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亲子共读,孩子脾气会比较好?
你家的亲子共读是如何做的?从小亲子共读孩子会有哪些好处?从小亲子共读孩子,脾气比较好?阅读,常常是一件能让孩子感觉愉悦舒适的“游戏”,就像柔风轻抚心灵,你有经常陪伴孩子共读吗?
有妈妈留言问了我这样的问题:妈妈从孩子小时候经常陪伴阅读,孩子的脾气是不是比较好?这位妈妈是在一次班会听到的说法,学校好几位老师的孩子都有从小亲子阅读的习惯,很巧地,几个孩子的脾气都很好。那位妈妈问是否有道理。
▲从小亲子共读的孩子,脾气也较好?有没有道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到了有一次在轻轨上的有趣经历。
当时一位1,2岁大的宝宝在哭闹,年轻的妈妈用玩具逗宝宝、给宝宝唱歌、给宝宝喂水、抱宝宝看窗外风景……宝宝还是哭闹不停,妈妈急得团团转。这时旁边一位40多岁的阿姨,微笑着给他们递过一本书,小家伙的目光立即被吸引住了——一本立体绘本,上面有各种可爱和颜色鲜艳的小动物,孩子接过后立即就停止了哭闹,小手揪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发出“咿呀咿呀”的惊叹声。年轻妈妈感激地连连说“谢谢”。当然,这仅仅是暂时的、浅层次的情绪控制而已。
2017年,美国儿童阅读专家john s. hutton和相关学者有过一项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从小听故事读故事的孩子,他们的情绪处理和情绪调控能力比较好。因为当孩子阅读时,大脑左颞叶的脑岛(insula)区域得到较强的刺激。脑岛(insula)被证实跟情绪调节有关。一个孩子从小亲子共读越频繁,孩子大脑的脑岛区域被刺激得越多,孩子的情绪处理能力也更好。所以,“从小亲子共读的孩子,脾气也较好”的理论是成立的。
另外,英国伯明罕大学学者barrie wade和moore maggie从1992年针对参加bookstart阅读项目的300多个家庭的跟踪调查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早期阅读的宝宝,在情绪发展的表现上,超越同龄人。
从长期沉浸亲子共读的孩子身上,我们也不难得到相似的情景:
当一个孩子越沉浸于绘本阅读中,他们的专注力会更集中;正因为长时间被绘本或童书吸引,他们放在跟其他小朋友争吵矛盾导致负面情绪的情况就比较少,从情绪机制来说,当一个孩子越经常生气就越容易生气,相反,当一个孩子越少生气就不容易生气,情绪也像肌肉一样,越用越强大。除此之外,长期沉浸亲子共读的孩子,他们也从绘本的故事细节中受益,因为感受到细节的孩子更容易产生代入感,相当于培养同理心,同理心好的孩子,也就越不容易情绪激动了。
▲为了孩子的好脾气,亲子共读如何做更好?下面三点符合幼儿心理
1、父母不强迫,培养孩子主动阅读的习惯
任何强迫,实际上是给孩子强加了父母的意志,可能会因此激怒孩子,破坏了孩子阅读的原动力。任何愉悦的阅读,都是孩子主动或被吸引而参与的,愉悦的动机也会驱动孩子愉悦地阅读。这一切,对孩子的情绪和脾性来说,都有正面的作用。
孩子也因为带着愉悦的心情阅读,从故事中感受到乐趣,继而也会增加孩子的愉悦情绪,孩子也更容易以平和的心态待人。
2、细节提问法
细节提问法,实际上也是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幼儿说在前面已经提及,同理心好的孩子,也就越不容易情绪化。所以,父母在陪伴孩子阅读时,可以针对故事细节,给孩子提问题。以安徒生童话故事《丑小鸭》为例,父母可以这样问:
“丑小鸭为什么飞过篱笆逃走?”
“当鸭子妈妈让它走远时,你觉得丑小鸭心里怎么想的?”
“丑小鸭被鸡和猫排挤时,你觉得它应该怎么做?”
“丑小鸭在冰冷的湖边难过,你觉得它这种做法对吗?”
……
当孩子们尝试在回答故事的相关问题时,他们会加入自己的认知和思考,在思考中对故事中的角色产生代入感,帮助他们加深理解故事的角色和情节,经常如此,孩子的同理心也慢慢提高。
3、给孩子适当的自主选择
在孩子决定阅读什么绘本,什么时候阅读,以及如何阅读……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选择和决定权利,这种做法对于孩子的自信和阅读的意愿有促进作用。
举个例子,当孩子在图书馆或书店选择绘本时,当父母以为经典的《格林童话》对孩子更好,但孩子却被某本可爱封面的绘本吸引了目光,这时候你该怎么办?首先,父母要迅速翻阅一遍,筛选掉不良价值观或可能给孩子带来误导的绘本,因为并不是所有绘本都是高质量的。如果可以,父母就听从孩子的喜好吧,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兴趣更珍贵了。
在孩子的选择上,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同理心,也会帮助孩子有更好的心态和良好情绪,父母的共情也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柔软。
育儿之家 原文链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