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家

子君和凌玲,给低年级学生妈妈的建议,非常实用!

《我的前半生》热播,让家庭与离婚又变成了热门话题。而剧中,两个家庭里同为低年级小学生的平儿和佳清,也面临着不同的艰难处境。这个年纪的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子君和凌玲谁又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下文的小编从一个母亲的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最近,马伊俐带着“被出轨”的话题强势而来。又一部“大火”家庭剧背后,两个低年级孩子的不同境况,让有着同龄孩子的家长心里跟着揪起来。

我是子君(马伊俐饰)一样的妈妈,还是凌玲(吴越饰)一样的妈妈?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我究竟该给他(她)什么,他(她)需要的是子君还是凌玲?

01

子君style:给你我的陪伴

许多人觉得子君婚姻失败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她“无知”,不会教育孩子。丈夫用八个苹果做教具教孩子练习加减混合运算,她会过来拿走一个苹果说:“一年级的孩子学这么难的题做什么,会写一二三就行了。”

孩子问“角膜”是什么,子君说:“面膜就是脸上涂的膜,脚膜就是脚上涂的膜。”因为她在孩子幼小衔接时教育上的“无知”,甚至被评为“活该被出轨”。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公认的“无知妈妈”,离婚时在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时,竟然胜过了高知前夫,原因是因为她能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即使爸爸可以在妈妈拿走一个苹果后用七个苹果重新设计加减混合运算情境,可爸爸长年出差和加班决定了孩子最该由妈妈抚养。

不论是法律还是社会公序良德,都在教育的外部条件和父母的有效陪伴中为孩子选择了后者。

02

凌玲style:带你与命运拼争

与子君相比,凌玲显然是没能够常常陪伴孩子的。她需要不停地努力工作,得到子君前夫的好感和公司上级的认可。

每次深夜回家,孩子都已经认真写完作业,她对孩子表示关心的只能是一句:“妈妈没回来,你一定要把门上的保险上好。”其他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就是将孩子错过的题目重新出几大页的题来让孩子强化学习。

凌玲不会出子君“脚膜”的笑话,但是有限的时间用来不停地安排孩子学习,让各位看官也都坐不住了。有人评论说凌玲自己是心机小三,培养孩子也只想着功利;有人评论说这孩子已经没有爸爸陪伴了,妈妈也总是不陪着,这么小的孩子做这么多的功课,肯定会性格畸型……

03

低年级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子君虽然没有工作养家过,但是她也是大学毕业,自然不会不知道“角膜”是什么,只是她没有想到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眼睛构造,她没能跟上现代教育的节奏。

凌玲一直在通过上班自食其力,没有与社会脱节,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很高,反而让母子的相处过早地失去了颜色。

这样看来,低年级的子君儿子和凌玲儿子,过得似乎都不完满。什么样的妈妈,能给予幼小衔接的孩子更多的帮助?

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要面临人生角色的重大转变。而小学一二年级则是能否顺利实现转变最关键的时期。学习哥觉得,想要给孩子真正的帮助,这个时期我们做妈妈的应该真正明白孩子需要什么,更要学会在给予时能够张弛有度。

04

孩子需要的是指路人和好朋友

一般来说,父母可以用自己正确的日常言行,为孩子起到一个模仿和榜样作用,同时又能够以平等的姿态融入到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充当一个引导者和朋友的身份,这样的家庭教育是最容易促成健全性格的。

而家庭教育中,妈妈的作用明显又要高于爸爸。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成长的前期,他们没有更好的自我调整和理解能力,各项能力都不成熟。

这样就造成他们必然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说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大多数都不能完整地记住老师布置的家庭任务。

学习哥就有过白天去学校给孩子送计数器的经历。其实,这样的问题也代表着孩子有不断在完善自己的过程,做妈妈的应该学会认识和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反应,根据他的成长阶段针对性引导。

其次,受各种原因影响,比如说父母的原生家庭环境、父母的工作环境及社会地位等,家庭教育会分为几个类型:溺爱放纵型、简单粗暴型、过度干涉型和民主型等。

在这些类型中,我们都知道民主型是对一年级孩子塑造初期人生观、价值观最好的家庭形态,这样的家庭形态中,母亲才能做好孩子的指路人和好朋友。

然而这样的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却少之又少,在我们国家,溺爱型和干涉型的家庭最多。子君就是程度较轻的溺爱型家长,而凌玲则是程度较轻的干涉型家长。

05

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到底该怎么帮孩子?

