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行为的功能是什么?正确对待儿童饮食问题的对策
良好的饮食行为对孩子的健康和各方面的发育都起到促进作用。
饮食行为的功能
1. 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生长发育其实是两个问题:
a. 生长
生长就是所有的器官细胞的长大。儿保医生可以通过测量检查孩子的体重,综合衡量这个孩子的生长情况。
b. 发育
发育是孩子的器官功能的成熟完善,当然也包括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儿保医生看他的大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语言能力和跟人交往的能力,从这四个方面来衡量孩子的发育情况。
我在早教碰到一个九个半月的孩子,其他孩子都能坐着玩,但他坐的时候需要大人手撑着,否则就要倒。那我们就要考虑他的大运动有问题了。问题出在哪?从跟家长的访谈中发现,孩子6个月就有贫血,但家长没在意,医生开的药都没吃。贫血到一定的地步,孩子除了红细胞血红蛋白不够以外,肌肉运动能力也落后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营养物质可以影响小孩的成长发育。
所以说饮食行为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2. 是独立能力的标志
我们通常说:4~6个月孩子除了会吸水,还会用勺子来吃辅食。一般8个月左右孩子出牙,会咀嚼吃到嘴巴里的东西。10~12个月之间对餐桌上的餐具感兴趣,一般到1岁就会动手了。到1岁,会用勺子但可能还塞不准。也就是说,到了一个年龄段就应该有这个年龄段的能力,可能再大一点的1岁半2岁2岁半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能够独立的进食,而且都有自己要吃什么的意愿。
这是一个孩子独立能力的标志。
3. 促进眼手协调的能力
脑眼手的协调对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非常有利。在餐桌上抓食物,再大一点学会使用餐具都是在锻炼这种能力。许多学习困难的孩子,追问一下他的小的时候就发现,家长都不太重视运动能力、精细动作和协调动作的培养。协调动作培养的越好,大脑的若干协调功能、前庭功能都将发育的更好。
很多家长说我的小孩就是写不来,脑子里的东西反应到自己手上很慢很慢,b和q也会看反,这就是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生所说的感觉混合不协调。就是从小对他眼手脑协调功能缺乏锻炼。
4. 培养社会礼仪
我们主张1岁以后允许孩子上餐桌,两顿主餐跟大人一起吃,不要再让他一个人单独吃饭。上餐桌以后允许他动手,即使餐具不会用也可以先用手。等到会用餐具了,一定要促使他用餐具。上餐桌以后允许他品尝桌子上的各种食物,这时候我们大人就要跟着他吃:饭烧软软的,菜烧淡淡的,烧得酥一点,少盐少油。
孩子吃饭的时候,我们可以和他说: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我们一共五个人,五个碗五双筷子,盛好了我们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一口饭一口菜,还要喝汤。不可以边看电视或边玩游戏,也不可以挑食偏食,这时候爸爸妈妈要做出表率。很多的妈妈为了减肥,不吃肥肉,但你不要当着孩子面。父母吃饭时还可以做一些比较好的动作或者语言,比如:哦!今天的红烧肉真香!今天的西兰花真好吃!外婆快来快来,和大家一起吃!孩子就知道去称赞别人并且会享受,会说出自己的感受。上餐桌之前宝宝也会说:我肚子饿了,要吃饭了;吃饱了他会说:宝宝吃饱了,我们要下来了。以及不浪费粮食,掉在桌子上的饭允许他捡起来吃掉。
这都是良好的礼仪,餐桌上不是他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只有这样,以后进了幼儿园,才能有更好的礼仪表现。
六大饮食行为问题
金星明教授曾带领卢湾区、长宁区和虹口区进行孩子饮食行为的调查,发现近四成的孩子有饮食行为问题,其中占一半的孩子存在挑食偏食。
这项调查结果出来发现了六大类的饮食行为问题
第一类:精力充沛胃口差
家长会感觉这个孩子眼睛一睁开来就不停的动,精力非常的充沛,好像都不会累。可一到吃饭的时候,就焉了,对吃饭不感兴趣。
第二类:不良的进食习惯
