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家

宝宝喜欢打亲近的人是怎么回事

照顾宝宝的时候,很多宝爸宝妈吐槽,宝宝总是喜欢对他们动手动脚。那么宝宝喜欢打亲近的人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儿子两岁了,作为爸妈,我和老公除了上班时间外,都会陪着他一起玩,爷爷奶奶也很疼爱他,平常不听话时都是讲道理,基本上不会动手打他。照理说,儿子生活环境的气氛是很快乐的。

但有一段时间,他很喜欢打爸爸(很少会打其他人)闹着玩,还会说些“打死爸爸,把爸爸踢出去,不让爸爸回家……”等一些语气的言语,但儿子平常喜欢缠着要爸爸讲故事或和他踢足球玩,每天都是爸爸喂他吃饭、洗澡、冲牛奶。

儿子喜欢打人,而且还是打本应具有权威的爸爸,这让我一直都很纳闷,为什么宝宝喜欢打跟自己最亲近的,对自己最好的人了呢?

后来看了一篇有关这个话题的解释,真相有点意外,不过从某种层面来说还是挺有道理的。

宝宝打人是表达对你的喜欢

0到2岁的宝宝打人可能是因为很喜欢你,但是却不知道用怎么样的方式表达,所以宝宝就会以为打你就是在表达对你的喜欢,那么这个时候爸妈就要教会宝宝怎么表达爱,而不是使用打人的方式。

当宝宝第一次打人的时候,爸妈就要制止,否则容易让宝宝误会,误认为他打人的方式你是默许的,这样会让宝宝产生错误的认识,而且一旦宝宝打人的习惯养成,改起来可是很不容易的。

家长太过宠爱,从不对宝宝说“不”

我们都知道如果家长太宠爱宝宝,从不对宝宝说不,就会让宝宝养成肆无忌惮的性格,因为他知道无论他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爸妈都不会惩罚自己,而且一旦宝宝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宝宝就会打人,甚至是咬人。

这个时候家长们一味的认为宝宝还小,还不加以制止,宝宝就会更加的霸道,为所欲为,现在出现的很多“熊孩子”就是这样惯出来的,爸妈宠爱孩子,焉知其实是在害孩子。

宝宝鬼精灵的体现

其实我们的小宝宝非常聪明,他知道向不同的人索取不同的东西,他也知道谁最宠爱自己,他可以向谁肆意的撒娇,索要东西,甚至是开玩笑的打谁,其实宝宝内心是有一杆秤的,宝宝懂得平衡掂量。

宝宝三四岁的时候,喜欢向最爱他的人撒娇,卖萌,都能说明其实宝宝生活的环境还是相对民主的,在宝宝打人的时候,爸妈要正确的引导,帮助宝宝排除情绪。

面对宝宝打人

父母应该怎么办?

不同年龄的宝贝们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的原因和应对方案:

1岁宝贝

1岁的孩子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极度不完善,当他们在跟其他小朋友相处,比如遇到其他小朋友玩他的玩具、打扰他玩耍等等,着急下便容易出现打人。

这阶段的孩子对打人的行为没有任何道德色彩,他们不知道打人是错误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家长树立原则,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

然后就要告诉孩子如何才是对的,做正确示范。

比如说,如果孩子不喜欢别人玩他的玩具而打人,家长可以跟孩子示范表达反对的动作,比如挥挥手,以及语言配合,因为孩子始终要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复多次之后,孩子自然会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同时模仿家长正确的表达方式。

2岁宝贝

2岁的孩子开始有物权意识,典型的特征就是“我要自己吃饭”,“这是我的,你不能玩”,争抢玩具时有发生。

这时候,打人是他们表达情绪最常见的方式,开心了会打人,生气了也会打人。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冒犯了他人。所以,父母这阶段的引导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

首先家长要强调,打人是不对的;其次要鼓励孩子通过多说,培养他的语言能力,而不是手的打人的动作,多教他表达情绪的词语,比如说“高兴”、“伤心”、“生气”,同时,家长可以在他伸出巴掌时把手凑上去,教他“give me five!”,这样子孩子在表达开心的时候才会有应该怎样做的印象。

如果家长没有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只是一味的责备,他们只感受到挫折而不能明白父母为何那样做,所以往往这次说了他改正了,下次又故态重演。

3岁以上的宝贝

这一阶段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已经发育完全,如果由于幼时养成了打人的习惯,没有及时引导,延续到现在,推荐家长采用隔离法、优缺点提醒法。

隔离法也就是面壁,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后,让孩子站到或坐到一个指定的区域,让他自我反省,时间最好在5-10分钟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育不能当着其他孩子的面进行,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面壁后家长要告知孩子他错在哪里,或者让孩子自己说出来。

提醒法相较于隔离法会温和一些,具体做法是:在孩子心情愉悦时,告诉孩子,他有2个优点(比如说善良,诚实)1个缺点(这个缺点就是总爱打人),如果改正了这个缺点就更棒了。

给孩子列举了优点后,要强调,打人是个缺点,告诉孩子如何改正具体做法。从而让他们知道,暴力不是处理问题的方式。

同时,建议有能力的家长给孩子养个小宠物,在与宠物的生活当中,孩子也学会了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去关怀和爱护他人,当孩子体会到这样的感受后,便会对生活中各种事物产生莫大的同情与关爱,而不容易对任何人做出攻击行为。


宝宝打人的错误处理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育儿大全

育儿大全排行榜