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传统饮食文化 坚持我们的节日饮食习惯
在西方饮食文化和习惯入侵的今天,也有不少人在坚持着我们传统饮食文化赋予的饮食习惯。然而,这不应该是一部分人的行为,经过几千年演变和沉淀下来的传统饮食文化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也需要大家去坚持和发扬。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从方方面面入手,国家对于端午节、清明节这些传统节日的假期支持就是最好的体现。我们的传统节日远远不止这些,有一些节日甚至已经被遗忘。现在,我们从节日饮食入手,去探索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浩瀚知识。
传统饮食文化mdash;mdash;传统节日饮食
春节主要是面食:春节要做许多面食,储存留正月吃,做圆形面食,上刻十二凹缺,叫蒸月,做圆仓形面食,叫蒸仓,做十二生肖面食叫蒸属,又蒸鱼、猪、狗、鸡、元宝等形分置家中各处,节后食用。
正月初一吃饺子:流行地区最广的是正月初一早饭吃水饺,素馅,且包藏枣、粟子、糖、糕、硬币(从前是制钱)等物于饺子中。也有正月初一吃芋头的,为取连年有余(芋)的吉利。
元宵节吃汤圆:自做元宵的,团馅为丸,蘸水,用簸箕盛糯米面,置丸其中,反复滚动,因称滚元宵。也有于此节做茧饽饽、钱龙、圣虫(有坐圣虫、草圣虫之别)等面食的。钱龙供财神,圣虫分放粮囤、草垛里。
{page}龙凤日吃龙凤面:正月二十五日,有的地方称为龙凤日,吃面,名为龙凤面。有的地方称为满囤娘娘生日或添仓日。
龙抬头吃龙须面:二月二日,吃面条,名龙须面。以糖浸黄豆粒,晾干、炒食,名炒豆儿、糖豆儿或咬虫儿;有些地方要把过年(春节)时留的最后一点年糕切块用油煎来吃。
三月三回娘家吃:多数人说三月三是小媳妇节,节前新媳妇回娘家,三月三回婆家要带回许多面塑的燕子,广泛送人。燕子各种各样,个个彩绘。
清明节各地风俗各异:清明节,吃煮鸡蛋,吃五样粮干饭。
端午节吃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山东民间做的都是甜食,中多包枣,因此又称枣粽子,有白米和黄米两种。粽子叶,多用宽苇叶。鲁西南山区有柞叶粽子,自成风味。莱阳南乡以白面包黄米蒸食以代粽子,名为银包金。
七月七,炸花吃:七月七日,作小面食,油炸,称为花儿,有民谣:七月七,炸花吃。七月七或七月十五(因地而异),以木模(磕子)磕小饼烙食,有的染为七色,有的以红色点染,名为磕饼、巧果、小果。
中元节吃烙食:七月十五日,招远地方以木模磕饼烙食。
中秋节吃月饼: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中秋赏月的活动.开始为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所爱好,后淅成为民间的传统风习。据传吃月饼的风俗始于唐代的甜饼,后才形成了专门的中秋节日的糕点。其形为圆富有家家团圆、欢乐之意。
重阳节菊花宴: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时各地必于这天蒸枣面花糕,名菊花糕,又饮菊花酒,吃菊花火锅。
腊八喝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这风俗来源于佛教,从前的上等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煎粥,并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瓤、松子及红糖、白糖、葡萄干作点缀。
小年吃糖瓜:腊月二十三辞灶,俗于此日祭灶时吃糕,且在糕出锅时,以糕涂灶王嘴巴。吃素面汤或杂面汤。饭后又吃祭灶的糖瓜。
传统饮食文化mdash;mdash;四季节气饮食
立春日吃春饼: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至今北京仍传承着打春吃春饼的食俗,俗话有打春吃春饼之语。炸春卷,亦是古代装春盘内的传统节令食品。
夏至吃面:冬至饺子,夏至面。在南方,农家烤熟薄饼,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北方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
立秋吃大肉:立秋炖大肉,意为贴秋膘。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苦夏过后人们用吃炖肉的方法既补冲了营养,又起到了增强肌体抵抗力的作用,有些地区炖肉时还添加各种中草药,对人体更是起到了祛瘟除湿、平补平泻的疗效。
冬至吃饺子:冬至俗称过冬,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冬至吃饺子,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银川这一天喝头脑(羊肉粉汤)饺子。
久久健康网饮食专家提示:中国饮食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世界一流。身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传统饮食文化,熟悉自己的传统节日,骄傲地坚持自己的节日饮食习惯。
(编辑:郭燕林)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