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观念束缚,产后护理十大重要误区需警惕,拒绝月子病
坐月子禁忌多多,新时代的妈妈可能会大呼“这不科学”!月子还是要坐,但是得讲求方法。如何科学坐月子呢?产后妈妈一定要把坐月子重视起来,好好规划坐月子的内容,千万不要整天吃饱睡、睡饱吃,不洗澡、不刷牙等!恢复得不好,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下面这些坐月子误区不要做了,否则月子病缠上身再后悔晚矣。
误区一:产后休息不下床
在老一辈人眼里看来,产妇生完孩子后应该好好“静养”,能不动就不动,只有在床上好好休息,才能恢复“元气”。因此产后一直不下床,为宝宝哺乳也选择躺位。其实分娩后不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腹产,都需要早期下床活动,以防止下肢血液循环不畅,造成下肢静脉栓塞,甚至肺栓塞。长期不下床活动,下肢肌肉还可能产生废用性萎缩,对今后正常生活造成麻烦。
正解:产后尽早下床除了预防血栓形成外,更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锻炼膀胱功能,有效预防肠梗阻和尿潴留。一般而言,不伴有其他特殊基础疾病、既往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产妇在产后8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了,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在产后12小时可以下地活动,一般最多不能超过产后24小时。剖腹产建议24小时后再下床适当活动。
误区二:产后不通风
通风对于产妇来说是很重要的,在许多人都以为产妇最怕风,说风就是产后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正解:自然界的风空气新鲜,室内空气流通可以防止细菌泛滥,是防止感冒、感染等重要的措施。产后风的元凶则是藏在产妇生殖器官里的致病菌,多源于消毒不严格的产前检查或产妇不注意产褥卫生等。遮风措施不仅不能防病,还会致病。因室内空气不新鲜,会使产妇母子易患呼吸道感染。夏日里门窗紧闭,裹头扎腿还会引起产妇中暑,是非常错误的。在通风的时候,产妇需要避开风口就行了。
建议坐月子的环境注意这几点
1、室内温度以“寒无凄沧,热无出汗”为原则。即温度18~25℃湿度30%~50%。
2、产妇不宜住在敝、漏、湿的寝室里,因为产妇的体质和抗病力都较低下,居室更需要保温、舒适,否则容易生病。
3、卧室通风要根据四时气候和产妇的体质而定,产妇居室采光要明暗适中,随时调节。
4、要选择阳光辐射和座向好的房间做寝室,这样可以避免过热,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阳光照射,使居室温暖。
误区三:立即大补
分娩过程中产妇体力消耗较大,出汗多,体液不足,消化能力也会下降。若分娩后立即大吃大补就很难消化,这会增加胃肠负担,而且刚分娩的妈妈胃口也不佳。
正解:产妇在生产完的前三天内最好吃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比如小鱼粥,为了通便可以另加一盘清爽可口的炒青菜;另外,小米粥、大米粥、鸡蛋汤、挂面也是好的选择。二三天后,胃口渐增,才开始进食其他滋补品。
但胃口差时不要吃得太油腻,根据个人身体状况,早晚可喝热牛奶,每天吃1—2个蛋,然后慢慢再酌加鸡、鱼、虾、肉等,蔬菜与肉类要平均分配,均衡补充铁质、钙质、蛋白质等营养素和纤维,除了恢复体力外亦有助于乳汁的分泌。注意!产后的一周内忌食过多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品。
误区四:产后不能洗澡
以前生活条件差,不能为产妇提供良好的沐浴设施,使得妈妈们在月子里洗澡容易受风寒侵袭,而致使日后出现月经不调、关节、风湿痛等月子病,所以月子里不能洗澡的习惯一直流传至今。现在生活条件都有了大大的改善,随时能够为产妇提供良好的沐浴设施和环境,只要沐浴时妈妈们能够稍加注意,完全不必担心月子里洗澡会受凉、受风寒那些。
正解:月子里洗澡是有益妈妈健康的,能及时清除妈妈身上的污垢,如汗水、溢出的乳汁、下体的恶露等,使病菌不能够乘虚而入;还能帮助妈妈解除疲劳,保持心情的舒畅;同时洗澡还具有活血、行气的功效,使妈妈气色好转。 虽然现在新妈妈们月子洗澡并没有以前那么可怕,但还是必须得知道一些注意事项:
①如果新妈妈会阴部无伤口或切口,夏天产后3-5天、冬天5-7天即可淋浴。
②如果会阴有伤口或撕裂伤较严重、腹部有刀口者,须等伤口愈合后再洗淋浴,可先做擦浴。
③浴室温度保持常温即可,天冷时浴室宜暖和、避风,洗澡水应保持在35℃-37℃左右。
④月子里不适宜盆浴,最好选择淋浴,以免脏水进入阴道引起感染。
⑤洗后尽快将身体上的水擦去,及时穿上御寒的衣服后再走出浴室,避免身体着凉或被风吹着。
误区五:禁忌不刷牙
产妇在月子里不刷牙危害更大。产后的头几天,为了补充营养,促进体力恢复,常给产妇以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每天多达6~7餐,大量的食物残渣留在口腔内、牙缝里,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变成酸性物质,腐蚀牙齿,使龋齿、牙周炎、口腔炎等发病率大大增加。
正解:产后必须要加强产妇口腔的清洁卫生与保健,一般产后第二天就可以刷牙了,否则极容易引起牙科疾病,注意要用软毛的牙刷,刷的时候不要过于用力,刷牙前最好用温水将牙刷泡软,每天早上和临睡前各刷 1次。用餐后要漱口,饭后漱口和晚上刷牙后就不要再吃东西, 特别不要吃甜食。若有吃夜宵的习惯,吃后再刷1次牙。
误区六:并非人多热闹就好
以前的观念就是在坐月子期间人多热闹喜庆,宝宝降临无疑是一件大喜事,七大姑八大姨的全部都前来探望。那这样是不是会影响产妇和宝宝的休息?人多是不是空气中的细菌也会多?