小学低年级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阶段,家长们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

充足的睡眠不论对成年人还是小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人精力旺盛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小学生每天睡眠应在10个小时左右,因此,家长应在晚上10时以前,安排孩子入睡。只有充足的睡眠,才会有充足的精力学习。

  • 早餐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

有的家长早上不用早餐,起床后急急忙忙上班,这是不科学的,长时间不用早餐,不仅影响工作,而且影响健康。

孩子如果不用早餐,往往在第二节课后表现得无精打采,或焦躁不安。因为饥饿,中午又常常暴饮暴食。所以,孩子早餐一定要吃饱,有条件的,还应改变花样,让孩子吃好。

  • 保证孩子每天的饮水量

小学生活泼好动,体能消耗大,保证孩子的饮水量,直接关系到健康。家长要提醒孩子饮水,上学时最好带有自己的水杯,至少上午、下午、晚上各饮一杯水。

  • 引导孩子养成按时休息的好习惯

上学后,不比在家,按时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校是以集体活动为主的,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都有统一安排,如果没有时间观念,就会影响了统一行动。

因此,家长要了解学校的时间安排,及时督促孩子上学或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让孩子逐渐树立时间观念。

  • 教育孩子少用橡皮

橡皮的作用是写错以后擦掉改正。应该说,用橡皮本无大错。但是为什么说要教育孩子少用橡皮呢?

原因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习阶段,少用橡皮是为了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习惯,从这一点上说,少用橡皮的意义远远大于用橡皮。有的学校明确规定“不用橡皮”,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认真与细心。

  • 有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上学后,意味着他将在很多事情上做到独立,比如,按时上下学,按时上课,按时写作业,按时参与活动,能够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能够与小朋友交往等等。

在这些事情上,家长可以帮助,但是绝不要代替。如果过分溺爱,什么都由家长代替,表面上是爱,实际上是害。

有的家长代替孩子整理书包,有的家长接送孩子时代背书包,有的家长甚至吃鸡蛋还代为剥皮,这样做是非常有害的。真正的爱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仅能在学习上自理,而且能在生活上自理,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 不要攀比衣着打扮

穿戴以简便、实用为原则,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复杂的穿戴会给他们造成负担。同时,家长之间绝不要互相攀比,比品牌,比价格,是毫无意义的,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 重视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互相沟通、展示自我的重要能力,无论现在学习,还是将来工作,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在培养孩子表达能力上,第一要鼓励孩子敢说,即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敢说是表达能力的第一道关口。第二是引导孩子会说,会说是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按照孩子的思路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才是真实的、可信的。

  • 告诉孩子该上厕所时一定要上厕所

学生常常因为玩耍而忘了上厕所,或者因为怕批评宁肯憋着尿而不敢上厕所。憋尿对孩子健康会造成影响,家长要告诉孩子该上厕所时一定要上厕所,相信老师是会理解的。

  • 孩子生病一定要先看病

学生由于年龄还小,抵抗力还很弱,加上刚上学,环境、生活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所以常常出现一些身体不适应。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绝不应轻视,严重的不适应,一定要先看病,需要休息的应该遵从医生的意见适当休息,绝不要因为怕误了上课而加重了病情。

  • 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

上学后,意味着用眼的时间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孩子的视力?

