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汗多小心饮食出问题
宝宝睡眠时出汗或稍一活动就出汗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在医院的门诊中,100个就诊患儿中,有夜汗症及汗多的患儿占了约70%,而其中因为患有佝偻病、肺结核、轻度贫血等疾病造成多汗的只占极少数,绝大部分的宝宝查不出特殊疾病,多数情况下,医生回答孩子没病,无需治疗,是小儿时期的生理性出汗。
一、什么是孩子正常的生理性出汗
汗是由皮肤上的汗腺分泌出来的,其中99%是水,1%盐,所以在大汗淋漓,汗水流入嘴里时,我们会尝到汗是咸的。当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盖被过多,或体内供热过多(如进食高热量的食物后),或是剧烈运动后,人体都会出汗,此时出汗是机体通过出汗,及时调节体温,带走多余的热量,排出体内某些代谢废物,如尿素、乳酸等,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出汗。小儿时期由于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常比成人汗多,尤其是婴幼儿(幼儿食品)皮肤含水量大,微血管分布较多,由皮肤蒸发出去的水份也较多,同时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健全,管理汗腺分泌的交感神经在睡眠时(主要是刚刚入睡时),失去大脑的控制,容易出现一时性的兴奋,表现为出汗较多,但深睡后,汗渐渐消退。孩子除了汗多,精神状况好,食欲正常,生长发育良好,体格检查完全正常,这就属于儿童(儿童食品)生理性出汗,不需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汗量会渐渐减少。
二、孩子的病理性出汗
1、佝偻病:这类孩子除汗多外,常出现烦躁、爱哭、睡眠不安、容易惊醒、头部多汗而发痒,头经常在枕头上磨擦,使后脑勺的头发脱落一圈,形成"枕秃",这是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进一步会出现头骨软化,方形头,囟门较大,闭合晚,胸部可出现肋软骨串珠,鸡胸,会走路以后两腿可出现"x"形腿或"o"形腿,同时孩子抗病能力差,容易感冒,易患肺炎、气管炎。
2、结核病:这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起病时症状不太明显,甚至经医生检查也可能漏诊,一旦症状比较明显,病情多已发展得比较严重了,这类孩子的出汗以"盗汗"为主,不仅入睡后会多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并同时伴有低热、精神状况和胃口不好,体重不增甚至消瘦、睫毛弯长。
3、身体虚弱:如患有营养(营养食品)不良、贫血、肠道寄生虫感染等,这类孩子除汗多外,还常常伴有乏力、精神不足、面色苍白、头发稀少、食欲不振。
三、孩子多汗但并无特殊不适
孩子睡觉和活动时都好出汗,但孩子的生长发育一切正常,这类孩子家长多数都带孩子看过病或问过医生,排除了上述各种病症,虽说无需治疗,但出汗太多总让人担心。据我观察,除了因穿衣或盖被子过多引起孩子多汗外,多汗的孩子多与饮食有直接的关系。现在的孩子不再担心营养不良,而是要注意营养过剩,高热量的鱼、虾,许多孩子几乎是天天都吃,鱼、虾鲜嫩,宝宝们都爱吃,同时家长认为鱼、虾比肉类更有营养,所以总认为应该给宝宝吃最好的、最有营养的食物。还有一点,对牙齿还没完全长齐的孩子,鱼、虾更容易咬烂,而肉类及各种蔬菜,因不能完全咀嚼,在下咽的过程中,孩子容易噎着,噎了几次后孩子就不再愿意吃嚼不烂的肉类及蔬菜了。
民间有句话"鱼生火,肉生谈,青菜豆腐保平安"。鱼、虾吃多了,内热重,这类孩子会出现以下几种表现:
1、孩子特别容易出汗,白天也常常是一活动就一身汗,晚上更是汗多的会湿了衣服或湿了被子。
2、因内热重,能量大,孩子精神头十足,一天到晚玩耍不停,不知疲乏,精力旺盛。
3、有的孩子因长期的大汗使得津液耗损过多,可表现为口唇、舌面发红,发干,手心、足心发热,口干,易渴,大便干燥,呈颗粒状,有的孩子小小的年龄就因大便干燥,每次排便都吃力困难,造成肛裂。
4、这类的孩子脾气急、易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能力差。
5、因出汗过多,津液耗损,水分减少,有些孩子的皮肤偏黑。
6、因内热重,孩子容易上火,如遇受凉感冒时,孩子容易发高烧并常伴有扁桃体发炎。
7、这类内热重的孩子还容易鼻子出血。
