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时代的育儿焦虑,从不夸耀孩子开始!
不止一位父母和我说起这个话题:现在的朋友圈太让人焦虑了!一打开朋友圈,a的女儿去国外参加小提琴演出得了奖,b儿子的书法被展览,c孩子的画画功底如火纯青……在朋友圈里的孩子,几乎人人都是天才!这些天才孩子不仅活在朋友圈,更活在生活圈。
有人在知乎上问:中国父母最喜欢聊的话题是什么
答案:孩子
准确地说,是优秀的孩子。
一个优秀的孩子足以让家长滔滔不绝。
如果家里没有一个可以拿出来聊的优秀孩子,每一个家长都会觉得脸上无光,焦虑不堪。
于是,不断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如果孩子成绩好,那就自然有无数谈资;如果成绩一般,就夸孩子的特长;如果没什么天赋,则讲孩子身体好,如果实在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就说这个孩子听话懂事,骂他也不反抗……
五十年前,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说: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典”。
从文化传统上来讲,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作为父母,人到中年,青春逝去,生活一地鸡毛,工作波澜不惊。他们希望能寻找到一种慰藉来填补心中的空缺,达到精神上的抚慰。
于是,自己投入了无数心血和期望的孩子,就成为了精神上的最好寄托。
因此,言语上的炫耀,甚至是无中生有的捏造,夸大事实,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内心对孩子望子成龙的渴望,也满足了自己肤浅的虚荣心。
父母炫耀的资本是一种虚假存在
这种肤浅的虚荣心,或许连父母自己都未曾意识到,这是自己编造夸大而成的假象。因为活在虚假中太久,自己都会无法分清楚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
知乎上有一个20岁的男孩说起自己小时后的经历:
一次作文比赛,他的一篇文章获得了全校比赛的二等奖,当时他全家人都高兴坏了,恨不得昭告天下,奶奶更是把获奖作文打印出来,发给小区的邻居,人手一份,逢人便夸自己孙子多有出息,是个小作家。
他完全没想到,一次偶然的突出,会让全家人如此兴奋,父母的期望,虚假的优秀,像一记重拳砸在脸上,烙在心底。很多年里,他都讨厌家人,更讨厌自己,那篇作文成为心底的一道硬伤,花了很多年时间,伤口才慢慢愈合……
父母用一种偶然的胜利,达到虚荣的目的,让孩子成为照亮自己人生的希望之光,但是孩子内心求真的价值观被扭曲,痛苦与嫌恶在心里交织,矛盾在心里翻滚……
我们得了解这样一个现实: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跌跌撞撞,历经坎坷的。成功的出现是成长中的偶然,谁都不可能是常胜将军。
什么才是成长中的必然那就是各种挫折、失败、难堪、崩溃!
就说我自己的孩子吧,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败,体验过多次难堪和情绪崩溃的场面。
相对于孩子的成功,我更看中这些挫折。就像我在《素养决定孩子的格局》书中所说的,失败是一种常态,教会孩子懂得失败,才能提高逆商,最终培养出孩子永不言弃的精神。
哪有孩子一出生就是别人的标杆,哪有孩子是天生为表演而准备的再优秀的孩子,也不可能能在父母的虚荣和攀比之下过好自己的一生。
即便天才如伤仲永,五岁就能作诗,在父亲的到处炫耀之下,最后落得个泯然众人,灵性全无。
为人父母者所能做的,应该是在他遭遇成长中必然会出现的挫折、失败、崩溃、难堪之时,给予孩子最大限度地鼓励、陪伴和爱的支持,让孩子在挫败中成长,在低谷的体验中培养出坚韧的品格和素养。
而不是在他偶然出现成功之时,炫耀孩子的成功,通过炫耀孩子,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洞,抚平内心的焦虑。
这种夸耀是最大的压迫和伤害,而不是爱!
父母攀比让孩子活在虚假的世界中
父母攀比带来可怕的危害,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沉重负担,更可能是让孩子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认不清现实,找不到自己!