第一,看书时光线一定要充足,不要在昏暗的状况下阅读;

第二,阅读时姿势一定要正确,坐姿要笔直,眼睛距书的距离应在一尺(30厘米)左右,不要躺在床上阅读;

第三,看电视、上网的时间不能过长,最好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

第四,坚持并认真做眼保健操,用一段眼后,或闭目养神,或站力远眺,也是有益于眼睛健康;

第五,写作业时,身体要坐直,告诉孩子记住一个口诀:“一尺一寸一拳头”,就是眼睛离作业本的距离一尺,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前胸离桌子的距离一拳头。

  • 有选择地看电视

没有节制地看电视,因为怕影响学习而不让看电视,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有选择地看电视,比如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收看少儿节目,动画节目以及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对于增长他们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都是大有好处的。不过,每次收看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伤害眼睛。

  • 在学习上给孩子必要的指导

严格来说,尤其是一年级是学生还不会学习,正处在学习的起跑阶段,家长给以指导是必要的。但是,在指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指导不要变成监督,更不要坐在孩子身边没完没了地谈话,这不仅影响了学习,还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②指导不要变成代替,有的家长对于孩子不会的作业直接告诉答案,时间长了会滋生孩子的依赖思想;

③指导是告诉方法,告诉孩子为何思考,为何去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④指导是鼓励,鼓励孩子不仅要做得正确,而且要做得迅速,这样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

  • 重视安全意识培养

一年级的孩子,最容易在以下一些方面受到伤害:

①出入教室、上下楼梯时拥挤挤摔倒甚至踩踏;

②出于好奇,接触电源开关闸门;

③横过马路时不注意车辆;

④围观吵嘴打架;

⑤与陌生人接触;

⑥攀高、戏水、玩火等冒险行为。以上各点,家长都应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 鼓励孩子多交往,会交往

要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会交往是生存的基本条件,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对孩子,交往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鼓励孩子多交往、会交往的过程中,特别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教育孩子尊重他人是交往的前提,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交往才有基础;

第二,教育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同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在交往中提高自己;

第三,教育孩子要诚信,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做,让别人感到诚实守信,此人可交。

  •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人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器官健康,二是心理健康,就是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心态是平静的、正常的,能够冷静应对。一年级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特别是遇到挫折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心理反应,比如急躁不安、过渡紧张、自暴自弃、逆反顶撞等等。

遇到这些现象时,家长应亲切地问明情况,针对原因帮助孩子释放心理压力,让他从不解和苦闷中解放出来,这时的安慰、疏导比什么都重要,切不可怨天尤人,在孩子心上烦上加烦,那样只会更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

  • 鼓励孩子和老师多交流,多沟通

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多数不敢与老师直接接触交流,这是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家长要鼓励孩子敢于和老师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上课不理解的地方告诉老师,相信老师是会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

同时,要告诉孩子理解老师的辛苦,尊重老师的劳动,服从老师的安排,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 重视维护老师的威信

老师在学生的心目里,特别是在一年级学生的心目里是神圣的,听从老师的话甚至胜过听家长的话,有时候家长的话可以不听,但老师的话是绝对服从的。应该说,这是正确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能出现不同的反映。

一是当学生犯了纪律受到老师批评,而批评方式方法不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时,孩子会出现不满情绪,表现得情绪低落,甚至对老师抱怨、反感。

二是当学生看出了老师的某些行为不当时,比如表情冷淡、待人不公、脾气暴躁、训人罚人等等,也会对老师产生怀疑,淡化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崇高形象。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既不要简单否定老师,也不要简单压制孩子,而要冷静分析,妥善对待。

要告诉孩子,犯错误是自己的事,自己要改正,不能因为方式方法不当埋怨老师,这对自己是不好的;方式方法不妥是老师的事,相信老师会在实践中接受教训,完善做法。至于老师的某些行为不当,告诉孩子老师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不能因为有一个黑点就认为别人全身肮脏。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育儿大全

育儿大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