以上所列举的这些症状,有的孩子重,有的孩子只有其中的几项,但多数与饮食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类情况,你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1、先暂停吃鱼、虾1-2周,改吃各种内类,如猪肉、鸡肉、鸭肉、牛肉,并多吃蔬菜如青菜、白菜、包菜、芹菜、胡萝卜、土豆等。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是不是因饮食的改变汗量会明显减少,如果控制了鱼、虾,孩子的汗明显减少,那么家长就要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以肉类、蔬菜为主,鱼、虾为辅,鱼、虾可分开一周内各吃一次就行了。在夏季,爱出汗的孩子就要少吃鱼、虾,冬季时可以一周二次。饮食改变后孩子的内热不大,自然汗就减少,其它相关的各种症状也会慢慢的减轻或缓解。
2、内热大的孩子,家长可以每晚孩子临睡前,洗完脚后,搓孩子的脚心,上下来回轻轻地搓,二只小脚各50次,这样可以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有一位2岁的小男孩,就因为家长天天喂鱼汤,吃虾,小小的年纪就常常牙痛,扁桃体发炎,还得过红眼病,爸妈二人皮肤都很白,可这儿子却长得又黑又瘦,倒是精力旺盛,劲也很大,非常调皮,经常是一头一身的汗,为了防止受凉感冒,只好经常换衣服,被子也得天天晒,家长带起来很累,后来经过改变饮食,严格控制鱼、虾的量,一周只准吃一次,结果3周后孩子出现了明显的改变,皮肤变白了,也胖了,汗明显的少了许多,脾气不象过去那么急了,也能安静下来了,再没叫牙痛、咽喉痛了。
所以家长在孩子的饮食上应注意各种营养的合理搭配,不要偏食,一定要多吃蔬菜,保证大便的通畅,这样利于孩子的健康(健康食品)成长。
下面再介绍因身体虚弱、贫血,反复生病的孩子,也常会出汗,这类孩子就属于气虚出汗了,孩子往往胃口不好,不愿多动、话也不多,性格也较内向。有的孩子是白白的虚胖,有的孩子是瘦瘦的脸色发黄,这类孩子家长可采用下列食疗和方法帮助孩子调理脾胃,增加营养,补足气血。
1、脾胃虚弱的孩子,不能吃冷饮,尽量少吃或不吃水果,水果多数寒凉,在冬季这类孩子尽量不吃。
2、黑瘦而胃口不好的孩子,家长可以去中药店买一两鸡内金,在粉碎机里打成粉状,取一小勺鸡内金,加半勺红糖放入碗中,冲入少量开水,搅均后,在饭前半小时给孩子吃,一日1-2次。
3、泥鳅汤:取泥鳅3-4条,洗净后放入油锅内炸成微黄色,再加水,加少量的葱、盐。孩子吃泥鳅喝汤,可以一周2-3次,泥鳅可以补气虚、暖脾胃、止虚汗,适合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小儿体虚盗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
4、多吃山药:家长可以给孩子做山药粥、山药汤或蒸山药给孩子吃,山药能健脾补虚,清淡滋补,适宜虚汗多的孩子食用。
家长们会有这样的体会,有的时候孩子受凉了只是流鼻子、咳嗽或腹泻、呕吐,但不发烧,有的时候孩子受凉后跟着就是发烧。
民间有句话教"鱼生火、肉生痰",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那些爱发烧的孩子平时饮食中常常吃鱼虾,身体内内热较大,很容易发烧。
上面那位朋友让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感冒与鲫鱼有关?你理解错了,容易发烧与吃鲫鱼有关,不是感冒与吃鲫鱼有关。而感冒多数是受凉、疲劳引起,当受凉、孩子休息不好,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这时身体内的内热大,孩子就容易发烧。
孩子的体内又有热又有寒,该怎样处理?
1、舌苔是白的肯定有寒,这时孩子就是发烧,你还是要给他喝姜糖水,孩子发烧,再加一些葱,能发汗。
2、第二个要记住的就是,对于发烧的孩子你要摸他的小手小脚,如是凉的,寒还没有去掉,就要再喝姜糖葱水,同时泡脚,帮助孩子发汗,排出寒气。
3、一般喝了3-4次的姜糖水后,孩子体内已有足够的热量了,这时再配合按摩,文章中有介绍,孩子一般就会退热了。退热后就不要再喝姜糖水了。
4、整个治疗过程孩子都要尽量多的喝水,多尿几次,就能带走体内的热及毒素,能明显的缩短病程。
5、第二天只要孩子退热了,就用及时给孩子加强营养,最好吃红烧鳝鱼或烧的烂烂的肉汤,千万不要吃其它的鱼、虾,这样营养及时补上,孩子不容易咳起来。
6、如果家长做了我介绍的补品,发烧时不要吃,烧退了,每天吃一次,孩子的病就会好的快了。
想了解更多关于宝宝科学饮食方面知识,请进入营养中心
(责任编辑:zxwq)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