正解:新生儿刚出生,建议尽量少接触人,月子里可以来人探望但最好人不要太多,如果人太多对室内的空气不好会对产妇跟宝宝健康造成影响。
很多亲友探望宝宝时总喜欢抱宝宝,或者摸宝宝的脸,其实宝妈们是很担心的,所以亲友探望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去抱宝宝,而且新生儿宝宝需要躺在床上,不能常常抱着,不利于骨骼的发育,而且抱着宝宝说话容易使唾液中的细菌传到宝宝身上,所以去看望宝宝时,看看就好了。
另外新妈妈在月子里自己也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多的应酬客人,以免劳累。坐月子应尽量保持安静和充足的休息建议满月之后再接待亲友探望。
误区七:哺乳就可以恢复
观点认为,产后坚持母乳就可以恢复以前到孕前。其实也不全对,哺乳是有利于产后妈妈的恢复。
正解:对于一个平常人来说,腹部就是最容易长赘肉的地方,更别说产后妈妈们了。子宫呈三角形,宝宝生下之后,子宫腾空,内脏失去支撑,便会自然下垂。要想恢复到孕前的平坦,完全依靠于身体的自我恢复是不行的,就需要借助腹衣的外力的塑辅。产后塑身衣产品能有效地帮助产妇恢复产前的身形,达到减肥瘦身的效果。新妈妈在选择塑身产品时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要盲目减肥瘦身。
产后最少1~2个星期要进行骨盆收紧。6个月内对骨盆进行收紧是最理想的。恢复到原来到坚硬程度也需要6个月的时间。因此必须要束缚,为了不要让其他器官那么快的往下走,给肚子回缩的时间。
误区八:产后应半小时内开奶
有些妈妈选择不哺乳喂养,担心为了哺乳吃的多而增加体重,或者是怕疼,把开奶时间往后推一两天的都有。
正解:分娩后应半小时内让婴儿吸吮乳头,这样可尽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促进乳汁分泌。同时,还有利于子宫收缩,第一次哺乳时间以5-10分钟为宜。产后第一天可以每1~3小时哺乳一次,哺乳的时间和频率自由掌握,产后第一天产妇身体虚弱、伤口疼痛,可选用侧卧位学习喂奶,多数产妇分娩后头两天都还没下奶,此时不用担心自己是否有奶水,只要身体健康,每个妈妈都有足够的奶水,即使奶没下来,妈妈也要坚持让bb多吮吸,因为吮吸有利于乳汁分泌。 妈妈的身体为了制造乳汁,会将怀孕期间所储存的脂肪组织一点一点消耗掉。每天制造乳汁,大约消耗2092~3347.2焦耳(500~800卡)的热量,一个月后,会比不喂哺母乳的妈妈多消耗62760~100416焦耳(15000~24000卡)热量,换算成脂肪的话,那就是将近2千克的肥肉。
因此,许多医学研究都证明,亲自哺乳的妈妈比较能早日恢复身材,并且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率。
误区九:产后腰背疼痛的原因为何?
由于产后婴儿边吸奶边睡,喂奶时间长,妈妈维持坐姿太久,且许多婴儿有日夜颠倒的状况,晚上哭闹不休,严重的,要父母亲一整夜抱着走来走去,因此一个月下来腰背部、手肘及手腕疼痛不堪。要避免这些筋骨酸痛的现象产生。
正解:1 妈妈抱孩子要注意姿势,腰背要有依靠的地方;
2 适度的劳动与休息,对于恶露的排出、筋骨及身材的恢复很有帮助,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导致腰酸、背痛、腿酸、膝踝关节的疼痛。
3、月子期间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湿邪。
误区十:忽视产后检查
很多新妈妈会忽视这个环节,觉得自己身体恢复的挺好,也没什么影响,觉得月子里大多数都是休息和照顾宝宝,也没做什么家务,就不去检查了。
正解:产后42天是妈妈产后的一个重要检查时间,妈妈在分娩后,身体自然会发生不少的变化,不管是体内激素还是身体体质等,都和非孕状态不同。因此产后的妈妈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才能使生殖器官及全身(除乳房外)恢复到非孕状态,这种生理变化约需42天才能完成。
产后42天左右,产褥期将结束,产妇应到医院作一次产后检查,以了解身体的恢复状况。万一有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得到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另外,新妈妈在坐月子期间也不可碰冷水,以防受凉或产生酸痛的现象。
月子是产后妈妈调理身体的黄金时机,这个时候坐好月子,身体才能恢复。以上分享了坐月子的一些禁忌误区,希望能够帮助到产后妈妈们。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