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家

育儿路上,你是走在孩子的旁边,还是站在孩子的对面?

想到在育儿路上,父母是否在“以自我为中心”,是因为两件小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小学的校门口。

我等孩子放学,见到一位妈妈,对看起来才一二年级的孩子又掐又打,足有十多分钟,边打边怒吼:“说,你为什么上课不好好听讲?你为什么上课老说话?”翻来覆去就是这几句话,孩子又害怕又委屈又无言以对,看得人心疼不已。

第二件事,是关于孩子上兴趣班的。

当孩子对正在上的兴趣班失去兴趣时,要允许孩子放弃,一位妈妈马上问:“那要先确认孩子是不是一时想偷懒吧?”

我没法回答她,因为我的回答会太犀利:为什么不先考虑孩子的快乐,而是先预设孩子很可能会“偷懒”呢?

两件小事,其实还有无数小事,都指向同一个问题:

育儿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部分爸爸妈妈,过于关注孩子是否满足父母的愿望、是否配合父母的要求,而常常忽略,孩子的的感受是什么?孩子的需求是什么?

换句话说,当我们一味对孩子提要求时,就很可能变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爸妈。

表现之一:只关心孩子的成就,不关心孩子的快乐

如果向父母们提问:“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吗?”可能百分之百的父母都毫不迟疑地回答:“那还用说?!”

但现实的情形,恐怕没有这么乐观。

当我们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而在周六周日早晨六点半种就把孩子从睡梦中叫起来时,孩子的快乐,其实是没有所谓的良好作息习惯重要的;

当我们在孩子一天上了七八节课后,不管他累不累,又把他送去课后补习班时,孩子的快乐,其实是没有所谓的“不输在起跑线上”重要的;

当我们在孩子想放弃某个兴趣项目的学习时,给他讲“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的大道理,逼着他不情不愿地坚持下去时,孩子的快乐,其实是没有所谓的“坚持”“毅力”重要的。

当我们陪着孩子写作业,为了一道你怎么讲他都不明白的作业题对他大吼大叫时,孩子的快乐,其实是没有你自己的“我娃真聪明”的成就感重要的‘

当我们批评孩子偏食、挑食,逼着他为了所谓的营养均衡吃他不爱吃的东西时,孩子的快乐,其实是没有你对营养均衡的执念重要的。

总之,一涉及孩子的成就——学习、才艺、特长,甚至高个子、好皮肤、跑得快、跳得高,孩子的快乐,就得乖乖让路。

我常常想,让孩子每一天都开心快乐,这件事难吗?恐怕真的很难。因为“让孩子快乐”这件事,对爸妈妈妈来说,并没有自己说得那么重要。

表现之二:只想改变孩子,不想改变自己

我每天都会和一些爸爸妈妈做各种话题的讨论,由此发现了另一个现象:

说起自己育儿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困难时,不少爸爸妈妈想的都是“我该如何改变孩子”,而不是“我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帮到孩子”或者“我哪里做得不够好,才会遇到这样的状况?”

比如,一位妈妈问:“如何驯服爱发脾气的小孩?”——没错,是“驯服”,这说法可怕吧?

可“驯服孩子”正是很多父母都在做的事。用成人的力量去让幼小的孩子服从,比承认自己在育儿的某些方面做得不当,或者缺乏办法,要容易得多。比自己去寻找更好的办法,也要容易得多。

这其中,还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父母的“自尊”。社会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时,人们常常倾向于以打压他人的方式,甚至言语或者行为暴力的方式来应对。

在孩子身上发现某些“问题”的时刻,正是父母自尊受损的时刻,这时候,把问题推到孩子身上,会让人心理舒服得多。

这样说可能比较让人难以接受,但父母也是人,不是神,这样的“自尊阴暗面”人人都有,只是有的父母能够洞察自己,不迁怒于孩子,有的父母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接受自己的局限并寻求改变而已。

表现之三:“我都是为你好”

“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常被父母们挂在嘴边,说得理直气壮。

但可怕的是,这样的“为你好”,常常是以让孩子失去快乐、失去自由时间、失去自己选择自己做主的权利、失去自己探索自己学习的机会……为代价的,有的时候,代价甚至是孩子的生命。

为了不让孩子玩手机,把孩子逼到跳楼的父母,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的;为了几分只差用手机充电线勒死孩子的妈妈,也是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的……只是这种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好”,实在是太让人毛骨悚然。

既然是为了孩子好,你给他的,总得是他能接受的“好”、让他感到愉悦的“好”、让他能从中受益的“好”吧?用点同理心去想想,如果爸妈自己是孩子,你是不是愿意接受这样的“好”法?

让我们走在孩子的身边,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面

有一件事,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每一对爸爸妈妈都认为自己爱孩子,但很多爸妈却孜孜不倦地和孩子“做对”?

想到“以自我为中心”,我忽然就明白了,因为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满足父母愿望的程度,孩子配合父母要求的程度,而不是孩子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的程度,父母配合孩子需求的程度,他们想做的是“家长”,而不是“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

家长,是站在孩子对面的。

父母,是陪在孩子身边的。

同样是爸爸妈妈,是陪在孩子身边,还是站在孩子对面,对孩子来说,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从陪在身边的父母那里,孩子得到的是爱、是理解、是支持、是帮助;

从站在对面的家长那里,孩子得到的是管教、是压力、是拒绝、是对抗。

前者那么做,是为了孩子;

后者那么做,是为了自己。

这样的检讨,可能有点尖锐,但我个人认为,“你是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爸妈?”这个问题,真的是值得每一对父母认真面对,因为它关系到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育儿成败,更是孩子18岁之间全部生活的“幸福感”,我们不能为了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而失去一个快乐的、自在的、自由的孩子。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育儿大全

育儿大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