兰兰妈认识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女孩,父母倾尽家财把孩子送出国。女孩在美国的学习成绩一般,表现平平。但是妈妈特别喜欢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大肆炫耀女儿在美国是如何优秀,已经在美国修了双学位,正在准备继续考研深造……
一开始女孩面对父母的包装也感觉羞愧难当,但是渐渐地,她越来越适应别人羡慕的眼光,她自己也开始轻飘飘起来,享受自己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的感觉。
几年后,女孩学成归来。令人惊愕的是,众人期待的留学归国的精英,却在很多份工作的面试中,被刷下来。从众人夸赞,到人人嘲讽,女孩羞愧难当,连出门都没有勇气,更别提追求自己梦想的勇气……
父母颜面无光,于是开始埋怨孩子没有在国外好好学习;而女儿则埋怨父母送她出国又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援,让她每天兼职打工累成狗,对于学业根本力不从心。
一个原本温馨的家庭,最终就只剩下唉声叹气和相互埋怨,令人唏嘘不已!
不久前,有朋友推给我看那个曾经在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林妙可的视频,当我点开时,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视频中的林妙可面对着镜头摇头晃脑,说话嗲声嗲气,条理逻辑混乱。眼神不定,和小时候一模一样,全然不似十八岁女孩该有的样子!
为什么如此灵气清秀的一个童星,长大之后竟然连普通人的常识和逻辑都没有
这是因为9岁的时候,摇头晃脑、嗲声嗲气,听到的掌声太多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会趋利避害的,当她知道这样的行为就能获得掌声和鲜花,于是就很自然地跟着掌声走了。
他的父母拉着她到处炫耀,除了炫耀之外没有正常人的生活,这给她营造了一个完全虚假的世界,她活在虚假的世界里,完全没有醒来。
她认知的世界也停留在9岁那年,据她妈妈说,到了初中,林妙可都还没学会过马路。无法想象一个沉浸在虚假世界的孩子,怎么在未来生存下去!
被攀比的孩子卷进了虚假的竞争中
喜欢攀比的父母,还很容易让孩子陷入一种虚假的竞争之中:
他们所追求的是一个看起来比周围孩子都优秀的孩子,而不是真正优秀的孩子。
童年和少年时代通常情况下,接触的圈子都非常有限,就算凡事必争,争来争去也就是周围小圈子。
兰兰妈说过,在全球化时代,未来我们的孩子需要和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竞争。如果我们把孩子局限在小范围内的竞争中,孩子便无法产生更开阔的眼界和格局。
这样培养出来的,不是真正的竞争力,而是攀比心。
而且如果我们太过于重视眼前的这点小竞争,一心想赢,产生越俎代庖情况。
比如,去年在微信上刷屏的某小学用大数据研究苏轼的成果,各种让人惊叹的老练霸道的论文,大家纷纷猜测这应该是出自家长的手笔。
还有大家都在吐槽幼儿园手工作业,让家长们疲于应对,但是你仔细一看,家长们拿出来的一个赛过一个的精致无比的手工作品,这些明显不是出自一个孩童之手。
其实幼儿园老师的本意,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亲子间共同协作,而非交出来的作品有多完美。孩子们多多参与,哪怕是乱七八糟看起来的幼稚涂鸦也是好的。
但是,太多的家长出于竞争和虚荣,急于拿出精致的作品,而不是孩子的参与度。
这样的虚假竞争,孩子得到的是什么呢除了一个虚假的结果之外,得到的只有虚荣心的满足。
这样虚假的竞争将家长和孩子的注意力引向了“与周围人比较”和“赢的结果”上,而忽视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的探索。
人生本不是一种比赛
要知道,人生本不是一场比赛,硬要说是一场比赛的话,也只是一场和自己赛跑的马拉松。
童年的任务,应该是向内集聚势力,发展独特的个性,而不是排他性的向外拓展。
每一个孩子终其一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圆满。
那些期待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的父母,是对孩子自我发展的一种禁锢,甚至是孩子找到真实圆满自己的一种阻碍。
所以,每一个父母,都应该自勉,停止对孩子的攀比炫耀,弃置对孩子每一份具体的内在期待,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按照孩子自己的本性和节奏来成长,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