这类孩子最多的就是,吃的慢、嘴巴不会咀嚼,一口饭含在嘴巴很长时间咽不下去。很多家长就会把食物做的很细很细,甚至到了一岁牙都长好了,还喝米糊、稀饭。食物做的太精细会使得孩子不会咀嚼、吃饭很慢。
第三类:吃饭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一定要玩玩具、看电视或讲故事
有的家长以为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很太平,一口一口都吃下去了,但其实这非常不好。第一口饭进入嘴巴的时候,唾液就已经开始了第一步的消化;咀嚼完成吞下去以后,胃、肠、肝脏胆囊都会分泌各种各样的消化酶帮助消化。所以孩子看到食物就能条件反射,所有的消化器官就开始运动起来了。
假如边看电视或玩玩具,大脑中枢就在搭积木或者电视里面,就导致进食和大脑中枢是不协调的,各种酶类的消化液都不分泌。这就是常说的“吃了不长肉”,这类孩子虽然吃了,但消化都不好。
第四类:对某种食物有特别偏好
有些孩子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或者特别爱吃特定的食物。这可能要追踪到妈妈的孕期,妈妈孕期的口味对孩子存在一种先天的刺激,所以准备生二胎的朋友需要注意。除此之外,很多的疾病和行为习惯都可以追溯到胎儿期。
第五类:害怕进食
这是极少数的一部分孩子,过去存在不良的进食经历。比如有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被筷子插到喉咙里,大概有一个礼拜到两个礼拜不愿意进食,是严重的心理创伤恐惧不进食。还有一个孩子1岁多了,天天喝母乳,这个妈妈说母乳喂养不是最好吗?世界卫生组织不是提倡喂到两岁吗?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母乳喂到两岁,不等于不加辅食!孩子的口腔功能一样要锻炼。结果这个孩子,妈妈上班后就一点东西也不吃,配方奶也不喝,妈妈回来了就叼妈妈的奶。而长牙的时候,家长又忽略了磨牙需要,奶吃空了孩子就开始咬,妈妈一疼没防备把小孩扔了出去,导致孩子拒食了两个礼拜。所以我们在进餐的时候一定要营造快乐的氛围。
另外,父母不恰当的期望值也占一小部分。每个孩子都不同,爸爸妈妈的遗传体质也不一样,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恰当。只要孩子稳定地沿着发展曲线走,就是正常的。有些家长喜欢和别的孩子比较,这样会使得你想尽办法逼孩子吃,越逼孩子越厌食。
这类孩子大概占到百分之十左右。
第六类:潜在的胃肠系统疾病
各种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的疾病。比如,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个孩子不吃已经快半年了,吃什么东西都要吐,后来才发现是两侧扁桃体三度肿大,这是严重的慢性扁桃体炎,根本没办法吃东西。我们要求家长赶快治疗,医生说是小时候一直感冒没给她解决,后来就变成了慢性扁桃体炎,现在吃药已经消不下去,只能手术切除。手术过后,这个孩子吃饭也好了,睡眠也好了,也长肉了。
正确对待儿童饮食问题的对策
孩子的饮食问题不仅会对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有所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抵抗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等众多能力。
一、食物列
食物列的方法就是把孩子愿意吃的和不愿意吃的东西放在一起,引诱他吃进去。医生的要求是引入15次之多,一次一次的不厌其烦的把他不吃的东西慢慢引入。
比如,在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孩子不吃冬瓜,妈妈也不吃。他妈妈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找到我帮孩子解决。我们就对她进行一次又一次尝试,让她到农民地里去看冬瓜、到小菜场去买冬瓜、削冬瓜,然后妈妈再把这个冬瓜烧在鸡汤里,孩子这才吃了:原来冬瓜是这么好吃的!而且吃之前一定要饥饿,不要给孩子吃零食。肚子很饿了,鸡汤香香的,冬瓜也就吃了。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不爱吃什么,因为这样反而会强化他对自己偏食的认知。
可以使用三勺法矫正孩子边吃边玩游戏的行为:孩子手里放一个盆子两个勺,注意力就能集中在吃饭上。
二、营养均衡
