我们年轻人性格这样,您也多包涵一下。本来我们是开玩笑的,您要是介入进来了这事情就变得严肃了,您说是不是?
这样,既表现出了对母亲的心疼,又建立了界限。
其实很多时候,女人要的并不多,只要有家人的一声谢谢和一句安慰,再苦再累她都能承受。
而男人一定要理解妻子,多关心和倾听妻子的需要,感谢妻子对家庭做出的贡献,帮她分担家务,多陪陪她、多陪陪孩子。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