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多宝宝的饮食营养需要注意什么
宝宝的饮食需要讲究营养和饮食均衡,那么在给1岁1~3个月宝宝喂养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饮食营养呢?一起来看看吧!
1.喂养特点及措施
1岁多的小儿,饮食正处于从乳类为主转到以粮食、蔬菜、肉类为主食的过程。随着小儿消化功能的不断完善,孩子食物的种类和烹调方法将逐步过渡到与成人相同。1岁半的孩子还应注意选择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品,以保证足够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1岁半的小儿已经断奶,每天吃主餐饭,再加1~2顿点心。若晚餐吃得早,睡前最好再给孩子吃些东西,如牛奶等。
给孩子做饭,饭要软些,菜要切碎煮烂,油煎的食品不易消化,小儿不宜多吃,吃鱼时要去骨除刺,给孩子吃的东西一定要新鲜,瓜果要洗干净。孩子的碗、匙最好专用,用后洗净,每日消毒。孩子吃饭前要洗手,大人给孩子喂饭前也要洗手。
2.食品制作方法
煎面包:把面包切成2厘米厚的片,每片中间再切一条缝(不切断),在缝内抹一层果酱。然后将一个鸡蛋打入250克牛奶中搅匀,加少量糖,把夹果酱的面包放入牛奶中泡。平底锅放适量油烧热,放入面包片煎成两面金黄色即可食用。
蛋奶摊饼:面粉、牛奶(或奶粉)、鸡蛋、白糖搅匀,打成糊状。将平底锅烧热,倒入面糊摊成薄饼,可根据孩子的口味不放白糖而放盐或葱末,做成咸味饼。
蒸蛋糕:大油150克,温化,白糖250克,放盆中搅动,边搅边打入鸡蛋5个。搅成白色稠糊状,再加300克面粉搅成面糊。可放适量切碎的果料。然后将面糊倒入模中熟。
3.摄取蛋白质的限量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每一个部位、组织、细胞都含蛋白质。如果缺乏蛋白质,人体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发生贫血、浮肿,易患各种疾病,小儿则生长发育迟缓。1岁半的小儿每天大约需要多少蛋白质呢?一般在40克左右,其中至少应有一半是动物蛋白。
具体地说,1岁半的孩子每天最好吃250克牛奶,1~2个鸡蛋,30克瘦肉,一些豆制品,有条件再吃一些肝、排骨或鱼。这样就能够基本满足小儿对蛋白质的需求量。
4.注意食欲不佳
当孩子开始独自饮食时,他们的发育速度就开始放慢,摄取热量的需要量比1岁时要少。除了对热量的需求量相对减少外,孩子会产生特殊的饮食习惯,显示出一些新的独立性。正常儿童,只要供给适量的均衡饮食,很少会出现因为吃得太少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的情形。如果你的孩子生长和发育得很正常,你就不需担心他吃不饱。如果你的家庭提供的是均衡饮食,你就不必同时给孩子另补大量的维生素。注意一定要让孩子均衡饮食和进食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在孩子9~18个月龄,如果仍让孩子以乳制品为主食就有可能导致缺铁。肉类、谷类、一些水果和青菜都含有丰富的铁质。
在此年龄阶段,你的孩子也许会特别偏好某些食物(尤其是非常甜的食物)和特别厌食另一些食物。这段时间可能形成终生偏食的坏习惯。所以,不要因孩子的哭闹要挟而满足他的饮食嗜好。让他进食家庭其他成员平素吃的食物和蔬菜,如果他很饿的话,还要保证他吃得够量。迫不得已时还可以对其进行一些控制,如要等到孩子把另外几道菜吃掉才允许他进食甜食或其他一些孩子所喜欢吃的食物。孩子可能因此哭闹发脾气,但为使孩子在早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付出这点代价还是值得的。首要一点是一定要使家庭成员在孩子喂养方面意见统一,并在饮食习惯上做孩子的榜样。
5.注意过量进食
人们总以为吃得多,身体才会健壮。实际上进食过量对孩子是不利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害处。
增加胃肠道负担:过量进食后,胃肠道要分泌更多的消化液和增加蠕动,如果超过小儿的消化能力,就会引起功能紊乱,发生呕吐、腹泻,严重的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
造成肥胖症:长期过量进食,造成营养过剩,体内脂肪堆积,成为肥胖症。
影响智能发育导致“脂肪脑”:因摄入的热能过多,糖可转变为脂肪沉积在体内,也沉积在脑组织,形成“肥胖”,使脑沟变浅,脑回减少,神经网络发育欠佳,使智能下降。过食可引起脑流量减少,因为饱餐后,血液相对地集中于消化器官的时间较长,使脑部血流量减少的时间也延长,经常过食,使脑经常处于相对缺血状态,势必影响小儿脑发育。过食可使大脑的语言、记忆、思维能力下降。由于过食后,使大脑负责消化吸收的中枢高度兴奋,而抑制了其他中枢,故影响智能的发育。
总之,小儿进食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必须养成适量进食的习惯。
另外,睡前吃得过饱更不应提倡。其害处有:晚餐进食太多,睡觉易做恶梦,影响消化吸收,本来睡眠状态下,胃肠道消化功能应减少,因过食增加胃肠道负担,易导致消化紊乱性疾病,易造成夜间磨牙,易发生遗尿。造成小儿睡眠差、易惊醒、烦躁不安。
6.注意不要多吃零食
宝宝爱吃零食,适量给宝宝吃一些零食,可及时补充宝宝的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也给宝宝带来快乐。但一定要适量,时间合适,量合适,食物选择恰当,不然会影响宝宝的正常饮食。
宝宝的胃容量还小,而活动量却很大,消化快,所以往往还未到吃饭时间就饿了。这时可给宝宝一些点心和水果,量不要多,那些太甜太油腻的糕点、糖果、巧克力等不适合经常作为宝宝的零食,因为这些食物含糖量高,脂肪多,不易消化吸收。在正餐前1小时内不宜给宝宝零食,以避免影响正常进餐。
有许多家长都说宝宝特别嘴馋,一见零食就流口水,吃了还要,要个没完,但又说自己的孩子饭量越来越小,真让人着急。这明显是一对因果关系,宝宝零食吃多了,正常饭量自然就会减少。那么怎么办呢家长在给宝宝零食时一定要注意方法,控制好零食量,最简单的例子,不要把一大盒子的零食让宝宝看见,否则宝宝知道还有很多,便自然会吃了还要。家里可置放一些装零食的小罐,一次装少许,让宝宝知道吃完就没有了,没有了宝宝自然也就不会缠着要了。此外,不要为让宝宝达到某些要求而用零食去哄骗他,吊他的胃口。
家长也可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选用一些强化食品作为宝宝的零食,但这样做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以防短期内大量补充某种营养素造成身体不适,甚至中毒。
宝宝在吃完零食后,最好喝几口温开水,以清洁口腔,防止龋齿。
7.注意进食时“含饭”
有的小儿吃饭时爱把饭菜含在口中,不嚼亦不吞咽,俗称“含饭”。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婴幼儿期,最大可达6岁,多数见于女性,以家长喂饭者为多见。发生原因是家长没有从小让小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按时添加辅食,小儿没有机会训练咀嚼功能。这样的小儿常因吃饭过慢过少,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素,全身营养状况差,甚至出现某种营养素缺乏的症状,生长发育亦迟缓。家长只能耐心地教,慢慢训练,可让其与其他小儿同时进餐,模仿其他小儿的咀嚼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进行矫正。
本文内容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本站为各位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