我几乎不会告诉家长什么东西是最有营养的,只有样样都吃,合理的科学的搭配,那么孩子才会营养最全面。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矿物质、水和纤维素。如果这七大营养素都平衡了,那么孩子身体里所有的细胞都能良好的生长发育。
举个例子:有个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我问她妈妈还在早饭吃了什么?她说吃了一个鸡蛋一碗牛奶就去上课了。鸡蛋也是蛋白质,牛奶也是蛋白质,完全没有碳水化合物:包子、粥、馄饨等,孩子把鸡蛋牛奶吸收以后能量就没有了。注意力集中就是靠早饭产生的能量,维持大脑运作。
三、口腔运动训练
口腔运动训练不要错过关键期。孩子到了4~6个月,尤其是6个月以后肯定对奶瓶以外的东西感兴趣,看到大人吃东西都很馋,这是味觉发育最旺盛的时候,我们要给他尝吃的。到了8个月,有的孩子出牙有的孩子没出牙,但是不论出牙与否都已经具备咀嚼功能。把饼干塞进去或者给他什么东西,孩子不会马上咽而是会嚼一嚼,牙龈刺激越多可使牙齿萌出的越快。然后在咀嚼过程中,口腔颊部的肌肉、唇部的肌肉都在动,舌头也在搅拌。这样到了一岁左右就能吃的很好。
从小就锻炼孩子口腔唇部的肌肉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有很大的帮助。
有个很好的技巧,就是当孩子对食物感兴趣、很馋的时候,千万不要剥夺他的好奇心,情愿家长自己少吃一点盐,菜做的淡些,也要给孩子尝试。只要满足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就能培养出他以后对食物的感兴趣,当然就更愿意进食和咀嚼。
四、考虑饮食3w
what
when
where
孩子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在什么地方吃都由我们大人来定
1. 不强制孩子吃完。
孩子实在吃不下了就不要强求,不想吃的时候不要去威逼他,吓唬他。比如,你再不吃妈妈不喜欢你了。孩子非常在乎你喜欢不喜欢他,没办法他只好继续吃,可这部分硬塞的食物吃进去也不消化不吸收,反而会影响下一顿饭的食欲。
2. 不提供不希望吃的食物
这句话看似好像和避免偏食有矛盾。其实意思是,在没有矫正偏食之前我们暂时不提供他不爱吃的食物,不要逼迫孩子吃进去。而是在矫正孩子挑食前期做很多准备工作,一次一次少量的利用食物列方法加给他。比如说孩子不爱吃羊肉,可以天天给他看一看闻一闻,慢慢他就对羊肉不那么敏感了,再一点点的加入到饺子馄饨中去。当我们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会吃了。
3. 规定吃饭的时间
一般吃饭时间绝对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千万不要冷了热热了冷。我们的胃跟食道之间、胃跟肠子之间各有一个开关。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胃与食道之间的开关先打开,食物全进入胃中停留和消化,结束后,和肠子之间的开关再打开,食物全部进入肠道,上面的开关就关闭了。这时候消化系统已经知道吃饱了,所以这时候人的食欲减退。
孩子也是这样,所以用餐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不要让他长时间吃。否则开关一直关不掉,下面的蠕动消化都混乱了。
4. 限制两餐之间的零食
体验饥饿获得饱感,很多孩子却很少有这种经验。一定要限制零食以后他才会把正餐吃好,餐前绝对不给喝饮料。两餐之间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假如能做到这几点,孩子到饭前就有了饥饿感,因为三个小时以肠胃就排空了,体内复杂的机制使血糖降低,刺激大脑的神经中枢兴奋,引起食欲。正好这个时候餐桌前的饭菜又做到色香味形,孩子当然会开心的大口吃饭。
5. 保持中立态度
孩子在吃饭,我们千万不要一惊一乍或者很焦虑很烦躁,家长的眼神和表情对孩子非常有影响。不要在他前面说不许什么什么,皱眉头或者不开心。要营造快乐进食的氛围,有些大一点的孩子父母还喜欢在餐桌上讨论成绩,更是不可取。神经系统影响食欲,当然会没有胃口。
6. 允许与年龄相符的进食狼藉
也就是鼓励孩子多动手,独立吃饭。中国家长很爱干净,孩子吃到身上一点点就赶紧拿手帕过去擦,这个太夸张了。培养独立能力,都是一步一步学习而来。
总结自检
饮食误区:饮料多、海鲜多、水果多、主食少、膳食纤维少、蔬菜少
行为误区:喂饭多、强迫多、零食多、冲突多、鼓励少、互动少、放手少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