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孩饮食法大盘点
都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这句话在现代中国社会却有着特别的含义。尤其是施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几乎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围着孩子忙活,因此说到宠孩子中国人可拔头筹。先不说多么昂贵的衣服、玩具、兴趣班,单是日常的饮食就煞费苦心,什么好吃,什么爱吃,什么营养,只要对孩子有好处也不管适不适合都送进嘴里。
这样日常饮食的搭配真的合适吗?不同季节饮食一样吗?怎样才能保证营养全面呢?本期科学营,小编为您全面总结那些坑娃的饮食误区,爸爸妈妈可要好好学习一下,让宝宝健康成长哟!
中国人有一套独特的饮食搭配忌讳——“食物相克”原则,这是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结出来的饮食经验,最早可在东汉时代的大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找到出处。
虽说大多“食物相克”都只是传说,毫无科学依据,但是现代医学发现,有一些食物的搭配可能会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这些食物同时放宝宝的碗里,对宝宝可是一种威胁,爸爸妈妈可千万要注意了!
鸡肉、鱼肉、豆腐、大葱······看似平常的食材,如果搭配不当就会变成“健康杀手”。妈妈在给宝宝烹饪家常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止这常见的13条相克食物上了宝宝的餐桌。
1.大蒜+大葱:大蒜和大葱都是带有刺激性的食物,一同食用对于宝宝稚嫩的肠胃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2.豆腐+小葱: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等成分,而小葱中含有大量草酸。当豆腐与葱混在一起,豆腐中的钙与葱中的草酸会结合成白色沉淀物——草酸钙,草酸钙是人体中难以吸收的,如果长期食用小葱拌豆腐、葱炒豆腐之类的菜,就会造成人体钙质的缺乏,易发生缺钙症。
3.鲫鱼+冬瓜:鲫鱼性温味甘,和胃补虚,消肿去毒,利水通乳,但若与冬瓜同食容易使身体脱水。
4.红枣+鱼、葱:红枣性温味甘,能滋补脾胃,益气养血,与鱼葱同食会导致消化不良。
5.茶叶+鸡蛋: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单宁酸物质,单宁酸能使鸡蛋中的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宝宝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
6.猪蹄+黄豆:黄豆的膳食纤维中的醛糖酸残基会与猪蹄中的矿物质结合成螯合物,干扰降低宝宝对矿物质的吸收。
7.牛肝+青椒:青椒中的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而牛肝中的铜离子容易使维生素c氧化而失去生理活性,除了青椒其他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最好也不要跟牛肝一起吃。
8.胡萝卜+白萝卜:虽然都是萝卜,但是萝卜与萝卜也不尽相同。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抗坏血酸酶,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两种萝卜的营养价值都会大为降低。
9.白萝卜+木耳:白萝卜性平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生津止渴等功效。但与木耳同食可能会得皮炎。
10.猪肉+田螺:猪肉味甘性微寒,而田螺属大寒,二物同时会损伤肠胃,因此不宜同食。
11.西红柿+鱼肉: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会对鱼肉中的铜元素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宝宝对铜的吸收。
12.糯米+鸡: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温补脾胃,所以脾胃亏虚,常常腹泻的宝宝可以吃,但是糯米不易消化,与鸡肉同食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13.香蕉+酸奶:香蕉牛奶相信很多宝宝都喜欢喝,但酸奶与香蕉同食则对宝宝的肠胃刺激太大,容易引起腹泻。
南方夏季天气湿热,蚊虫孳生,细菌繁殖也快,宝宝的肠胃脆弱,稍不注意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虽然时至九月夏末秋初,但气温仍然不低,妈妈们也要注意宝宝们的饮食哟。
坏习惯一:贪吃冷饮
一到夏天,冷饮、雪糕、饮料都是孩子的最爱。不过贪吃冷饮很容易造成宝宝的食欲下降和肠胃受损。大部分冷饮的含糖量都非常高,适当吃一些冷饮或饮料,的确可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温作用,但宝宝吃了太多的冷饮会导致食欲下降还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坏习惯二:饮食不净
奶具、水杯、餐具不洁也是让儿童肠胃很受伤的一个常见原因。很多父母不注意奶瓶、奶嘴、水杯、碗勺的清洗消毒,生、熟案板混用,这些不卫生的习惯容易导致细菌污染,引发儿童腹泻。另一方面,妈妈没有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导致宝宝不洗手就随意抓起食物往嘴里塞,这也会导致“病从口入”。
坏习惯三:吃饭不规律
人类是恒温动物,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的内分泌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各类分泌腺的功能受到影响,就容易导致消化力的减弱。另一方面,摄入太多冷饮也会影响孩子的胃口。因为胃口不开,孩子的吃饭时间必然不规律,有一顿没一顿的进食,或者只吃水果蔬菜,非常不利于胃肠道健康,引发胃炎、肠炎等疾病,而且饮食失衡还会导致宝宝抵抗力的下降。
坏习惯四:冰箱不洁
冰箱是现代家庭的必备三样之一,尤其是一到夏天冰箱的使用更加频繁,但是对于使用冰箱很多妈妈也存在许多误解,比如习惯把水果、凉菜不加封闭放在冰箱冰镇后拿出来直接食用,误以为冰箱内的食物不会变质,而放在冰箱里的剩菜剩没有加热充分还直接食用。
以上四个坏习惯是很多家庭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不想做一个坑娃的妈妈可千万不要这么做哦!
