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积食的症状又该如何解决呢
宝宝积食的症状
宝宝积食多出现在婴幼儿时期,即宝宝0-3岁期间。多因吃东西不自节,或喂养不当,或过食生冷瓜果及难以消化食物,造成食物停滞于肠胃,损伤脾胃形成的。
1.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2.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3.宝宝常说自己肚子胀,肚子疼。
4.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积食还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宝宝积食怎么办
|宝宝积食食疗方法
1. 薏米山药粥
功能:调理脾胃,滋阴养液。适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做法:将适量薏米、山药、小米一起放入锅中熬粥食用。
2. 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做法: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3. 萝卜粥
功能:开胸顺气,健胃。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
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宝宝积食中医疗法
1. 清大肠经(3分钟)
位置: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治疗便秘、食积等症。
2. 揉板门(5分钟)
位置:板门位置在拇指下。 手法: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3. 推四横纹(3分钟)
位置:四横纹位于四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用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为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之一。
4. 清天河水(3分钟)
位置: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推,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清天河可清热解表,泻心火等,为常用小儿推拿穴位之一。
5. 掐四横缝 (5分钟)
位置:四横纹在手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注:“指间关节”即指骨与指骨之间形成的关节)。 作用:理中行气,化积消胀,退热除烦。四缝也为消化类的常用穴位之一。
6、下推七节骨(3分钟)
位置:该穴位于腰骶正中, 第4腰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手法:用一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外侧缘自上而下直推,约100-300次。 作用: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7 、分腹阴阳(5分钟)
位置: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也可以说是自中脘到脐) 手法:用双手拇指自剑突下分别沿肋弓下缘或中脘到脐,向两旁分推。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等症。
如何预防宝宝积食
1. 调整饮食结构
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让宝宝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适当增加米食、面食,高蛋白饮食适量即可,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2. 七分饱,益健康
无论哪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太多,否则不但不能强健身体,在效果上反而会适得其反,弄不好会形成食积、腹泻等状况,伤害宝宝的身体。
3. 三餐定量
给宝宝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肠胃和人一样,该休息时休息,该工作时工作,否则会打乱胃肠道生物钟,影响消化功能正常运转。
4. 晚上不要吃得太饱
宝宝白天活动量大,吃东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动慢了,就容易积食。因此,晚上吃饭别太饱,即使吃奶粉,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点。
5. 睡醒1小时不进食
早上或中午宝宝刚睡醒时,1小时内(至少30分钟)也不要进食,因为胃肠等内脏从低运转恢复正常需要一点时间,否则,也无益于消化和吸收。
6. 哺乳妈妈进食要注意
对于处在吃奶期的婴幼儿的妈妈来说,也要忌口,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如果妈妈饮食无度,婴儿就可能“积奶”。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