“吃啥补啥”是中国民间流传下来的饮食风俗。其核心思想“以形补形”是利用食物的形状和动物内脏的对应部位来滋补人体。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发现动物内脏和人类内脏在形态和功能方面都十分相似,因此提出了“以脏治脏”和“以脏补脏”,这就是一个“以形补形”的典型例子。但是不能简单地把“以形补形”作为随便套用在所有食物的处理上,对“吃啥补啥”的说法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1.以血补血
鸭血、猪血、羊血······动物的血液制成美味确实是中国人的一大创举。而且动物血液常被认为能补血,符合“以血补血”的原则。确实,血液中的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尤其是对生长发育中的孩子非常重要。铁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容易被人体吸收,吃动物的血液来补血还是可取的。不过要吃动物血一定要保证安全,否则从卫生上来说具有较大的健康隐患,一定要做熟才能吃。
2.以脑补脑
以血补血有一定的道理,以脑补脑也是如此,比如猪脑。不过猪脑属于高胆固醇的食物,对儿童脑部的发育有一定帮助,也不要过多贪吃。相比之下,吃鱼头、鱼肉更适合于补脑,因为鱼肉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脑磷脂、卵磷脂等,这些都是宝宝大脑发育必需的营养,而且鱼脑中还富含dha和epa,爸妈们肯定都听过这两种物质。日常食物中,核桃、黑芝麻等也有利于“补脑”,适当多吃一些也是有好处的。
3.以骨补骨
吃排骨,喝排骨汤,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多见的补钙方式。其实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验证明,一碗骨头汤钙的含量极少,只有5毫克左右,含钙量实在是微乎其微,每天要喝多少碗骨头汤才补充人体所需的钙量呢?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骨头汤里加醋可以增加钙含量。事实上加醋与否,也不能改变。这是因为骨头本身确实含钙量是比较多的,但是骨头汤里的含钙量却并不高。加了醋以后能够使骨头变软,但是它其中的钙量并没有增加,而家庭在烹饪骨头汤时,一般加醋量不会太多,而加入的食醋在高温作用下部分挥发,能够溶出的钙质实在微乎其微。此外,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骨汤中维生素d的含量微乎其微,不能有效的将骨钙转化为人体吸收的钙质。加醋的骨头汤由于其钙含量不高并非宝宝补钙的有效方法。
如果要补钙的话,营养专家推荐四大类食品: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和绿色蔬菜。多晒太阳多运动,必要时口服含有维生素d的钙制剂,才能有效地预防钙质缺乏,达到给宝宝补钙的目的。
4.以肝补肝
以骨补骨不科学,那么以肝补肝呢?营养专家解释说进食动物肝脏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肝脏。所以想要靠吃肝补肝恐怕没什么作用。不过猪肝等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维生素a,维生素a有助于改善宝宝的视力,因此适量进食动物肝脏,对于改善视力倒是有一定帮助。
如今经济条件优越,爸爸妈妈也格外注重宝宝的营养补充。但是营养物质的偏颇或过量的营养补充却逐渐对孩子身体产生了副作用,有的宝宝挑食偏食,身形瘦弱,有的孩子白白胖胖,但免疫力却很差,身子骨也弱。
这都是因为父母不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爱孩子却适得其反,给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对于儿童来说,一种好的饮食习惯培养,父母的作用最为关键。
从营养学角度来讲,一般不挑食、偏食的孩子,通过一日三餐就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而且任何营养成分都不是越多越好,最关键的是不要长期、大量、单一食用某种食物。
一项调查项目发现,尽管4~8岁儿童比2~3岁的幼儿吃得多,但饮食结构却不如2~3岁的孩子合理。一些重要的食物如水果、绿色蔬菜等摄入量,不但没有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有些甚至在下降。这是因为随着孩子长大,他们对食物的喜恶也开始产生变化,孩子在获得了饮食上的“自主选择权”后,往往会随自己的喜好选择偏爱的食物,而父母疼孩子,也忽略了日常营养摄入的基本原则。
不过,刚开始孩子们这种喜好并不科学,此时,父母的纠正就变得尤为重要了,不能任由孩子“随心”选择,造成偏食、挑食。而更让人烦恼的是父母并不太了解营养知识,自己都是随意进食,不知如何做到营养均衡,更不知如何控制孩子的饮食,让营养均衡。
均衡的膳食有五类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同时包含所有的营养素,妈妈在为幼儿准备膳食时需要注意合理搭配各种食物。主食、蔬菜、水果、肉食、豆制品、油······它们供给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另一方面,幼儿渐渐有了主见,在安排饮食时除了要确保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还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饮食习惯。例如鸡蛋可以加上蔬菜做成五彩蛋羹,肉类可以做成小肉丸、饺子、馅饼等食物,可以获得孩子的喜爱,让孩子乐于接受食物,从而增加营养素的全面摄入,绝对不能用压制强硬的办法强迫孩子进食。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生活,是文化,更是一门学问。用科学的态度为孩子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个父母都要好好学习的哦。
这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 小编为各位整理 原文链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